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方言众多,最难听懂的方言是哪种?
说真的,你要是能听懂闽南语,那发兔墙都不扶就服你,咳咳,不过说正经的,闽南语真的很难听懂,不管当地人说的快慢,而且也很难学,十分复杂,一个发音没学好,可能就会咬到自己的舌头什么是方言
方言是语言的变体,根据性质,方言可分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全民语言的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而在地域上的反映。社会方言是同一地域的社会成员因为在职业、阶层、年龄、性别、文化教养等方面的社会差异而形成不同的社会变体。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的异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察。
二者的相同点:第一,都是语言分化的结果,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的体现;第二,都没有全民性特点,社会方言通行于某个阶层,地域方言通行于某个地域,当然,就地域而言,地域方言在一定的范围内是有一定的全民性的;第三,都要使用全民语言的材料构成。
在我国现代几大汉语方言中,北方方言可以看成是古汉语经过数千年在广大北方地区发展起来的,而其余方言却是北方居民在历史上不断南迁逐步形成的。在早期的广大江南地区,主要是古越族的居住地,他们使用古越语,与古汉语相差很远,不能通话。后来,北方的汉人曾有几次大规模的南下,带来不同时期的北方古汉语,分散到江南各地区,于是逐步形成现在彼此明显不同的六大方言。现各方言之间差异究其原因有三:一是北方汉语与南方古越语在彼此接触之前,其内部就有各自的地区性方言;二是北方汉语南下的时间不同,自然汉语本身就不相同;三是南方各方言分别在一定独特环境中发展。
汉族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过程度不同的分化和统一,因而使汉语逐渐产生了方言。
现代汉语有各种不同的方言,它们分布的区域很广。现代汉语各方言之间的差异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各个方面,语音方面尤为突出。但由于这些方言和共同语之间在语音上都有一定的对应规律,词汇、语法方面也有许多相同之处,因此它们不是独立的语言。根据方言的特点,联系方言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以及目前方言调查的结果,可以对现代汉语的方言进行划分。当前我国语言学界对现代汉语方言划分的意见还未完全一致,大多数人的意见认为现代汉语有七大方言:
北方方言
北方方言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内部一致性较强。在汉语各方言中它的分布地域最广,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73%。
北方方言可分为四个次方言:⑴华北、东北方言,分布在京津两市,河北、河南、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还有内蒙古的一部分地区。⑵西北方言,分布在陕西、甘肃等省和青海、宁夏、内蒙古的一部分地区。新疆汉族使用的语言也属西北方言。⑶西南方言,分布在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及湖北大部分(东南角咸宁地区除外),广西西北部,湖南西北角等。⑷江淮方言,分布在安徽省、江苏长江以北地区(徐州、蚌埠一带属华北、东北方言,除外)、镇江以西九江以东的长江南岸沿江一带。
使用这一方言的人约占中国人口的70%。
北方方言的明显特点包括:失落了大部分的中古辅音韵尾。中古汉语中的“-p,-t,-k,-m,-n,-ng”现在已经只剩下“-n,-ng”。同时,与其他方言相比,北方话的声调较少。(这是因为北方话中只有平声区分阴阳。)因此,北方方言包含了大量的同音字以及相应产生的复合词。这在其它方言中比较少见。
北方言举例:吗灵: 蜻蜓 愚作:舒服 噶哈:干啥 马葫芦子:下水道 马路牙子:路边 尬(ga四声)点儿哈:赌点什么 波灵盖儿:膝盖。 踏拉板:拖鞋 好赫儿: 好吃的,长用来逗小孩儿
锛(ber二声)儿楼(lou轻声): 前额
西北方言举例:赶散的很呐,肉包子又有馅子唠! “赶散”的意思是:好,顺利,合适
你的那是展叶子,我的是吊吊灰! “展叶子”的意恩是:新的 ,干净的
你把那盘子拿过来我挖视挖视! “挖视挖视”的意思是看一看,摸一摸
这是有哈数的,你不能胡整。 “哈数”的意思是:标准 、规律
我看着吃伙不住我飙了。 “飙”的意思:撒腿就跑
西南方言举例:这娃瓜戳戳的,是说: 是个傻瓜
切哪个塌塌? 意思是: 去哪里?
