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7调查站

一部电影美女弹琴琴弦弹断了后被杀是什么电影

作者:337调查站2024-12-02 12:15:35

哪部电影的结局让你出乎意料

印度悬疑电影《调音师》,又名《看不见的旋律》。 导演斯里拉姆拉格万,主演:阿尤斯曼库拉纳、塔布拉迪卡艾普特、安卓万等。于2019年4月3日在中国上演。电影的剧情并没有像预想的那样正常进行,总是反反复复,结局更是出人意料。
影片简介本片的故事灵感来源于一部14分钟的同名法国短片。钢琴调音师阿达什有一双完美的眼睛,非常聪明。为了更好地谋生,他不得不假装失明来工作和生活。然而他却意外地成为了一起意外杀人案的证人,然后就遇到了各种意想不到的经历。 各种奇怪的反转。为了不完整的剧透,这里只列出一些开头的:
1.阿达切在表演钢琴,那琴声如流水般优美,让在座的每一个人都沉醉其中。一曲终了,他才知道自己瞎了。 回家的时候,因为一场车祸,遇到了善良的美女苏菲。由于他的盲人身份,索菲对他照顾得很好,并送他回家。
我在一个愉快的中午看到了这部电影。我觉得是言情片的节奏,女方一定会和男方发生惊天动地的恋情。 第二,回家后,阿达切居然能看见东西,还能摘下隐形眼镜,这些都被邻居爱八卦的孩子偷偷拍下来了。
在这里,不知道苏菲发现了会不会嫌弃他?这应该是关于这段感情如何经得起谎言的考验。 3.阿达什受邀在大明星的妻子西米家弹琴,却意外看到了一场谋杀。西米和她的情人杀死了她的丈夫,并用手提箱拖走了他的尸体。
阿达什紧张得不敢去洗手间,但凶手就站在他身后。由于之前在法国没看过那部短片,在这里从昏睡中惊醒。我开始觉得自己像一部恐怖悬疑片。 阿达什侥幸逃脱后,决定报警,去了警察局,却发现西米的情人就是那个警察。他急中生智说他的猫丢了。
4.阿达切弄瞎了西米。在逃亡的时候,他遇到了几个想帮他的好心人,救了他,说要帮他治好眼睛。当我以为善大于恶的时候,我为他感到安慰,却发现这帮人其实是在合谋卖男主的肾。 阿达什被送上了手术台,等待宰杀。之后,他想出了逃跑的办法。几个人为了更大的利益,决定绑架西米。
最后,阿达切和西米、警察、医生以及那些“好人”发生了一系列的奇遇,还有一些奇怪的情节,非常精彩。 阿达切又见到了索菲,告诉她自己最后舍不得西米的角膜。当一只兔子飞过时,所有的坏蛋都被杀死了。现在他仍然失明。
但影片结尾,苏菲离开后,阿达切拿着一根饰有兔子头的棍子在街上闲逛,却准确地用棍子在地上划了一个罐子。 这个动作是最后也是最大的反转。他又在假装失明吗?针对影片开头兔子奇怪的眼神,开放式的结局引起观者的无限解读。
与以往的印度电影不同,这部电影缺少了许多无聊的歌舞。除了开头沉闷,其余都在营造悬疑紧张的氛围,没有尿点,一气呵成。 除了苏菲和邻居家的老太太,影片其余的人,包括男主,都不是什么好人。阿达切虚伪,西米蛇蝎,警官阴险狡诈,其他人,哪怕是一个小男孩,都贪得无厌,人性之恶在本片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通用15篇
认真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观后感了。到底应如何写观后感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海上钢琴师》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 近来天气寒冷,下班晚上回到家闲时就宅在床上看电影,IPAD被我看得一天一充电,看过的多部电影中,唯有《海上钢琴师》让我久久不能忘怀:是忧郁、单纯的1900个人非凡的钢琴天赋?是为了坚守精神家园而舍弃爱情的勇气?……或许都是,或许都不是。
该片以回忆和现实交叉的叙述方式讲述了一位被命名为1900的钢琴天才,在一艘远洋客轮上的传奇一生。那无处不在的钢琴声,将观众带入1900心灵深处,影片采取最极端的浪漫主义风格,以娴熟大气的拍摄手法,时而气势磅礴,时而温柔抒情的音乐,让我这个乐盲的人都感到绕梁三日,非常好听。
1900年,在一艘豪华游轮的头等舱里一个被遗弃的男婴,被一个手水收养,由于不知道他的爸爸和妈妈叫什么,所以按年代给他取名叫1900,随着小1900在船上一天天的长大,展示出非凡的钢琴天赋。长大后,在船上的乐队当钢琴手,他把这艘弗吉尼亚号船当作唯一的家,他也不想从这个船上走下去,来到船所停靠的繁华都市。他身边有个朋友吹小号的,叫麦可斯,多次劝他,“你钢琴弹得这么好,应该到外面的花花世界,到陆地上去。”而1900坚持自己的看法,不下去,甚至为此错了自己一生中唯一的一段爱情,他不肯下船。
后来隔了多年以后,麦可斯早已经从船上离开了,他得到一个消息,说这个叫弗吉尼亚号的游船要被炸掉,他才想起了1900是不是还没有下船,他回到这个船上,放起当年1900弹奏的曲子,这个1900真的从一个角落里出来了,和他见面了,他说,“我生在这条船上,死也要在这条船上,我不下去。”后来麦可斯很无奈地离开这条船,远远的看着1900和这条弗吉尼亚号船被炸的粉碎,沉入大海。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2 海总是载满了回忆的,无论它是快乐的,希望或不堪回首。
“云想衣裳花想容”,《海上钢琴师》美得让人心疼的故事就是那美丽的云之裳。
这是一个关于大海、轮船、钢琴、陆地、孤独、友情与天才交织的故事。主角1900是最大的暗示,这名出生在轮船上的孤儿,是天生的钢琴大师,他一生从来没有下过船,能够在别人因晕船而吐得一踏糊涂的时候闲庭信步。他生世凄凉却用钢琴征服所有人,他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却不以为意,他能选择与船共亡却不能为了深爱的女人登上一次陆地。托纳托雷想通过他暗示什么呢?我看到的是选择。他一直对陆地怀有矛盾的情感,他向往它,又不肯触及它,但是直到那一天他决定离开,他突然发现,外面的世界对他如此陌生,以至于不知何去何从,对自己所能做的感到迷茫,对未知的感到害怕。他只能留在船上,即使,最后一起被炸药炸飞。因为他说:“陆地没有尽头。”这种没有尽头的感觉让他害怕,钢琴的琴键是有尽头的,这让他觉得安稳。
