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7调查站

中国舆论场2020年4月5日演播室的配乐钢琴曲名字

作者:337调查站2024-07-01 16:30:15

介绍一下贝多芬的一生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祖籍荷兰(亦说波兰),出生于德国波恩的平民家庭,很早就显露了音乐才能,八岁开始登台演出。1792年到维也纳深造,艺术上进步飞快。贝多芬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创作了有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如:交响曲《英雄》、《命运》;序曲《哀格蒙特》;钢琴奏鸣曲《悲怆》、《月光曲》、《暴风雨》、《热情》等等。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二十六岁时开始耳聋,晚年全聋,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但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在一切进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复辟年代里,依然坚守“自由、平等”的政治信念,通过言论和作品,为共和理想奋臂呐喊,写下不朽名作《第九交响曲》。他的作品受十八世纪启蒙运动和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影响,个性鲜明,较前人有了很大的发展。在音乐表现上,他几乎涉及当时所有的音乐体裁;大大提高了钢琴的表现力,使之获得交响性的戏剧效果;又使交响曲成为直接反映社会变革的重要音乐形式。贝多芬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乐圣”。
生平
贝多芬于1770年12月16日诞生于德国波恩。父亲是该地宫廷唱诗班的男高音歌手,喜怒无常、嗜酒如命;母亲是一个厨师,心地善良、性情温柔。艰辛的生活剥夺了贝多芬上学的权利,他自幼表现出的音乐天赋,使他的父亲产生了要他成为音乐神童的愿望,成为他的摇钱树。他不惜打骂,迫使贝多芬从4岁起就整天没完没了的练习羽管键琴和小提琴。7岁时贝多芬首次登台,获得巨大的成功,被人们称为第二个莫扎特。此后拜师于风琴师尼福,开始学习作曲。11岁发表第一首作品《钢琴变奏曲》。13岁参加宫廷乐队,任风琴师和古钢琴师。1787年到维也纳开始跟随莫扎特、海顿等人学习作曲。1800年,在他首次获得胜利后,一个光明的前途在贝多芬的面前展开。可是三四年来,一件可怕的事情不停的折磨着他,贝多芬发现自己耳朵变聋了。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没有比失聪更可怕的了。因而人们可以在他的早期钢琴奏鸣曲的慢板乐章中理解到这种令人心碎的痛苦。
贝多芬无时不充满着一颗火热的心,可是他的热情是非常不幸的,他总是交替地经历着希望和热情、失望和反抗,这无疑成了他的灵感源泉。1801年,贝多芬爱上了朱列塔•圭恰迪尔,他把《月光奏鸣曲》献给她。但是风骚幼稚自私的奇丽爱太不理解他崇高的灵魂。1803年与伽仑堡伯爵结婚,这是令人绝望的时刻,他曾写下遗书。
1803年他从灰暗中走出来,写出了明朗乐观的《第二交响曲》。之后更多更好的音乐在他的笔下源源不断的涌现。《第三交响曲》(英雄)、《第五交响曲》(命运)、《第六交响曲》(田园),还有优美动听、洋溢着欢乐的小提琴协奏曲,以及绚丽多彩的钢琴协奏曲和奏鸣曲。
