337调查站

下山歌曲是不是歌舞剧

作者:337调查站2024-12-24 12:15:35

二人台有什么艺术特点

摘要:二人台俗称双玩意儿,二人班。起源于山西,成长于内蒙古,是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及山西、陕西、河北三省北部地区的传统戏曲剧种。因为其剧目大多采用一丑一旦二人演唱的形式,所以叫二人台。各地的二人台,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不同的艺术风格,以内蒙古呼和浩特为界,分为东西两路。那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详细的了解一下二人台的发展现状吧!二人台是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及山西、陕西、河北三省北部地区的戏曲剧种,俗称“双玩意儿”,又称“二人班”。建国前不久才统称二人台。因为其剧目大多采用一丑一旦二人演唱的形式,所以叫二人台。各地的二人台,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不同的艺术风格,以内蒙古呼和浩特为界,分为东西两路。
一.历史沿革
关于二人台的形成时间和地点,有两种说法:一说清光绪年间(1875-1908)于内蒙古西部土默特旗一带,在蒙汉民歌和曲艺丝弦坐腔的基础上,吸收民间社火中的汉族舞蹈,创造了一丑一旦,载歌载舞的表演形式,取名“蒙古曲”;一说它是由清朝咸丰、同治年间(1851-1874)曲艺打坐腔结合秧歌中“踢股子”等舞蹈动作,发展而成。之后,由山西逃荒的难民传到内蒙古西部,又吸收了蒙古族歌曲而进一步成长起来。二人台最初只是农民在劳动余暇自我娱乐的一种化装表演形式。清末民初,内蒙古土默特地区开始出现了职业班社,一般每班五至七人,剧目逐渐丰富,表演日益提高,开始由表演唱向代言体民间小戏发展。抗日战争时期,在内蒙古与河北张家口地区交界的商都等地也出现了东路二人台的职业班社,有的班子多达十几人。初步有了行当之分,除净、末角外,又发展了其他行当。表演方式已突破了“抹帽戏”形式,由多人饰演不同角色同台演出。同时有少数剧目还加进了武打。音乐、唱腔也有所创新。过去多是专曲专用,一曲到底。后来则根据剧情,配以多种曲调。有的唱腔向板腔体式发展。东路二人台在建国前没有女演员,西路二人台,则早在职业班社出现前,就有土默特在旗老艺人荣双羊和他的儿媳计子玉,岳石匠的女儿梅女子以及丁喜才夫妇同台演出过。直至1946年,计子玉收女徒班玉莲,才成为二人台第一代职业女艺人。
建国后,二人台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先后在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的河曲、阳高、大同,河北的张北、沽源、尚义、康保以及陕西的榆林、府谷等建立了二人台专业演出团体和培养二人台演员艺术学校。仅内蒙古西部就有专业剧团五个,以演二人台小戏为主的乌兰牧骑二十六个,此外各地还有许多业余剧团。
二.艺术特点
早期二人台的表演形式比较单一,角色只有一丑一旦,服装也很简陋,道具只有手帕、折扇、霸王鞭。乐器伴奏只有笛子、四胡、扬琴、四块瓦(或梆子)。所唱的多是五更,四季,十二月一类的小曲,如《红云》、《十段锦》、《十对花》等。舞蹈的身段也和秧歌大同小异。多以第三人称进行演唱,情节简单,少有鲜明的人物形象。
民国以后,随着二人台的向外传播,在演出中,艺人们对二人台进行了改革和创新,特别是从民歌中汲取素材,并加以改编,如《走西口》原来是以第二人称对唱的形式演出,改编后成为以第一人称进行表演,加进了情节和人物的小戏。随着二人台演出内容的丰富,它的音乐、表演和服饰也有所创新。在音乐唱腔方面,由原来的专曲专用,一曲到底,发展为多曲联用;唱腔也出现了亮调、慢板、流水板、捏字板等简单的板式变化。在表演方面,根据剧目内容的不同,形成了载歌载舞的“火爆曲子”(又称“带鞭戏”)和重唱工、做工的“硬码戏”。二人台的舞蹈程式有“大圆场”、“大半月儿”、“套月儿”、“风旋门”、“里外罗城”、“药葫芦”、“搬门”、“天地牌子”、“大十字”、“蜂儿扑瓜”等。此外,旦角还有一种叫作“打闪”的舞蹈动作,即右脚别于左腿上,两臂画一弧形,身子稍斜下蹲。系在秧歌舞步基础上,吸收戏曲旦角“卧鱼”身段而创造,为其他剧种所罕见。