佛曰,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一沙是一部好的电影,一花是一曲好的音乐。音乐就是电影世界里的天堂。因为我们站在音乐的天堂俯瞰上帝眼中的世界,所以只有一世的我们才得以享受几生的爱恨情仇。这整部电影与音乐紧密结合、血脉相连,宛如一对双生花。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3 之前看过这部片子,但是当时没有看进去,今天完整的看完,感觉还是引发了一些思考的。整部片子都是在托尼讲述中娓娓道来,这让人接受起来十分舒服。
隐隐地感觉到影片传达出主人公的孤独感,那种深陷其中的孤独,在孤独中出生,习惯孤独,再到无法离开这份孤独。这份孤独里面有艺术,也有一种心病。
整部影片,我认为最精彩的部分就是1900跟爵士的创始人斗琴,1900最后一曲仿佛是四只手在弹琴,甚至夸张到可以用钢琴的琴弦发烫到可以点燃一支烟。
1900最美的曲子是写给他一见钟情的女孩的,他透过船窗户看到女孩的美丽,把自己的爱慕隐藏在音乐之中,刻录成长篇并想找机会送给她。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他会选择自己擅长的一种艺术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对方的爱慕。他一遍一遍对着镜子练习送礼物给她的台词,而每次他每次带着羞怯的谈吐,都被对方无视,知道最后一次他向她说明自己的心意,但是船靠岸了,他们分别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
让人庆幸的是,托尼还记得他,或者也是导演或者编剧在传达这样的一种想法,他们在说:这个世界只有一些少数派能够理解那些大师级别的艺术。
这部影片里,1900成了艺术的化身,他会没有户口的出现在底层社会中,也会出现在有尽头的世界里,但是他离不开有尽头的世界,他也会消失其中,毫无功利地把自己炸掉。当然编剧也安慰着自己说:“只要你还有个好故事,和一个能够倾诉的人,你就永远不会完蛋。”我有的时候觉得,即便我们写不出好的故事,也至少要成为一个能够倾听的人,不然我们好像真的一无是处。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4 在众多影评中觅得这么一句话:凡人只能望其项背而兴叹,过后走向万家灯火,各自喧闹。
在影片带来强烈视觉冲击与心灵震撼之后读到这句话,心底蓦地一暖。
眼前回放着一幅画面。当船头人高喊America时,原本徜徉于音乐的人群蜂拥而出,只余1900(主人公名)一人留于室内,伴着他的钢琴。
对比如此,暗自心酸。
如此人物,纵有经天纬地之才,也只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荷花一擎。他注定是孤独的。他的所有的音乐才能,凝成一颗无法触碰的含泪明珠,化为不可揽怀的清冷月光。音乐奏响时,众人为他燃起的灯火,仅是过眼烟云。
万家灯火捧出一世辉煌,与他无关。
人都是趋向利己性的,那些不为他驻足流连,赶着追逐自家灯火的人,我们无法归咎于他们。他们只是甘于平庸,只是将海上钢琴师这样的境遇视为日常,无法体察其中的诗意与远方。
常人只是惊羡于烟花绽放时的夺目,却少有人为落幕时悄然的灰埃感慨。
城市格子间里讲述着的庸常繁琐,兀自生动与凋谢。
许许多多执拗的天才,以常人难以理解的追寻,以远离万家灯火为代价,去装饰自己的精神家园。而对此种人而言,把酒言欢者难寻,棋逢对手者难逢,高山流水的知音比万家赞誉更为珍贵。
他一生未曾离海,以身殉船。陆地上的人浪费太多时间在为什么上,冬天害怕夏天的迟来,夏天担心冬天将至,永远在追寻着哪里永远是夏天。凝望万家灯火,他看到的只有茫然。
他说:我不会让我的音乐离我而去。
他说:我已经和这个世界擦身而过了。
他曾受陆地上所谓大师的挑战,第三曲慷慨昂扬,热汗淋漓。现在想来,那是他在弹奏自己生命的华章。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5 最近看了两部电影,朋友推荐的《海上钢琴师》《心灵捕手》,都是豆瓣评分9点几,关于人心,关乎人性。
钢琴师里印象深刻的第一个场景是开篇时小号坐在楼梯上,只要你还有一个好故事,你就不会完蛋,还要有一个可以倾听的人,而我很庆幸,我的身边有你们,即使无法诉说,也无法理解,但陪伴就是最好的良药。
1900在丹尼的养育下,成为了一个善良的人,如果捡到他的不是丹尼,那他的人生会否是另一种呢
后来的1900遇到了一个姑娘,一见钟情,激动,雀跃,夜不能寐,却终究止步不前,再见,然后再也不见。人生那么短,如若是你我,是否有那些勇气呢?迈一步,试一场,follow your heart。
现实的我们总是想太多,如果失败了,好丢脸,好尴尬,别人会怎么看我,做不成朋友怎么办,如果如果,还是保持现状好了。或许偶尔想起时会遗憾,会失落,会纠结,会伤感,但是再也不会冲动,也做不到再次去尝试,去了结。那颗跳动的心似乎被你的自尊,你的面子所捆绑了,蒙蔽了,就浑浑噩噩的继续活着。每天三点一线,它都安稳的动着,偶尔加速一下,然后归于平淡。
结尾时1900在破旧的船舱里向小号诉说了他没有下船的理由,在那个无限蔓延的城市里,什么东西都有,可惟独没有尽头。就像我们心里的欲望,无边无际,得到了今日所想,便会期待明日,总不会停止,1900选择了在有限的环境里,创造自己的无限可能,而我们又有多少人沉溺在欲望的泥沼里,越陷越深,不可自拔。生活很简单,复杂的确是人心,简单一点,勇敢一点,真诚一点,结果不一定是受伤呢......