1823年,贝多芬完成了最后一部巨作《第九交响曲》(合唱)。这部作品创造了他理想中的世界。1826年12月贝多芬患重感冒,导致肺水肿。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终于咽下最后一口气,原因是肝脏病。在他临终前突然风雪交加,雷声隆隆,似乎连上天也为这位伟大音乐家的去世而哀悼!贝多芬的葬礼非常隆重,有两万多人自动跟随灵柩出殡,而他的墓旁则是舒伯特的坟墓。。终生未婚。29日出殡,送葬者有两万人,遗体葬于圣麦斯公墓。
作曲家只在人世间停留了57年,一生完成了一百多部作品。主要作品有交响乐9部;管弦乐几十首(《爱格蒙特序曲》最为著名);钢琴协奏曲5首,小提琴协奏曲一首;其他协奏曲5首;钢琴奏鸣曲32首(热情、月光、悲怆、黎明、暴风雨等最为著名);室内乐80首;歌剧1部《弗德里奥》;另有神剧1部;弥撒曲2首等等。
逸话
童年
贝多芬的祖父与父亲都是宫廷歌手。在大部分时间里,他的父亲都喝得大醉,没有对家庭和气过一点,甚至连家人们是否有足够的吃穿都从未过问。起初,善良的祖父还能使这个家庭免受太多的苦;反过来,他最大的孙子的音乐才能也使老人感到莫大的欣慰。但是当小贝多芬只有四岁时,祖父就去世了。贝多芬的父亲常把孩子拽到键盘前,让他在那里艰苦地练上许多小时,每当弹错的时候就打他的耳光。邻居们常常听见这个小孩子由于疲倦和疼痛而抽泣着睡去。不久,一个没什么水平的旅行音乐家法伊弗尔来到这个市镇,被带到贝多芬家里。他和老贝多芬常常在外面一个小酒馆里喝酒到半夜,然后回家把小路德维希拖下床开始上课,这一课有时要上到天亮才算完。为了使他看上去象一个神童,父亲谎报了他的年龄,在他八岁时,把他带出去当做六岁的孩子开音乐会。但是天下哪有后天培养出来的神童,尽管费了很多事,老贝多芬始终没有能够把他的儿子造就成另一个年轻的莫扎特。与莫扎特相比,贝多芬的童年太不幸了。莫扎特在童年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练功时间是愉快而安静的,有着一个慈爱的父亲和一个被钟爱的姐姐;而贝多芬则不然,虽然他的演奏赢得了家乡人的尊敬,但世界性的旅行演出却远未象莫扎特那样引起世人的惊叹。
良师
父亲把这个男孩子带到一个又一个老师那里,让他学习不同的乐器和作曲的艺术。这些老师中没有一个可称为好的,直到他落到宫廷琴师和波恩剧院的经理尼费(Neefe)的手里。这是一位令人尊敬的音乐教师,友善、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这对贝多芬来说实在是一个幸运。因为虽然波恩城里有最好的学校——连善良的老巴赫都会高兴地送他的许多孩子们去学习的那种学校——但是贝多芬的父亲从来也不认为值得送贝多芬去那里学习哪怕是两三个月,在他眼里读书远不如学音乐那样能挣钱。年轻的贝多芬有生以来第一次发现上课是愉快的。尼费先生对他很慈爱,不仅教音乐,而且还教他世界上许多别的事情。为了付他的学费,当尼费先生很忙或离开市镇的时候,贝多芬就代替老师做风琴师。于是当他刚满十四岁的时候,他就被任命为剧场的助理宫廷风琴师和古钢琴师。那可恨而又不幸的父亲看到他儿子的音乐终于挣了一些钱的时候,他是多么得意啊!
访问
贝多芬大约在这个时候,他生平第一次访问维也纳,为他最崇拜的偶像莫扎特演奏。莫扎特认为这个孩子只是在演奏一首为这种场合练过很久的卖弄技巧的展品,出于客气,只好礼貌而冷淡地称赞他一下。小贝多芬生气了,要求莫扎特给他一个主题,然后他在它上面用了那么多的感情和天才加以即兴变奏。莫扎特惊讶不已,马上跑到隔壁房间门口,“注意这位年轻人,”他向里面一群正在聚会的朋友大喊道,“有一天全世界都会听到他的声音!”