昨晚黑那个荡荡意思是: 昨天晚上去的地方
你虾子不胎害!意思是: 骂不知道好歹
连二轩是: 指一个人一口气抽两支烟
江淮方言举例:不熊门:不是什么呢?!确实就是那样
马虎熊:不怎么样 可照(行不行) 嘛比的好(好)(所有一个字的都可以加嘛比)
河南方言
河南方言属北方方言即官话方言,是中国最大的方言。河南方言实际上就是古代的官话,也就是说,古代的普通话。主要是指流行于河南及河南周边地区,由于河南人口众多,历来的战争、运动、经济活动和其他原因,人口的流动性使得全国其他地区也有以河南话为主的群体。商族语言最初是华夏化很深的东夷语,来到中原后与夏族语言(一种原始汉语方言)和诸多原始汉语方言融合成今日中原官话的雏形--华夏语。以洛阳为标准音的华夏语后来成为东周通用全国的雅言,进而发展成为扬雄《方言》提及的 “通语、凡语”。北宋时期河南方言基本定型,与今日河南方言几乎完全一样。通过几千年的融合与发展形成了近代的河南方言。今日北方官话之所以与河南方言大同小异,是历史上北方官话区长期以河南方言为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语汇和语法系统。河南话与中国其他北方方言有着很大的共同点,所以基本上,全国各地的人都可以听懂河南方言。
河南方言包括河南省17个省辖市、1个省直管市济源,21个县级市、89个县、48个市辖区、河北省南部二个市县、山东省西南部三十一个市县、山西省西南部汾河谷地二十八个市县、安徽省淮河以北亳州等二十二个县市和淮河以南的凤阳县—蚌埠市—霍邱县—金寨县、江苏省徐州市—宿迁市—连云港市东海县赣榆县、陕西省宝鸡、安康市白河县,湖北的襄樊等。除西安道北的河南方言外,河南的移民往往在异乡形成自己的方言,如南水北调工程初期从河南淅川移民到湖北柴湖的河南人,三十多年过去了,这些移民还是讲着河南方言,如果以语言和文化认同来区分人群,他们无疑成为湖北籍的“河南人”。
吴方言
在江苏南部、浙江绝大部分、上海和安徽南部部分地区使用,使用人数大约为总人口的8.4%。吴语内部分为太湖片(北部吴语,包括苏南、上海及浙江湖州、嘉兴、杭州、绍兴、宁波一带,以上海话、苏州话或绍兴话为代表)、台州片(浙江台州一带)、婺州片(浙江金华一带)、处衢片(浙江衢州、丽水一带)、瓯江片(浙江温州一带)、宣州片(安徽南部部分地区)。其中安徽西南部和浙江西部受赣方言影响,浙江南部保留了较多古代百越话特征,以至不能和作为典型吴语的太湖片吴语通话。其主要特点为:
古全清、次清、全浊声母三分,其中全浊声母一般读作浊音,如大多数地点古端透定三母读/t/、/th/、/d/。
大多数地点古三个鼻音韵尾合并为一个(一般为-ng)、三个入声韵尾亦合并为一个(-?)。
双元音多单元音化,不少鼻音韵变为鼻化元音,甚至不带鼻化。
声调按清浊分为两组,一般有七到八个,但上海市区只有五个。
客家方言
在中国南方的客家人中广泛使用,主要包括广东东部、北部、福建西部、江西南部、广西东南部、台湾、四川等地,以梅县话为代表。虽然是一种南方方言,但客家话是在北方移民南下影响中形成的,客家话因而保留了一些中古中原话的特点。客家话不仅限于汉族客家人使用,在畲族中也广泛使用。使用客家话的人口大约占总人口的4%。
闽方言
在福建、台湾、海南、菲律宾和东南亚的一些国家使用。由于闽语的内部分歧比较大,通常分为闽北方言、闽东方言(以福州话为代表)、莆仙方言、闽中方言、和闽南方言(以厦门话或台湾通行腔为代表)。闽语是所有方言中唯一不完全与中古汉语韵书存在直接对应的方言。闽语系中影响力最大的是闽南语,共有“-p,-t,-k,-?,-n,-m,-ng”七种辅音韵尾;保留中古汉语声调“平、上、去、入”分阴阳的特征。使用闽南语的人口大约为总数的4.5%。
粤方言
广东话是以广州话为代表,主要用于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香港、澳门和海外华人中间。粤语声调非常复杂,广州话有9个声调。同时也是保留中古汉语特征较完整的方言之一,包含p,t,k,m,n,ng六种辅音韵尾。粤语内部的分歧不大。使用粤语的人口大约站汉族总人口的5%。