不要犹豫,犹豫会带来恐惧。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6 之前看过这部片子,但是当时没有看进去,今天完整的看完,感觉还是引发了些思考的。整部片子都是在托尼的讲述中娓娓道来,这让人接受起来十分舒服。
隐隐地感觉到影片传达出的主人公的孤独感,那种深陷其中的孤独,在孤独中出生,习惯孤独,再到无法离开这份孤独。这份孤独里面有艺术,也有一种心病。
整部影片,我认为最精彩的部分就是1900跟爵士的创始人斗琴,1900最后一曲仿佛是四只手在弹琴,甚至夸张到可以用钢琴的琴弦发烫到可以点燃一支烟。
1900最美的曲子是写给他一见钟情的女孩的,他透过船窗户看到女孩的美丽,把自己的爱慕隐藏在音乐之中,刻录成长篇并想找机会送给她。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他会选择自己擅长的一种艺术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对方的爱慕。他一遍一遍对着镜子练习送礼物给她的台词,而每次他每次带着羞怯的谈吐,都被对方无视,知道最后一次他向她说明自己的心意,但是船靠岸了,他们分别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
让人庆幸的是,托尼还记得他,或者也是导演或者编剧在传达这样的一种想法,他们在说:这个世界只有一些少数派能够理解那些大师级别的艺术。
这部影片里,1900成了艺术的化身,他会没有户口的出现在底层社会中,也会出现在有尽头的世界里,但是他离不开有尽头的世界,他也会消失其中,毫无功利地把自己炸掉。当然编剧也安慰着自己说:“只要你还有个好故事,和一个能够倾诉的人,你就永远不会完蛋。”我有的时候觉得,即便我们写不出好的故事,也至少要成为一个能够倾听的人,不然我们好像真的一无是处。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7 用了三天的时间,慢慢地静静地看《海上钢琴师》。
不断地回放,不断地思索。
在思想的过程中,悲哀的是:铺垫、衬托、人物形象特点、人物之间的关系、环境、结构、主题这些词像小丑一样地在我的脑海里跳荡乱舞,我为自己的固化思维恶心。
1900是个象征,是希望?是梦想?是自由?是世界中的孤独?是决绝?是坚守?……文学作品鼓励“合理误读”,从文艺学的角度来看,这也是被允许的。在一定范围内,允许读者有自己的思考,让读者发挥创造性和想象力,将他们的想法带到作品中去,对作品进行解构与再创造。或者,这也叫多元解读,或者,这就是《海上钢琴师》生命力巨大的原因:每个人都从它那里读出了一些什么。
我喜欢1900一脸的清澈,喜欢他沉迷的样子,喜欢他静静地用音乐和心与自己对话。喜欢他说的话。他说:“我看不见城市的尽头,我需要看见世界的尽头。拿钢琴来说,键盘有始也有终,并不是无限的,音乐是无限的。在琴键上,奏出无限的音乐,我喜欢。可是走过跳板之后,前面的键盘,有无数的琴键。无限大的键盘怎奏得出音乐?——不是给凡人奏,是给上帝奏。我生于船,长于船。这艘船每次只载客二千,既载人也载梦想,但范围离不开船头与船尾之间,我过惯那样的日子——陆地?对我来说,陆地是艘太大的船,是位太美的美女,是条太长的航程,是瓶太浓的香水,是篇无从弹奏的乐章。我没法舍弃这艘船。我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反正,世间没有人记得我,除了你,只有你知道我在这里。你属于少数,原谅我,朋友,我不能下船。”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8 你不试,怎么知道自己不合适,怀着这样的心态不知道试过多少次了,反而更加迷茫。海上钢琴师给我的感触就是这样,我也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但我知道,那真的不适合我。外面的世界没有尽头,有各种各样的选择,可有时候真心希望自己没得选。
有次朋友聚会的时候,来了个陌生人,还没聊两句,就开始对我说:你应该去考公务员。当时回了句:“我们不知道别人经历了什么,所以不要轻易去建议别人做什么”。对1900,我们作为一个旁观者,他的确应该下船,去收获名利,去得到爱情,可这些并不属于他。如果我是1900,我也不会下船,船上有我的一切,离开船,世界那么大,我又是谁呢?
第一次看《海上钢琴师》是大学的时候,很感动,眼泪止不住的流,毕业这么久再看这部电影时,已经麻木了,一个人在电影院很平静的看完这部电影。讨论电影时,有个朋友问到,你是会选择伟大而短暂的一生,还是平庸而漫长的一生?我选择后者,我已经注定平庸,但还有很多地方我没去,很多想做的事情没有做,只有时间能给我答案。很羡慕1900这样的人,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哪怕一生短暂,对他而言已经足够了。
记得一个科普片说过,每个人的神经系统都是不一样的,即使是同样一件事,也很难真正感同身受,所以想方设法讨好自己吧,多听听内心最真实的声音。世俗会要求你该做这做那,但没关系,我的人生我自己走,我不会去伤害任何人,所以即使我错了,也只是害了自己,我会承担一切。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9 不知为什么,他留给我的印象,始终是那个在风中形销骨立的样子。
不是穿着礼服演奏,不是坐在滚动的钢琴前滑过大厅,不是那个站在废墟当中仰头看着他的朋友,谈着关于两只右臂的问题。
他其实孤独的站在雾中,四周空无一物,他戴着帽子,穿马夹,站在那里,安静的,忧伤的,让心灵从他的眼睛里流淌出来……
他望着你,但其实他看的并不是你,他朝你微笑,可那笑也不是为你,可是,他却一瞬间就了解的你的所思所感。他哼着钢琴,手放在那些并不存在的琴键上,那段关于你的乐章就从他的眼睛流淌出来…是的,就是他的眼睛贯穿始终的目光,一如他那样久久的站立于浓雾之中,一如他的忧伤像雾一样环绕在他的四周,一如他的孤独像皎洁的珍珠一样在夜里发出光茫……
他注定了就是孤立于世的,给你执笔的权利,你也不会往他身上加一点点俗世的幸福,因为他已经如此完美的完成了他的人生,像一部完整的作品,无法再被添加或删剪,即使是他如稀世珍宝般无法被复制的遗憾,以及象牙般光洁无暇的纯望,都是他翅膀上的羽毛,被他细细梳理。
他还是走了,从一开始就被他目光注定的孤独离去,在十九世纪的石板路上,在永远无法消散的浓雾的包围中,转过他的目光,转过他侧脸留下的弧线,一步一步,没有再留恋的,轻轻踏上云端……
城市太大,没有尽头……他说。
我再也不去陆地了……他说......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0 看完之后,我稍作百度想看一下别人对这个电影的评价,又怕被引导了思维而得不出自己的想法,所有我先停止了。
可是我有些并不十分理解。
1900,是对世界陌生感的恐惧,而不愿意踏上陆地,无尽的世界没有尽头,琴键太多所以他不知道如何去演绎音乐?
他在对马克斯阐述他在看懂了陆地之后,又回到了邮轮上,他是开心的,这是看破看透,对吧。
其实我也不甚懂得,鱼般的7秒记忆,总是让我难以回播记住整个过程,但是想记录这种感觉。
那种眼神,看到女孩,似情窦初开的眼神。夜里下到船舱,找寻着并亲吻了女孩,这是一见钟情吗?那份没送出的乐盘,是他对触摸不到而又渴望爱的体现,这么形容对吧?可是这种爱,为什么又不能让他真的步下邮轮。
他只学会了在那片空间大小的环境下演绎他的人生,甚至随着邮轮炸毁而结束自己的一生,为什么不能尝试去改变呢?
马克斯跟我一样,但是他最后是理解了1900吗?他哭了,而且也离开了邮轮,也觉得自己很没用。
有些疑惑,又似能理解1900一样,无尽的尽头,在清楚了解的情况下,这算是退缩的行为吧。
为什么不能去尝试一下呢?共同奔赴毁灭却留下了自己内心最原始的追求。看完了,有些感慨文字的力量,也很佩服别人驾驭文字的能力,以及对思考所做的'反馈。而我还需要在点滴中慢慢积累,才能有一天可以自由随意地把看过的感悟描述出来。
写完这个,内心的恐慌感,空虚,还是没能散去。借着看电影消磨时间,也借着记录观影感觉来锻炼文字能力,也消除内心一直惦念着的东西。
顺道的,不明白为什么,不能更好地处理自己的情绪,可能就恰恰是需要1900对内心真实地追崇吧。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1 以前一直听说海上钢琴师是一部非常不错的片子,我只认为再怎么好,也不会撬动人的心灵。最近比较有空,就翻出来一口气看完了,类似于此的片子,都必须要安静的看,并且一气呵成。看完后,非常感叹!