贝多芬终于明白,他在家乡是不可能有更大进展的,于是决定再到维也纳去寻求他的幸运。此时莫扎特已经去世了,但是海顿刚刚获得他第一次在伦敦的胜利,正处于盛名的高峰。在经过波恩的时候,海顿已经听过并且大加赞赏贝多芬的大合唱之一,因此贝多芬决定首先转向海顿学习。海顿这时早已过了他的青年时代,并且在创作和指挥自己最伟大的作品时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勤奋。难怪他没有多少时间和精力去改卷子。而且他要求学生们每一堂课只交两毛钱,他大概觉得自己也没有必要花太多时间在练习稿纸上。于是贝多芬常常发现他的练习中有些未改正的错误,他很生气。当那年老的教师出发到伦敦进行第二次访问时,贝多芬转向一位天才较低但很严格的教师学习。后来他常常大声宣告他从海顿那里什么也没学到。不过,不久后,他一定会逐渐觉得,假如他没有从改正练习方面得到什么的话,他却从海顿那里获得了灵感,因为他把他最初的几首钢琴奏鸣曲献给了海顿。而且当海顿为他的《创世纪》的演出最后一次在台上露面,被他的几个仆人扶出去的时候,贝多芬弯下腰来亲切地吻了这位衰弱的老人。
我行我素
贝多芬不愿做一个客厅里的宠儿,他宁愿在自己的住所,能够随己意进进出出、起床、穿衣和吃东西。他喜欢按照自己的兴趣为房间里的琐事瞎忙。有一次,为了空气流通和看清窗外的景物,他竟特意把窗户砍掉一块。他总是同房东们发生纠葛,总是不断地搬家。每当他处于创作高潮时,他总是把一盆又一盆的水泼到自己头上来使它冷却,直到水浸透到楼下的房间——我们可以想象那房东和其他房客的情绪会怎样!有时他搬家搬得是这样的频繁,以致他甚至不愿操心把钢琴的腿支上,干脆就坐在地板上弹奏它。由于他每次租新房时必须签署一张租契,指明租期,他就往往同时为四个公寓付房租。这大概就是为什么他虽然挣了不少钱,可总是没有多少积蓄的原因吧!
失聪
当他真切地感觉到自己的耳朵越来越聋时,他几乎绝望了。人生似乎不值得活下去了:对一个音乐家来说,还有比听不见他喜欢听而且靠它生活的甜美声音更不幸的事情吗!起初,只有威格勒医生和斯蒂芬.冯.勃罗伊宁等几个老朋友知道他的不幸。他放弃到各王宫去听他如此喜爱的欢快的音乐会,他怕人们注意到他的耳聋,以为一个听不见声音的音乐家是写不出好作品来的。不!他想起他想写的一切音乐,“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也许对他来说,在耳聋的时候创作音乐并没有别的音乐家那么难。在他看来,音乐不仅是用迷人的声音安排各种主题或音型,它也是表现最深刻的思想的一种语言。
贝多芬和他的朋友们
没有一个音乐家像他那样,在一生中有那么多的成功和那么少的幸福的日子。他的朋友们是善良而忠诚的,但是他的该诅咒的耳聋把他同他们隔离开了。甚至他的助听器也往往使他失望,因此他和他们保持接触的唯一方法就是他经常带在身边的“会话本”和铅笔。他看见他们互相谈话,以为他们总是谈论他,说他的坏话,阴谋害他。有一天他这样写道:“再也不要在我跟前露面!你是一条卑鄙的狗,一个不老实的家伙!”第二天,当他发现自己的疑心是错的而他的朋友是真诚的时候,他又写了另外一个便条:“亲爱的朋友,你是一个诚实的人,你是对的。我现在明白了。所以今天下午来我这里,接受你的贝多芬的爱吧。”而他的朋友们——他们是多么好的人啊——总是原谅他那粗暴的吵嘴,并且和他相伴到最后。他的家庭生活自始至终都是悲惨的:他从来也没有结过婚。当他头一次到维也纳的时候,他向一个从他自己家乡来的歌唱家玛格戴林娜•威尔曼(MagdaleneWillman)求婚,但是她拒绝了,因为贝多芬“太丑了”。从那以后,他曾先后爱上过好几位贵族女子——有着可爱的名字的可爱的女子——他用音乐向她们倾诉,但她们接受了他的音乐,而拒绝了他的爱!