旧时二人台演出有一套习惯,一般先由丑角上场说“呱嘴”(又称说“千克”),“呱嘴”都是第三人称的现成段子,由演唱者自由选取。然后通过问答的方式(称“叫门对子”)把旦角叫上场接演正戏。正戏的表演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载歌载舞的表演唱,俗称“火爆曲子”或“带鞭戏”,如《打金钱》等,以抒情性的歌舞取胜。起舞时,折扇二人共同,霸王鞭系丑角专用,有时舞双鞭,分上、中、下三路套数,舞姿犹如蛟龙盘柱,上下翻飞。手绢系旦角专用。建国初期,二人台曾吸收二人转耍手绢的传统技巧,将手绢改为八角型,并发展为各种“出手”。不论哪种歌舞,都由慢转快,形成高潮后嘎然而止。另一种是以唱为主的情节戏,俗称“硬码戏”。其中也有一些采取跳进跳出方式表演,如《走西口》、《下山》、《小放牛》、《打秋千》等。这类戏表演比较接近生活,但也有一些虚拟、夸张的动作。如旦角的摸鬓、走碎步、开门、关门;丑角的出场亮相等。唱词、数板、完场诗、道白中的“串话”,都讲究合辙押韵,因完全用当地方言,故与普通话的声韵不同。分为中东、衣齐、江阳、灰堆、尤求、波梭、川板、言前、姚条、发华、出入(入声字)和小字(小人辰儿、小言前儿)十二道辙。语言通俗易懂,形象生动,常用比兴手法,形成的曲调、唱腔、别有风味。在服饰方面,由于艺人经济条件稍有宽裕,添置了一些质地较好的行头。尽管二人台艺术上有了很大发展,但作为一个剧种,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以提高它的艺术表现力。
三.表现形式
1.音乐
二人台的音乐是以当地山曲民歌“社火玩艺”中的的殃歌小调和道情戏中的部分乐曲基础,又吸收了内蒙民间小曲以及陕北民歌中的一些曲调的特征而成,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二人台的音乐分腔和牌曲两部分。唱腔多承用民歌曲调,有些经过各种速度的变化处理,已走向板式化。牌曲部分,基本是民歌基础上的器乐化。此外还吸收、借鉴了古牌曲、民间吹奏乐等,使其越来越丰富。演奏和伴奏时,主要有扬琴、笛子、四胡、二胡、四块瓦等乐器。音乐具有优美、清新、秀丽、明朗等特点。
2.表演
二人台分硬码戏、带鞭戏与对唱三大类。硬码戏注重唱、念、做,要求表演者有较好的嗓音条件;带鞭戏注重舞蹈表演;对唱由二人交替演唱。
3.唱腔
二人台的唱腔,基本上是专剧专曲,一曲一调。根据剧情变化,演唱时用慢、中、快的三拍式速度。二人台的传统音乐唱腔比较丰富,多数是在一些民歌小调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最基本的曲调有“爬山调”和“烂席片”,此外,还吸收了其他民歌的曲子和其他剧种的一些曲牌,以丰富其表现力。其音乐形式,基本上属于民歌结构,因而作为戏剧音乐还是很不成熟的。为了演唱方便,表演通常只有两人,即一生一旦,或一丑一旦,有时一人可以交替饰演几个角色,俗称“摸帽戏”。随着二人台的不断改革和发展,有的开始尝试由多个演员表演阵容较大的梆子戏剧目,取得较好的效果。
4.乐器
二人台主乐器有“三大件”——枚、四胡、洋琴。艺人称“枚为骨,四胡为肉,洋琴为衣着,”“三大件”互相配合,互相填补,各抒所长,成为协调,统一丰满华丽的音乐。之外,后来在“三大件”之外还增加了二胡,中胡,琵琶、笙、阮、大提琴、等管弦乐器等,音乐的表现力更加丰富多彩。
5.道具
二人台的服装、化妆仿效晋剧。道具简单,主要有扇子、手绢、霸王鞭等。二人台在表演上既有草原辽阔粗犷的风格,又有北方憨直奔放的品味,深受蒙汉两族人民喜爱。
三.发展现状
二人台流行地多在黄河中游两岸及长城内外的农区,因地域偏僻,交通不便,给挖掘、整理、保护工作带来许多困难。随着老艺人的相继离世,许多曲目、剧目濒临失传,急需抢救、保护。
在新的历史时期,由于经济条件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精神需求不断提升,过去的不少剧目内容、曲目、表演艺术已不能适应物质文明建设需要,职业二人台剧团面临新老演员交替之际,一种无为困惑的潜在意识影响着二人台。时代要求二人台改革创新与时具进,在新一代的文艺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使二人台这朵文艺百花园中的奇菀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潮中再放异彩。
更多内蒙古相关文化:内蒙古传统习俗文化知识大全>>>