导演能将两种世界的人刻画的如此的细腻,太传神了。刚刚听说海上钢琴师,猜想剧情也就是某个人在艰苦的环境下面成名了,也就是一种励志片。但是,该片不是,该片似乎是要净化人的心灵。太多的追求,太多的奢望,只会让最初的纯真消失的无影无踪。
Max作为一个普通的人,他被应聘到豪轮上面,他也跟着豪轮生活了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但是,他的思想永远还是在陆地上,因为他已经被感染。但是,对于1900,他是那样的干净,一层不染,无人能劝说他。他应该也在为自己登上那块陆地,曾经千百次的寻找理由,他终于选找到了一个理由,也就是那个女孩的父亲告诉他的。站在陆地上听海,海的声音是另外的感觉。就在他准备登岸以后,他却被他内心的恐惧给战胜了。他的生活方式是在海上面,海是他的摇篮,他重来没有听过海水述说生命的博大,他也没有听过海水的低吼。对他来讲,海水永远都唱摇篮曲。在让他接受另外的一个世界的时候,他选择了退却。
也正是因为他的这种方式,他孤独,他寂静,他可以读懂每个人的心思。也让他的音乐达到了巅峰。这就是他所有的追求。假如他真的上了岸,那又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呢?他还能PK过钢琴大师么?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2 中午吃过饭,找到《海上钢琴师》,用电视看和影院效果差不多,很美的片子!我喜欢整部影片弥漫的钢琴声,让我仿佛置身其中。
我喜欢像一九零零那样天马行空,做着自己想做的事,我一点不觉得他的生活又多悲惨。他是个孤儿,出生在船上,一生也没下过船,没有身份。在人们眼里,他可以用他卓越的琴技换来很多钱,过着人们眼里豪华的生活。但这不是他想要的,他要的只是属于自己世界中的乐曲,他不属于陆地,他已经离不开这艘船了,即使选择死亡,他也毫不在乎。结局看似凄凉,但我能感受到他当时的心境,炸船那一刻他有了归属,回归到属于他的世界 一一 海洋。
虽然结局不是我想看到的样子,要么下船过着他不想要的生活,要么随着破船一起沉入海底,至始至终他都忠于自己的选择。片子中有一段他坐在钢琴前随着钢琴四处移动的镜头,太欢快!太美了!在船身剧烈摇晃的过程中,他沉浸在美妙的乐曲中,没有被当时的情景吓到,仿佛这只是一场游戏。他身上要多童真有多童真,音乐细胞与生俱来的充满他整个身体,一个纯粹的人物!
很多人无法理解他的行为,他完全可以闻名世界,赚很多的钱,有享不尽的富贵,但他就是那么坚定,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他知道自己属于哪里。我佩服他的执着!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3 《海上钢琴师》不像一个故事,更像一个寓言,无正式名姓、无任何身份记录、父母不详、一生不曾下船的音乐天才1900是具有象征意义的虚构。
虚构这样一个人物,并不像许多人说的那样为了揭示天才与普通人精神世界的差别,也并非为了让我们探讨这种生活方式实现的可能,实际上是通过他来反观现代文明(他所在的船连接欧洲和美国,实际上是世界文明的中心由欧洲转向美国),以及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思考。
友人max作为常人存在既是情节合理展开的需要(否则他的故事怎么被世人知晓),也便于同样作为常人的我们代入、思考和追问。他为什么不下船?他怎么看待自己的身份?他怎么看待音乐上的决斗?他怎么看待外面的世界?
这些问题,又启发我们进一步思考:现代文明行进中,我们是否应该或有没有可能最大限度地保持自身的独立,不走出自己的舒适圈?如果没有国籍、姓名、父母这些信息记录,我们应该通过什么来确认自己的身份?职业、才华、兴趣这些东西是可以作为一项技能比拼,还是应该像信仰般与我们自身融为一体?当社会发展到看不到“尽头”,自我对环境没有掌控感的时候,人应该何去何从?
天才钢琴师最终还是没有走出那一艘熟悉的船,他的生命没有跳出88个黑白琴键,唯一可能让他从自己的生命暂时出走的爱情,也没能带他离开,因为他看到没有尽头的城市时,慌了。我喜欢这个处理,有很多电影,都是用爱情来将人物打出常规,我承认爱情有让人冲动的魔力,但它只会让人暴露出新的侧面,而不会从根本上改变一个人。
或许,海上钢琴师的一生既是一个悲剧,又是另一种完美。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4 今天看了《海上钢琴师》,说实话,我不是特别的理解,但就我现在的角度来讲,我觉得至少有几句台词是很有启发的:“我只能在钢琴有限的琴键上弹奏出无限的音乐,我不能在无尽的世界去弹奏”,“陆地上的人们为什么总是想那么多”,“那么大,在那么多的街中选择一条,选择一栋房子,选择一个女人,选择……那么多的选择”。抛开主人公的恐惧,单单从一方面来说,他是一个伟大的人,至少他不贪心,只选择了音乐和海,他活得简单,活着是一种修行,至少说他这种修行是我们现代人所缺失的。
昨天看了奋斗,没有特别起伏的剧情,唯一的优点我觉得还是台词的经典,能让我记住的亮点也就是陆涛最后参加设计大赛说的一段话,不过原话我也记不起了。追求理想的同时丢掉了很多,这些真的不是我们想要的,如果说追求和欲望是人类发展的基础的话,那么我觉得这是一种借口,是一种辩解,人活着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是幸福,本来追求幸福的道路应该是直线的,然而我们现在追求的却是享受,走的是曲线,我们错误的把空虚的享受当成了幸福。我很喜欢看爱情片,尤其是韩剧和文艺片,我觉得他们讲述的是一种很幼稚很简单的故事,但是在这些影片中我看到了唯美,那种让人相信这个世界不只是只有金钱,我们可以追求的东西有很多。人是矛盾的,即便心里是希望过简单快乐的生活,然而因为虚荣心,因为自己的欲望,让自己过得好累,可能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大部分人被称为凡夫俗子的原因吧!
活着就是让我们的心强大起来,让我们的心找到方向,当我们找到心的方向并为之奋斗的时候,那时候应该是在享受,应该是幸福吧!