粤方言内部分为:粤海方言片(内含广州方言(广东广州一带)、南番顺方言(广东南海、番禺、顺德一带)、罗广方言(广东肇庆、四会、罗定、广宁、怀集、封开、德庆、郁南、阳山、连县、连山一带,以肇庆话为代表)、香港方言(香港一带))、四邑方言片(广东新会、恩平、开平、台山一带,以台山话为代表)、高阳方言片(广东阳江、雷州半岛一带)、桂南方言片(内含邕浔粤语(广西南宁市、邕宁、崇左、宁明、横县、平南一带以及柳州市部分地区,以南宁话为代表)、梧州粤语(广西梧州、大安、丹竹、武林、桂平、金田、苍梧、贺州一带,以梧州话作代表)、勾漏粤语(广西玉林及贵港两市13个县市一带(除平南县、桂平县城外))、钦廉粤语(广西钦州、合浦、浦北、防城、灵山、北海一带))
粤方言发音参考资料:
http://www.yueyu114.com/
湘方言
在湖南使用。通常被分为老和新两类。新湘语更接近于北方话。湘方言以长沙话(新)及娄邵片(老)为代表,使用者约占总人口的5%。新湘语以长沙话为中心,向四周扩散,特点为方言舌音,后鼻音丢失,及ch/q不分、h/f不分、sh/x不分、ong/eng不分等。包括长沙话,岳阳话,益阳话,株洲话,湘潭话等。老湘语包括衡阳话,湘乡话,邵阳话等,如湘乡话分布在湘乡、双峰、娄底、涟源四县市,整体发音基本一致。
赣方言
赣语,又称赣方言,古称傒语。属汉藏语系汉语,主要用于江西大部、湖南东部,安徽西南部等地。使用人数约为使用人口约5148万(详情见图,早先3000万的数据是不够准确的),是汉语七大方言区之一。
江西省内通行赣方言的有 60 多个县市。
包括南昌、景德镇(城区)、萍乡和宜春、抚州、井冈山三地区的各县市:南昌、新建、安义、靖安、奉新、高安、宜丰、铜鼓(也有人认为通行客家方言)、上高、万载、分宜、新余、 清江、丰城、 进贤、东乡、临川、金溪、资溪、南城、 黎川、崇仁、 宜黄、乐安、南丰、新干、峡江、永丰、 吉水、吉安、 泰和、永新、莲花、安福、宁冈、遂川、 万安;上饶、 九江两地区的大多数县市:波阳、余干、 万年、鹰潭、 贵溪、余江、弋阳、横峰、铅山、乐平、 永修、德安、 星子、都昌、彭泽、武宁、修水;赣州地区的广昌、石城、宁都、兴国、于都、瑞金、会昌等县也有使用赣方言的乡镇。
此外,通行赣方言的还有湖南省东界的13个县:临湘、平江、浏阳、醴陵、攸县、茶陵、酃县、桂东、汝城、常宁、资兴、安仁,有人认为岳阳、永兴也属赣方言区;福建省西北部的 4个县市:邵武、光泽、建宁、泰宁;湖北省东南部与江西省连界的 8个县:通城、蒲圻、崇阳、通山、阳新、咸宁、嘉鱼、大冶;安徽省西南部安庆地区的望江、东至、宿松、怀宁、太湖、潜山、岳西、桐城等县的方言,据初步了解,也和赣方言相近,目前归属未定,可能也将划归赣方言。
其他方言
下面的几种方言是否构成独立的大方言区,现在尚有争议。
晋语:在山西绝大部分以及陕西北部、河北西部、河南西北部、内蒙古河套地区等地使用,以太原话为代表。通常被认为是北方方言的一种。
平话:在广西的部分地区使用.相传为宋朝时驻守广西的平南军讲的山东话。是北方方言的分支。
徽语:又称徽州话,或认为属于吴语。
方言著作
《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简称《方言》,扬雄著)是中国第一部记录方言的著作,全书共13卷。
秦朝以前,每年八月,政府派遣“輶轩使者”(乘坐轻车的使者)到各地搜集方言,并记录整理。这些材料由于战乱而散失。扬雄的老师严君平收集了1000多字,扬雄的亲戚也有了解。扬雄对此很感兴趣,自己有搜集整理了很长时间,经过27年,写成了这部9000字的书(今本为12000字,为后人增补)。
罗常培评价扬雄的工作说“这简直是现代语言工作者在田野调查是记录卡片和立刻排比整理的功夫。”当时人赞叹说《方言》是“悬诸日月不刊之书”。
为什么北方方言覆盖范围大而且和古代语音很不同?