中国戏曲种类有哪些?

中国戏曲百花齐放,历久弥新。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有戏曲剧种达360余种。先推荐18种的戏曲推荐如下:
1、京剧
京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被视为中国国粹。
代表剧目:《贵妃醉酒》《霸王别姬》
2、越剧
越剧是中国五大剧种之一,发源于浙江,繁荣于全国,流传于世界!
代表剧目:《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
3、黄梅戏
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见长。
代表剧目:《天仙配》《女驸马》
4、评剧
评剧是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剧种之一,又称为“唐山落子”。
代表剧目:《花为媒》《杨三姐告状》
5、豫剧
豫剧唱腔铿锵大气,抑扬有度。
代表剧目:《花木兰》《穆桂英挂帅》
6、昆曲
昆曲被誉为“百戏之祖”,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品。
代表剧目:《牡丹亭》《鸣凤记》
7、粤剧
粤剧又称为“广东大戏”,在岭南地区非常流行。
代表剧目:《紫钗记》《帝女花》
8、淮剧
淮剧是一种古老的戏曲剧种,流行于江苏、上海和安徽等地。
代表剧目:《孔雀东南飞》《莲花庵》

9、川剧
川剧流行于川贵高原地区,川剧脸谱是中国传统艺术瑰宝。
代表剧目:《白蛇传》《旧正楼》
10、秦腔
秦腔流行于中国的西北地区,又叫做梆子腔,风格苍凉古朴。
代表剧目:《三回头》《八义图》
11、晋剧
晋剧又名山西梆子,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代表曲剧目:《打金枝》《临潼山》
12、汉剧
汉剧又称楚调、汉调,民国时期定名为汉剧。
代表剧目:《大赐福》《草场会》
13、桂剧
桂剧是用桂林方言演唱的剧种,风格细腻,生动活泼。
代表曲目代表剧目:《梁红玉》,《打金枝》。
14、潮剧
潮剧是广东三大地方剧种之一,被誉为南国鲜花。
代表曲目:《琵琶记》《荔镜记》
15、越调
越调是河南的戏曲剧种之一。
代表剧目:《狮子头》《秦琼卖马》
16、湘剧
湘剧是湖南戏曲剧种之一,富有湖南民间地方特色。
代表剧目:《琵琶记》《白兔记》
17、河北梆子
河北梆子流行于河北、天津、北京等地区。
代表剧目:《秦香莲》《蝴蝶杯》
18、河南坠子
河南坠子源于河南。
代表剧目:《梁祝下山》《偷石榴》。

你知道的经典花鼓戏剧目有哪些?

花戏的传统曲目,共计约400多个,以反映民间生活为主,多以生产劳动、男女情爱、家庭矛盾为题材,语言生动,乡土气息浓厚。花戏传统曲目:《刘海砍樵》《思夫》《补背褡》《芦林记》《双盗花》《双卖酒》《牛郎织女》《刘海戏金蟾》《盘夫》《讨学钱》《山伯访友》《装疯吵嫁》《打鸟扯萝卜菜》《菜园会》《假报喜》《小姑贤》等。

花戏剧种声调,花鼓戏音乐曲调约300余首,基本为曲牌连接结构体,辅助板式变化。 根据曲调结构、音乐风格、表现手法的不同,可分为四类:
牌子:招牌有行走招牌和锣鼓招牌,来源于湘南民谣,由小歌锣鼓伴奏,活泼轻快,适合歌舞剧,是湘南各流派的主要歌曲之一。
川调:又名正宫调,即弦调、大筒、呗伴奏,曲调由过门短语和唱腔组成,风格、旋律变化丰富,是花鼓戏的主要唱腔。
小调:有民谣小调和丝弦小调之分,后者是明、清时调小曲系统,但已地方化。 所有形式的曲调,都具有粗犷爽朗的特点。
锣鼓敲法:又称锣,是曲牌拼接结构,“腔”、“流”、“数板”组合,不承载弦,一个人在大家的帮助下,说话像高腔一样。 是长沙、岳阳、常德花鼓戏的主要唱腔之一。

花鼓戏经典歌曲《刘海砍樵》介绍:以砍柴为生的樵夫的刘海住在武陵丝瓜井。 家里有盲人老母,生活非常贫困。 依靠忠诚和勤奋。 他不仅支撑着家里的生活,还吸引了狐仙变化的少女胡秀英的仰慕。刘海上山砍柴,秀英暗中配合,刘海感觉很奇怪,但周围没有人。 卖掉刘海回家,在路上遇到秀英,互相告诉了秀英名字和家世后,秀英对刘海倾诉了爱意。 刘海觉得双方贫富差距很大,马上表示拒绝,但秀英挡了路。刘海让秀英和三个当事人约定结婚。 第一,服侍失明的岳母。 第二,劳动;第三,找媒人。 秀英都答应了。 于是,以杨柳为媒介,山作证说,两人在山林结为夫妇,双双回家。