幸福应该就是用心发现美好的事物!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5 两个钟头陪主人公1900度过了一生,又是一部经典。
主人公1900从船上一出生便被抛弃成为孤儿,由好心的烧煤工丹尼收养。童年时一次意外丹尼丧生,1900再次成为孤儿。不经意的接触钢琴,让人惊讶的发现原来他竟是无师自通的天才,此后他便开始了一生的钢琴生涯。
1900一辈子没下过这艘船,他也曾经决定离开,当站在甲板上看见所谓大城市那无穷无尽的房屋街道,他迷惑了,他说:“钢琴键有限,但是创造出的音乐无限,如果键无限,那就创造不出音乐。那座大城市一眼望去看不见尽头,尽头在哪里?—世界的尽头?陆地对我来说是一艘太大的船。”
整部电影感觉处处是经典,每个镜头都恰到好处,细节处理不多不少,刚刚好。
1900和麦克斯在随狂风暴雨摇摆的船上弹奏钢琴的那一幕,在脑海深处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在轻快的钢琴曲下,两人似乎与钢琴融为一体,优美而流畅在大厅滑行,宛如美妙少女穿着溜冰鞋伴随着悠扬的歌曲翩翩起舞,浪漫至极!
接受挑战的那一场也印象深刻,前两场比赛不知是有意无意发挥平平,甚至在对手表演时竟然感动的流泪。最后一场开始前,1900向朋友要来一支烟放在钢琴上,说了一句话:“你自取其辱!”接下来狂风骤雨般弹奏出《群峰乱舞》,震惊在座所有人。一曲完毕,1900将烟的一头按在琴弦上,不可思议的事发生了,经过1900激情澎湃演奏琴弦因高频率震动而发热,竟将烟点燃了······
;

徐克导演的电影开头有个弹琴的美女的叫什么片名

六指琴魔

海上钢琴师讲了什么?

问题一:电影《海上钢琴师》讲的是什么内容 剧情简介:
男主角1900(人名)是一个被人遗弃在蒸汽船上的孤儿,被船上一位好心的烧炉工收养,然而烧炉工在男主角8岁的时候在意外中死亡。过人的天赋使他无师自通成了一名钢琴大师,但宿命也令他天然地对红尘俗世深怀戒意,纵使后来遇上了一位一见钟情的少女,他思量再三,还是放弃了上岸寻找初恋情人的冲动。他永远地留在了船上,即使到了最后,唯一的好朋友马克斯警告他废船将要被炸毁,他也不愿离开,于是从出生开始就没有离开过维吉尼亚号的1900最终与船葬身海底。
意大利朱塞佩・托纳托雷的电影
《海上钢琴师》是意大利著名导演朱塞佩・托纳托雷的“三部曲”之一。讲述了一个被命名为“1900”的弃婴在一艘远洋客轮上的传奇一生。电影是由亚历山卓・巴利科1994年的剧场文本《1900:独白》所改编而成。
问题二:海上钢琴师讲的什么道理 但海上钢琴师之所以成为经典,在于他的许多对话精确的体现了1900的内心。从小就呆在船上的1900对陆地充满了恐惧,他一生从未曾踏上陆地,只在双手游动于琴弦间时神游世界,和通过双眼观察旅客,体味人生百态。一个中年船客的话被一直记在他内心深处。那个船客告诉他,他听见大海说,生命是重大的,所以他才要改变。也许是因为那个人提到了海的声音他才能去相信,因为只有声音才是他与这个世界最直接最敏锐的沟通途径。他一直对陆地怀有矛盾的情感,他向往它,又不肯触及它,所以那个中年人的话让他相信,也许终有一天,他回离开船。――但是直到那一天他决定离开,他突然发现,外面的世界对他如此陌生,他从未接触过,不知何去何从,从哪里出发,终归何处,他对自己所能做的感到迷茫,对未知的感到害怕。他只能留在船上,即使,最后一起被炸药炸飞。
他说:“我看不见城市的尽头,我需要看见世界的尽头。拿钢琴来说,键盘有始也有终,并不是无限的,音乐是无限的。在琴键上,奏出无限的音乐,我喜欢。可是走过跳板之后,前面的键盘,有无数的琴键。无限大的键盘怎奏得出音乐?――不是给凡人奏,是给上帝奏。我生于船,长于船。这艘船每次只载客二千,既载人也载梦想,但范围离不开船头与船尾之间,我过惯那样的日子――陆地?对我来说,陆地是艘太大的船,是位太美的美女,是条太长的航程,是瓶太浓的香水,是篇无从弹奏的乐章。我没法舍弃这艘船。我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反正,世间没有人记得我,除了你,只有你知道我在这里。你属于少数,原谅我,朋友,我不能下船。 ”
max最后没有再去劝他,所以他是1900的知己,他知道1900的结局之能如此,无人能改变,这对1900也许是唯一的,最正确的选择。在离别时max不时的因为1900的轻松的玩笑话停下脚步,仿佛告诉我们,1900的死去对1900自己是真正的幸福。
在影片中,1900的故事即使被讲述也并无法让人相信,感人肺腑的情节最后换来max拿回了自己的小号。这是最感伤之处。我曾经相信1900随着炸弹上天对故事而言已经是一个完美的结局,但随后平淡的结束却不给我任何的累赘感。这个结局是天赐的,我相信。最后的镜头max在街道的尽头消失,无论曾如何红极一时,这传奇的故事平淡的落幕,1900也只能活在max的回忆中。 人生本来就是一出没有固定剧本的戏.
你身旁的每一个人都是观众,只是他们的目的和看法不同.
你身旁的每一个人又都是演员,上演着一出出波澜不惊的生活故事.
这个世界需要传奇.
也许1900有了心爱的女孩作为观众,他的人生会变的更色彩纷呈,充满活力,但我们仍会怀疑男女主人公最后的命运.
也许1900上了岸以后,会变的名利双收,无往不利,但我们仍会思索一个船一个世界,孰轻孰重.
因为有了爱人的1900,就不再是经典,上了岸的1900便不再是传奇.
为了这个传奇,导演残忍的让一个天才娶了一架钢琴.1900真正的爱人就是钢琴.每一个琴音所表达的感情,1900都再熟悉不过.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不可能达到这一点,有点可悲,但确是事实.
这是一个物质丰富,但感情相对匮乏的时代,各式各样的欲望冲淡了感情的点点滴滴.
人们需要通过戏剧来惊喜,来悲伤,来感动.
人们需要塑造经典.不朽传奇........
问题三:电影《海上钢琴师》究竟是要传达什么? 《海上钢琴师》是意大利著名导演朱塞佩・托纳托雷的“三部曲”之一。讲述了一个被命名为“1900”的弃婴在一艘远洋客轮上的传奇一生。电影是由亚历山卓・巴利科1994年的剧场文本《1900:独白》所改编而成。
《海上钢琴师》的情节如同碧海潮生, *** 一浪接着一浪。在狂风暴雨中一边任钢琴自由滑动一边弹奏,小孩子无师自通的演奏震惊满船的人,这些只不过是大师的铺垫罢了。自称“爵士乐祖师”的杰利上船与1900比赛钢琴,激动人心的程度简直可以和最激烈的枪战相媲美。
这是一部荡气回肠的诗意旅程电影,那无处不在的钢琴声将观众带入1900的心灵深处。影片采用最极端的浪漫主义风格,引起两极反应:有人视之为杰作,而西方很多人把它看成“最好看的烂片”。影片的缺憾在于人物刻画,主角太过神秘,让人无法洞察他的内心世界,因而就很难真正同情他。如果能把心态调离愤青阶段,该片则有打动人心的浪漫魔力。
《海上钢琴师》的精神内核无疑是纯真与自由:天赋秉异的1900就是这样的象征,他放荡不羁、不为世俗所动,只因演奏是他毕生所爱,他不必下船只要一直沉浸在音乐中就得到了最纯碎的快乐。就像节目所说:这部影片就是献给那些始终向往单纯、远离喧嚣的人。纯真是他们固有的属性,不会因为时间而改变。
问题四:海上钢琴师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什么内容? 海上钢琴师1900
悲剧?奇迹?