因为北方经常被外族统治,而且经常战争,战争使百姓逃难很普遍,所以北方的方言覆盖范围大,而且是各地区方言混合,并和外族语言混合的产物。
但广东方言和福建方言区由于很少战争,而且人口流动不大,使用反留下了很多古音,而且亚方言也多。由于唐末和五代十国后,很多北方人逃到了广东,北宋后广东很少战争(广东其实远离中国战争的主战场),所以保留了很多唐音。
但北方就不同了,是金国(曾统治中国北方100多年),蒙古,清朝等改朝换代战争的主战场。所以现在的北方方言(以普通话为标准)覆盖范围大,使用汉语70%是用北方方言,四个亚方言间的区别也不大,而且语音和古代非常不同。
季刊《方言》
主办单位:语言研究所
出版单位:商务印书馆
创刊时间:1979年
刊期:季刊
刊物简介:
《方言》是一个登载方言调查和方言研究成果的学术季刊,每期96页,全年四期共384个页面。每年二月、五月、八月、十一月的24日在北京出版。
主编与编辑部:
主编:李荣研究员、熊正辉研究员、张振兴研究员(常务主编)。
常务主编张振兴研究员,现年62岁,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方言研究室室主任和《方言》季刊常务主编,主要的研究方向是闽方言。
《方言》编辑部现有专职编辑人员11人。除三位主编外,其他编辑人员有:黄雪贞研究员、周磊博士、覃远雄博士、李蓝博士、沈明博士、聂建民助理研究员、李琦助理研究员、谢留文博士。
编辑部地址: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语言研究所
国内统一刊号:ISSN0257-0203 CN 11-1052/H
单价:6.50
发行单位:北京市报刊发行局
你们认为中国哪个地方的方言最好听?
我觉得湖北话最好听。先声明我就是湖北的,湖北各地大部分方言我都听得懂,但我要毫不客气的说湖北人九头鸟嘛,说的也是鸟语(没有褒义),我是生活中听习惯了,但湖北方言要是在电视台或者其他正式场合出现,真觉得不好听(对于会引起地域争议的事,先损下自己,比较保险)。广东话,只有两种人会觉得广东话好听,广东那一块的人和喜欢看TVB的。吴语,女孩子说吴语的话,会很有水灵的感觉(大概是初恋的原因)。四川话,非常有喜感。女孩子说四川话超可爱。闽南语,完全无感,说出来会觉得那是外国人。
东北话(大学在大连念得),大连人都说大连话和山东话类似,我觉得刚开大连话给我一种很突兀的感觉,辽宁各地方言其实和普通话没多大关系(别跟我说普通话定义什么的,真没关系),丹东话连他们辽宁其他地方人刚开始听都不见得能听懂。沈阳、辽阳那什么的话听起来有点土的感觉(这得怪赵本山)。
沈阳话很有穿透力,每天一大早都是沈阳哥们说话时把我吵醒的,尽管他从来没有大声说话(要知道我睡着了可是死猪一头)。吉林话,东北那边最接近普通话,黑龙江的儿化音太重,糊耳朵。
为什么粤语歌那么流行,而其他方言(如四川话、东北话等)却没有?