刘心科主要作品

刘心科是一位在艺术领域深耕53年的多产艺术家,其作品涵盖了曲艺、戏剧、诗歌和词作等多个领域,总数达到了数千件。其中,124件作品在省级以上级别中获奖,包括国家级奖项48项。他的作品在音乐领域尤为突出,如歌曲《孟母·伟大的母亲》(王全仁作曲、王建华演唱)荣获文化部“群星奖(铜)”和国家“精品工程奖”,还有《啊,孔林》、《运河晨曲》、《说梁山》等众多佳作。电视剧《乡党委书记》(李发启合作)在文化部“飞天奖”中荣获三等奖,山东琴书《孔子拜师》(杨维云、林宪温合作)获得了中国曲艺“牡丹奖(铜)”和“蒲公英”奖。此外,刘心科的其他作品还包括诗歌《丝瓜》(“中国之星”文学奖)、小品、戏曲、儿童剧、少儿歌舞剧、著作和编辑出版的书籍等。 在戏曲方面,刘心科参与了五场和九场戏曲的创作,如《圣水湾》(贾殿法合作)、《杨震却金》(李法启合作)等。他还创作了小戏曲《牡牛卖鸡》、儿童剧《小鸟飞了》、少儿歌舞剧《小狮子》、《小猴子下山》、《大公鸡》、《两只小兔》等,展现了他在儿童艺术领域的独特贡献。此外,刘心科还出版了《生旅情缘》、《孔孟乡情》、《徐司令传奇》等14部专集,总字数达到了300多万字,充分展示了他在文学创作上的深厚功底。
总之,刘心科在艺术创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他的作品广泛涉及多个艺术领域,为中国的文化艺术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通过他的创作,不仅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推动了中国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
扩展资料
刘心科,山东省鱼台县人,195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战士、排长、政治指导员、文化干事、文化科长和山东省济宁市群众艺术馆馆长、书记、艺术创作研究所书记等职。兼任中国曲协、戏协和音协合唱学会会员、山东省文联委员、山东省曲协副主席及济宁曲协主席,国家一级编剧等。

2016年的春晚歌曲名单

2016春晚节目主持人名单节目单曝光 (具体节目以除夕当晚播出为准) 1、开场歌舞《金猴闹春》全体演员及主持人 2、歌曲《天地好男儿》李易峰,王凯,胡歌 3、相声《逛庙会》岳云鹏等 4、呼伦贝尔会场歌曲《草原之梦》 云飞,卓玛 5、歌舞《荷塘月色》中央歌舞剧团 6、泉州分会场特色舞蹈《泉州泉韵》 7、小品《招聘》蔡明,潘长江等 8、歌曲《年味儿》祖海、柳岩 9、杂技《柔》广州战士杂技团 10、西安分会场歌曲《黄土高坡》 杭天琪 11、少儿歌舞《猴子下山》北京蓝天幼儿园 12、小品《送礼》孙涛等 13、深圳分会场歌曲《思乡人》 陈奕迅 14、歌舞《青春符号》TFBOYS 15、泉州分会场舞蹈《泉州龙舞》 16、魔术《天女散花》傅琰东 17、西安分会场小品《农家乐》李琦等 18、相声《逗趣》张康、贾旭明 19、呼伦贝尔会场歌曲《天之大》毛阿敏 20、小品《当兵去》肖剑,于谦 21、歌曲《军魂》郁钧剑,阎维文 22、戏曲名家名段——京剧《四郎探母》 京剧《武家坡》 京剧《打皇后》越剧《十八相送》黄梅戏《天仙配》豫剧《朝阳沟》川剧《白蛇传》 23、歌舞《富华春韵》大连海学院艺术团 24、相声《斗乐》大兵、赵卫国 25、西安分会场歌曲《真汉子》 韩磊 26、杂技《青花瓷》山东杂技团 27、歌曲《云中歌》孙楠、那英 28、舞蹈《海之韵》福建歌舞剧团 29、泉州分会场小品《借表》 郭冬临等 30、歌舞《那山那水》谭维维、张磊 31、小品《家有一宝》冯巩等 32、呼伦贝尔会场舞蹈《草原春早》呼和浩特歌舞剧团 33、歌曲《贝加尔湖畔》李健、周深 34、诗朗诵《新跨越、新征程》中央电视台及四大会场主持人 35、深圳分会场歌舞《赤心炎黄》刘德华、周华健 36、歌曲《万家灯火》张也、蔡国庆 37、歌舞《世纪中华》殷秀梅、廖昌永 零点仪式 四大会场同歌舞、东西南北贺新春 38、歌舞《春节序曲》北京大学艺术团 39、老歌新唱——直通春晚选手(九妹、大中国、忘情水、九九艳阳天、小白杨等) 40、结束曲《难忘今宵》李谷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