是充满了悲剧的奇迹?还是充满了奇迹的悲剧?
他,生而未名,有人说,1900,这个名字更像是一首曲名
他,与生俱来的孤独,于是,命运让他的指尖抚上了琴键
他,带着天生的愤怒,“ *** the regulations”想来也只有他能说出那种感觉
他,是如此的热爱,放弃了声明显扬,因为他说:“我,和我的音乐不可分割”
他,仿佛永远只有一个人,超然在上,在喧闹的人群里,用音乐看到每个人的内心
杀夫潜逃的贵妇,浮生孑然的浪子,看破红尘的 *** ,局促迷茫的小偷……
他,是那么的虔诚,也那么的纯真,
他说,他的出生不被记录,能不能上到天堂?
他说,如果炸掉了左臂,用两只右手,怎么在胸前画十字?
关于他,最没有必要说的就是他的才华
一个在八岁的时候用手指抚上琴键就可以弹奏的人
一个不用看乐谱听完前奏就可以独自演奏下去的人
一个可以用那黑黑白白的琴键看到人内心故事的人
一个即时失去左臂也想用两只右手在天堂弹奏的人
……
如果,他走了,我想,一定是上帝想听钢琴了
问题五:海上钢琴师 是讲的什么事情 有这么一位伟大的钢琴家,他生在船上,长大在船上,最后也死在船上,一生都在船上度过,最后宁愿死也不会离开这一艘船,这种精神真的很让人深思。他坚持了自己的信念,他在找寻一种尽头,因为陆地上都是无数的街道,无数的房子,而船上却来来往往只有那两千的人,他可以得到一种尽头的归属,再说一个从出生到死都生活在船上的人对这艘船的感情可以说是很深很深的,还有很多感受,很难用语言表达出来,大家还是好好在心里深思吧。
问题六:电影《海上钢琴师》想说个啥意思? 《海上钢琴师》又名《音乐伴我行》是意大利导演托纳多雷的“三部曲”之一,三部电影都讲一个主题“回归”,其余两部是《天堂电影院》,《西西里的美丽传说》,本部中关于“回归”讲得其实是再说“小号手”,全片都是他的回忆,其实某种意义上回忆也是一种“回归”,如若没看过上两个电影(尤其是《天堂》)你是不会察觉的。对于“1900”这个人物,我个人认为他可以说是经典的电影人物了,其实导演说出了许多人对自由的向往,1900一生都在船上,一生都在弹琴,但不愿“上陆”即使是为了“爱情”因为城市会让人迷失
问题七:海上钢琴师讲了什么故事 是一个讲理想和现实的故事 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很精彩 宁愿这叮死去,也不要妥协 也有诱惑,可是那都比不上最爱的音乐 于是选择了永恒的方式 这是一种坚持的力量 这是信仰,高于一切 然平凡如我,终其一生可能都还找不到自己的坚持 又或者找到了又放弃了 又或者想坚持却流不知不觉间淹没于现实的混沌 这是一个把现实和理想讲得深入骨髓的故事 我爱这个故事 不禁唏嘘,那是我无法达到和体验的境界
问题八:海上钢琴师说明了什么? 格局:
1900的梦想是从船头到船尾。他一“生”的环境及教育带来的是有限的人生格局(就像钢琴上有限的88个键,1900的世界是一座可控的可预知的钢琴)
由于环境和环境限制下的、人生(船)格局下的影响,1900通过钢琴创造了自我的世界,通过,琴与人互动,谱与思想互动;琴是他存在(社会)价值的体现,谱是他思想与世界的连接。
船是无限自由,陆地是一座牢笼。如:肖申克救赎里老头离开监狱后自杀。
欲望:
船的格局、人生的格局形成他有限的欲望,有限的欲望通过88个有限的琴键 满足了人无限的欲望。
过于漂亮的女人,是原始的强烈欲望,得到就要放弃自我追求,不得到就要忍受极大的痛苦。过于漂亮的女人是上帝的女人。
思考:
1900小而美的世界说明:在有限的人生格局中才可能掌控、满足那无限的欲望。
格局决定欲望,欲望反作用于格局。
人生格局的有限:出身差(环境),及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使至人生格局小而稳定的人。或,没有受到良好教育目光短浅,使至人生格局小的人。
擅长乐趣:
有限的88个琴键,却有无限的可能。
其实每个人也是在一艘船上,船的大小不同人生格局不同,这个世界太复杂,也有一部分人在非主流社会中,一个不出山、不出村的人,一辈子,同在一艘船上没有区别。但如果能够有自己的“钢琴”,在这样的船上一辈子,也是很棒的生活。
1900不是让我放弃自己的大世界(我们生于主流社会,养于主流社会,这就是我们的世界),而是告诉我:无论大船小船都要有自己的“钢琴”如此,才能把有限的“琴键”变成无限可能。只有做自己真正擅长的、兴趣的事,才有人生的价值及意义展现出无限可能。
但,一但人生格局已定,若要,“改变生活,从头开始”,是你没有自己的钢琴,或,一开始就上错了船。
问题九:电影《海上钢琴师》要表达的是什么? 正如1900畅说的 让我停止的不是我所看见的 而是我所未见的。有些人爱用自己的价值观去衡量世界。
1900虽然只在那一方小小的甲板,但他的心无所拘束,正如生命最初的样子.总之这部片子包含的东西很丰富,蕴含的哲理也很多。亲情、友情、大爱、和平、爱情、种族歧视、社会底层的生活现状、人们的拜金等等都包含在内。

如何评价电影《民雄鬼屋》?