粤语歌流行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粤语使用的人多,全世界使用粤语的人口约有1亿,,并且粤语分布范围广泛如广东,广西,香港,澳门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例如在香港,在澳门,如果你会说粤语其实会很容易办事情,但是如果你不会的话在香港,澳门生活都会一定程度受到影响,因为他们更习惯于说粤语,而是不是说普通话或者是其他的语言。而四川话,东北话,只在他们特定的区域才会有这样的语言交流。并且是少数人能够听得懂,所以四川话和东北话没有粤语流行。
②粤语歌在一定程度上和普通话有类似的地方,但是我们很清楚的知道东北话和四川话和普通话是不一样的,就是感觉上比较难懂,像潮汕话一样,很少人能够懂得潮汕话是什么意思,如何发音。所以是很难流行的。但是粤语不一样,粤语在一些方面的发音和普通话有一定的类似的地方,所以粤语歌更加容易懂。因此也比较流行。
③粤语歌是在语言的节拍上会和音乐的音符节拍更加合拍,粤语适合配上节拍,音律来演唱的,因为粤语本身就很绵软,很容易表达出自己的情感然后让观众也一起产生共鸣,但是如果用东北话去唱歌的话很容易观众觉得很好笑,也无法表达作者的正确感情,所以粤语是很适合唱歌的
经历这么多年的发展,粤语歌已经逐渐成熟。
中国有国旗、国歌,为何没有国语?普通话为何不能称为国语?
首先需要纠正的是,在国际社会上,汉语普通话,其实就是他们认为的中国国语。而我们国内之所以不把普通话叫国语,更多的还是为了尊重多民族之间的和平,以及尊重国内多个地方使用多种语言的国情。我们都知道中国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大国家,整个国家包含了整整56个民族,拥有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直辖区和两个特别行政区。每一个民族都可能有自己习惯用的语言和文字,甚至十里不同乡,百里不同俗这种现象在中国也十分常见。所以能让一个如此复杂多元化的国家的国民,全部都不论任何时候任何情况,只讲一种语言,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据相关资料统计,仅在中国形成规模的所记载语言就有21种,比如彝族话,新疆话,藏语,满语,粤语,朝鲜语等等。而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了加快各民族之间的融合,事实上在1958年时,就已经制定了以汉语拼音为标准的通用语言。之后全中国内的所有中国人,都要慢慢开始在掌握自己民族的语言之外,必须掌握汉语。只有你会说汉语,会说普通话,才能在中国的任何地方畅通无阻。
但是,中国是一个包容性很强,非常尊重各个民族的民风民俗的国家,不会说要求各个民族的人民必须在任何场合都强制性地只说汉语。只要是在官方场合说汉语这就是可以的。所以才会造成有些人认为中国没有国语,汉语普通话不是国语的认知。
但是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还是因为中国是由多民族组成的关系。
第一点:为了维护各民族之间的和平。虽然自古中国就是以汉族为主,但实际上其他民族的影响力和数量也完全不可以忽略。而从古至今各个民族之间为了争地盘,争资源,已经打了几千年的架了。现在好不容易有了和平共处,大家相亲相爱的大好局面,自然不能厚此薄彼,因为汉族和汉语以及汉字是正统就完全不理会其他民族的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性。不然时间久了,必然会遭到反噬的。
所以为了各民族之间的和平,为了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仅将汉语拼音定为官方语言,而不是国语,就是为了考虑到各民族民众之间的感受。这就好比虽然英语也是很多国家的通用语言,但是他们仍然不会把英语设为本国的国语一样。
第二点:尊重各民族的语言自由。原本我们中国就是一个相对自由的国家,除了原则意义上的认知是必须大家统一以外,在兴趣爱好和语言习性上,国家并不过多干预。这就是为什么粤语和粤语歌可以这么多年一直都存在,并且被认可。
我们在做中国人的基础上,还是某一个民族的人,每天要进行日常的沟通和交流,自然是讲自己的方言更方便和习惯了。只要学习了汉语,在正式场合下讲得出字正腔圆的汉语,这就行了。其他时候,怎么方便怎么来。
这样的问题外国人肯定不会问,因为外国人都知道我们的通用语言只有汉语普通话,而大部分有常识的中国人也不会问,因为大家都知道普通话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