民雄鬼屋》电影评价如下:
《民雄鬼屋》:沉浸式剧本杀,人间就是鬼屋。
故事没太大毛病,反转再反转。情节比较完整,前后照应交待挺清楚,看一遍没太大bug。但私以为叙事节奏,画面还有待提高。尤其是恐怖情节的表现手法以及恐怖画面,太平淡了。叙事节奏有些慢,不少镜头可以尝试表现得更恐怖,效果其实可以更好的。
接下来按照老规矩,不过多打乱电影叙事顺序,梳理一遍剧情,慢慢累积线索碎片。
PART1:30年前,鬼屋凶案
影片从30年前的鬼屋开始。一个男人,在鬼屋墙外用枪射击太阳穴自杀。自杀前,他在屋中惊恐徘徊,屋里不知何处传来一阵阵幽怨女声,呼唤他——“何少爷”。何少爷走过房中一面墙时,显示出一张全家福。
一家三口,其乐融融?不。注意右下角壁炉,一只女鬼潜伏等待。
接着,何少爷来到屋墙外,被某种神秘力量控制,该神秘力量控制其用枪自杀。
鬼屋全貌出现。
据说是实地取景,吓人的。

PART2:30年前,命数皆定
依旧是30年前。何少爷死后,其妻子带着年幼的儿子(即全家福中的妻儿),前往算命先生处算卦。算命先生表示在大排(地名)附近跳河而死的女鬼,也就是向何少爷索命的那只女鬼,依旧在大排附近。而她的儿子何以明的命有水关,不得近水沟、湖河、井等一切与水有关的地方。并预测何以明最多活到14岁。
算命馆一幕结束后,影片出现水沟,水面上倒扑着一个个尸体。这应该就是大排附近的水库水沟,女鬼仍在索命害人。
PART3:30年后,禁忌之门再开
30年后,游泳池边。一个叫阿智的学长,询问一个叫小琪的女生为什么游泳还要带吊坠,不摘很奇怪。小琪说这是外婆给她的护身符,外婆说无论何时都不可以摘下来。
然后,她就摘下来了。
摘下来后,小琪继续去泳池游泳。果然护身符一摘,女孩呛水。阿智学长跳下水去救人,发现水下女孩的腿被水鬼拉扯住。
后面镜头交待,阿智学长和他舅舅,二人都是特殊体质,可以看到鬼,并且懂一定的驱鬼之术。舅舅勉励阿智既然有能力,可以去帮助别人,这里也与后面的镜头照应。救生员救下小琪。
这一段作为开头,我感觉太缓慢了。交待几个有效信息,拖拖拉拉搞了一堆。并且唯一的恐怖镜头,水鬼拉人,3秒带过,还没看清楚就结束,惊吓感非常低,完全可以做一点别的设计,比如和大排的死人场景呼应,混淆视听,增加悬疑感嘛。包括最后的镜头给了护身符特写,护身符掉进排水沟中一动不动,这个镜头没什么意义。不如让一股水流冲走护身符来得有阴谋感。
接着画面来到小琪家中,小琪外婆出场。外婆在家中摆了神坛,上面放了三个神像。神坛桌子底下,掀开红布,里面还有一个像。这一看就不是正规东西。
小琪外婆边听广播边烧香,交代了三条信息。一,外婆拜某种非正统的教;二,广播中播报大排附近有人淹死,暗示片头30年前的女鬼仍然在索命;三,播报了一桩审判,暗示后面的情节。
道士招摇撞骗,害人不浅。
接着小琪,外婆,妈妈三人上山祭奠外公。你会发现,小琪和外婆都不搭理小琪妈。祭奠期间,小琪似中邪,怔怔离开坟地,走向附近的竹林。竹林中有一布满符咒的法阵,法阵中有石龛。
小琪从石龛中拿出一个被符纸封住的坛子,放出恶鬼,被鬼上身。小琪化身恶鬼,回到鬼屋家中。她从厨房拿走菜刀,来到鬼屋的三楼。三楼有一间房屋,以符纸镇住并且上锁。小琪用菜刀砸开房门,走进房间,从床下拿出一个用符纸封住的坛。打碎坛,掉出梳子,头发和一些衣服碎片。

PART4:异度空间,悲剧重演
小琪的妈妈和外婆此时回到鬼屋寻找小琪。小琪母亲来到三楼房间被鬼缠住。在房间里的镜子上出现几个血字“仆人帮我梳须”。
小琪母亲身后出现一个线索性的物件,一件橘色加白色的连衣裙。镜子上也出现一排血字。这里本来是可以有一个吓人情节的,但是处理的太糟糕。一点不加装饰的血字,梳子凭空给女主角梳头发,不仅不恐怖还稍微有点滑稽。
影片前30分钟确实看不下去,但是往后继续看会感觉稍微好一点。
这时,阿智学长按照约定来鬼屋接小琪。他来到小琪妈妈所在的房间。阿智一共三次,对小琪妈妈表现出一种不太正常的反应,显得见到小琪母亲很惊讶,此处是一个铺垫。房间的镜子里传来小琪的笑声,镜子变成了一个可以穿越的传送门,有一些像古井的井口。
为寻找小琪,阿智和小琪妈妈来到了女鬼的异度空间。女鬼在此重现了自己的身份和在自己所遭遇的悲剧。女鬼叫小琪妈妈,“姐姐。何圣心”。由此可见。小琪的外婆,小琪的妈妈,小琪,再加上这只女鬼,她们都是何家的后代。
画面回到了小时候,一对双胞胎姐妹约莫十岁。妹妹叫姐姐给她梳头,她们两个要玩公主和仆人的游戏,仆人要给公主梳头。妹妹说,轮到姐姐来给妹妹当仆人了。姐姐正在弹钢琴,有一些不愿意。
妹妹说自己要去见阿杰哥哥,让姐姐不要告诉妈妈,姐姐勉强同意。妹妹准备离开时,不小心打翻了姐姐的音乐盒,从中掉出来一串项链。妹妹发现这串相链是阿杰哥送给自己的礼物,原来是被姐姐给偷走。说明姐姐也喜欢阿杰哥,但是,杰哥却喜欢自己的妹妹。
这一段说明姐姐对妹妹并不怎么样。包括后来,姐姐生了孩子以后又被孩子的父亲抛弃,我怀疑这也是姐姐抢走了阿杰和阿杰生的小孩。
小琪外婆年轻时的样子出现。外婆带着两个姐妹和一个男孩走在一片凤梨地中间。这时,妹妹何德心叫小男孩何以明,也就是何太太的儿子。由此可知,小琪的外婆就是影片最开头的何太太,她有一个儿子叫何以明,还有一对双胞胎女儿,一个叫何德心(妹妹)。
一个叫何圣心(姐姐),也就是小琪的妈妈。德心妹妹让哥哥看一个凤梨,却把哥哥吓得叫了一声,何太太便冲过来重重打了德心一耳光,并且做出了以下脑瘫发言。
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跃然纸上。
画面一转,何以明死亡。(注意头上黑乎乎)。
何德心有一只鞋没有穿鞋。姐姐何圣心对妹妹抱怨,都怪你让哥去水里帮你捡鞋子,但是妹妹德心却说不是自己。
可以推测,三人去到大排附近的水库玩耍。有一个女生的鞋子掉进水里,何以明下捡水女生的鞋子时被女鬼索命。我们从对话可以推测,其实是姐姐的鞋子掉了,但却让妹妹来替自己顶罪。
何太太见到妹妹德心有一只脚没穿鞋,认为是妹妹害死了以明,更加不待见妹妹,认为命中犯煞,是克星。回忆暂时结束。
空间从女鬼空间来到现实。三楼房间中,小琪外婆请来了多年前封印德心的道士阿财师驱鬼。阿财师来到房间中,发现了女鬼的照片,便让小琪的外婆不停捶打照片,自己作法驱退女鬼。
被附身的小琪出现在走廊,女鬼即将被驱赶出小琪身体,女鬼的异度空间也将崩溃,阿智趁机努力冲破镜子,回到现实,小琪的妈妈却跌落深处困在黑暗中。头顶上方,有光投来。像一口井。
女鬼虽然暂时离开了小琪的身体,但她并没有死,女鬼再次现身与阿财师周旋。女鬼真身出现。没有头,一身橘白色的长裙。女鬼打败阿财师后,附身何太太(小琪外婆),控制何太太用菜刀杀死阿财师。(这段稍微有些刺激片)
女鬼德心威胁阿智去到井边,逼迫阿智把井盖砸开,跳入井中,拿出一个包裹。阿智将包裹打开,发现是一颗人头白骨。
回忆继续展开。解释德心为何被封印。
德心死后,阿财师告诉外婆,德馨的生辰与女鬼的死期为同一天。现在德心自杀了,日后可能也会变成鬼索命,所以必须要用阵法来镇住德心。于是他们将德心的尸体绑到竹林当中,要将她的尸体烧成灰封在坛中,再放入竹林法阵镇压。并且让德心的妈妈,也就是何太太,砍下德心的头让德心身首异处,再把头用符咒包裹,埋入跳井的井底。邪门符咒的。最后,将德心的头发,梳子和衣物碎片放在一个坛中,用坛子压在德心照片上,至于德馨床下。这三种法术最终将得以将德心鬼魂压制住。

PART5:反转一,是人是鬼
画面回到姐姐圣心,圣心在那口井底。德心却说姐姐早就死了。
她首先给姐姐展示了自己悲惨的遭遇,并质问姐姐那时候为什么不帮自己。
原来当年,德心神智疯疯癫癫,阿财师与徒弟以德心中邪为借口带走德心,将她绑在法阵中,轮流强暴了她。这就与前文的广播消息道士招摇撞骗相照应。
德心陷入困境,无人可以求救。母亲恨她,姐姐不在意她,道士害她……面对这样的困境,身心皆受损,德心选择了跳井自杀。但其实妹妹自杀后姐姐并没有毫不在意。姐姐在井边与母亲争吵,质问母亲,她认为一定是母亲和其他人联合,害死了德心,德心不会自杀。争吵中,姐姐步步后退,踩到了一个黑色油状物,因此滑落跌入井中身亡。
姐姐圣心,即小琪母亲,从一开始就是鬼魂。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阿智惊讶见到小琪母亲,为什么外婆和小琪不理睬母亲。私以为这个反转没什么意思,纯粹为了反转而反转。
阿智的舅舅说,鬼魂不离开是因为有怨恨或者有未完成的愿望。于是阿智问德心有什么愿望,自己可以帮助她。德心说,要履行和姐姐之间的诺言,永远陪在她身边。
德心要带姐姐的鬼魂回到井里。姐姐知道自己已死,鬼魂也不再流连人间。
诡异姿势。
至此,女鬼德心的悲惨一生和复仇结束。
PART6:反转二,“她”一直都在
片头那只叫着“何先生”的女鬼,怎么回事?影片在结尾,一次性揭露了女鬼的生世。
女鬼身上糊一层黑乎乎的脏东西。这黑色物质就是女鬼出现的标志。
何以明死后,德心和圣心两姐妹长大。倍受折磨的德心在房间中疯疯癫颠,头发剪短,分外蓬乱,不修边幅。某天,德星看着自己的脸,自己的左脸上出现一块黑色胎记。片尾揭示这块胎记,这块胎记突然延展,在德心脸上变成一张女鬼脸。所以,德心中邪是真的,阿财师确实有些邪术,但他也确实借道士分身招摇撞骗,罪不可恕。
再回忆何以明死时,后脑勺上的黑色物质,姐姐何圣心踩到黑色物质跌死。
女鬼一直都在,从未离开。
快结尾时,小琪和阿智去看坐牢的小琪外婆,外婆见到阿智,把阿智当成何以明,只言片语讲出了当年的故事。大意为,“将来的财产都是要留给何以明的,”“不能让那个丫鬟骗走,那个丫鬟想把以明上大学的钱都给骗走,”再用漫画+片尾的方式完全解开女鬼身世。
大概内容为何少爷勾引女仆,女仆怀孕。奸情被何太太知晓。何太太命人将女仆投井,女仆未死,跑回去找何少爷,何少爷却抛弃了她。绝望中,女仆投河自尽。
最后彩蛋,阿智和小琪去找算卦先生算命。算卦师傅说小琪命中有火关,必须远离火。接着小琪的脸变成一张照片,燃烧起来。所以我猜测小琪也凶多吉少,何家这一家,恐怕是被灭门。
捋一捋。
三代人,两只鬼。
30年前,何少爷抛弃女仆,女仆投河变为水鬼,灭门报仇。
30年后,女鬼的诅咒,以名的死亡,何太太重男轻女,姐姐漠不关心,道士恶贯满盈……德心绝望投井,出现第二只女鬼找阿财师索命,找姐姐和母亲要一个公道。
鬼害人。讽刺的是,将人变成鬼的。却是人间的种种。
男人的色心,女人的妒心,人的贪财好利之心,重男轻女的封建糟粕,邪魔歪道的害人之心……
凡此人间,已是鬼屋。
为什么说这个电影更像剧本杀呢。
情节的信息量都比较大,恐怖的氛围塑造不强。所以个人没有办法十分代入进恐怖气氛,反而会更加注意情节中的一些信息量,想办法去破解谜题,所以给我的感觉会更像一个剧本杀。留白、停顿还是很重要的。
至此今年的几部台湾恐怖片,《咒》我个人认为还是最好的。
包括也想到一些别的电影。
像这种人变成鬼而不自知的电影,《小岛惊魂》不能不说,恐怖氛围的塑造非常之到位,并且最后的反转也很合理。有兴趣可以去看一下。
鬼屋的题材太多多,《鬼哭神嚎》《不速之客》,温子仁《潜伏1.2》,然后像美国恐怖故事的鬼屋季,也非常经典,凡是死在这房子里的人,魂魄就会永远困在这房子里。以及美恐的恐怖旅馆那一季,密闭空间也类似一个鬼屋。
比较新的鬼屋电影,最近我印象深刻的有两部。一个是《异国阴宅》,讲的是非洲难民搬进鬼屋。一个是围绕房屋的倾斜结构讲故事,《你本应该离开》。
《民雄鬼屋》这电影没啥好说的,女主角明明大美女一个,这妆造太不行了。电影总体不推荐。实在无聊可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