大师风范
英雄交响曲
贝多芬的心中充满了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他是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热烈拥护者。1798年,柏纳多特将军(1763—1844)出任法国驻维也纳大使,贝多芬常到他的家里,并和他周围的人有密切的交往。1802年,贝多芬在柏纳多特的提意下,动手写作献给拿破仑的《第三交响曲》。在他的心目中,拿破仑是摧毁专制制度、实现共和理想的英雄。1804年,贝多芬完成了《第三交响曲》。正当他准备献给拿破仑时,拿破仑称帝的消息传到了维也纳。贝多芬从学生李斯(1784—1838)那里得知这个消息时,怒气冲冲地吼道:“他也不过是一个凡夫俗子。现在他也要践踏人权,以逞其个人的野心了。他将骑在众人头上,成为一个暴君!”说着,走向桌子,把写给拿破仑的献词撕个粉碎,扔在地板上,不许别人把它拾起来。过了许多日子,贝多芬的气愤才渐渐的平息,并允许把这部作品公之于世。1804年12月,这部交响曲在维也纳罗布科维兹亲王的宫廷里首次演出。1805年4月在维也纳剧院的第一次公开演出,是由贝多芬亲自指挥的,节目单上写着:“一部新的大交响曲,升D大调,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先生作,献给罗布科维兹亲王殿下。”奇怪的是,贝多芬不说是降E大调,而说是升D大调。1806年10月总谱出版时,标题页上印着:英雄交响曲为纪念一位伟人而作从此,《第三交响曲》就被称为“英雄交响曲”。
命运交响曲
贝多芬的《c小调交响曲》(作品67号)开始的四个音符,刚劲沉重,仿佛命运敲门的声音。这部作品因此被称作《命运交响曲》。《命运交响曲》作于1805至1808年。贝多芬在1808年11月写给他的朋友韦格勒(1765—1848)的信中,就已经说出:“我要卡住命运的咽喉,它绝不能把我完全压倒!”“命运敲门的声音”在1798年所作《c小调钢琴奏鸣曲》(作品10之1)第三乐章中就已经出现过,以后又出现于《D大调弦乐四重奏》(作品18之3)第三乐章、《热情奏鸣曲》(作品57号)第一乐章、第三《列奥诺拉》序曲(作品72号)、《降E大调弦乐四重奏》(作品74号)等一系列作品中。可见,通过斗争战胜命运,是贝多芬一贯的创作思想。《命运交响曲》所表现的如火如荼的斗争热情,具有强大的感染力。西班牙女低音歌唱家马丽勃兰第一次听《命运交响曲》时,吓得心惊肉跳,不得不退席而去。拿破仑一个旧日的卫兵,听了第四乐章开头的主题,禁不住跳起来喊道:“这就是皇上!”柏辽兹把《命运交响曲》中惊心动魄的斗争场景,看作是“奥赛罗听信埃古的谗言,误认黛丝德蒙娜与人私通时的可怕的暴怒。”舒曼认为:“尽管你时常听到这部交响曲,但它对你总是有一股不变的威力——正象自然界的现象虽然时时发生,却总教人感到惊恐一样。”1830年五、六月间,门德尔松在魏玛逗留了两星期,和歌德作最后一次会晤,在钢琴上为他演奏了古今著名的作品。歌德听了《命运交响曲》的第一乐章后大为激动,他说:“这是壮丽宏伟、惊心动魄的,简直要把房子震坍了。如果许多人一起演奏,还不知道会怎么样呢。”1841年3月,恩格斯听了《命运交响曲》的演出。他在写给妹妹的信中赞美这部作品说:“如果你不知道这奇妙的东西,那么你一生就算什么也没有听见。”他说,他在第一乐章里听到了“那种完全的绝望的悲哀,那种忧伤的痛苦”;在第二乐章里听到了“那种爱情的温柔的忧思”;而第三、第四乐章里“用小号表达出来的强劲有力、年轻的、自由的欢乐”,又是那么鼓舞人心。恩格斯用短短的几句话,揭示了《命运交响曲》的精髓。
《月光曲》的传说
“一百多年前,德国有个音乐家叫贝多芬,他谱写了许多名曲。其中有一首著名的钢琴曲叫《月光曲》,传说是这样谱成的:有一年秋天,贝多芬去各地旅行演出,来到莱茵河边的一个小镇上。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间茅屋里传出来,弹的正是他的曲子。贝多芬走近茅屋,琴声忽然停了,屋子里有人在交谈。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么弹的,那有多好啊!’一个男子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姑娘连忙说:‘哥哥,你别难过,我只不过随便说说罢了。’贝多芬听到这里,就推开门,轻轻地走了进去。茅屋里点着一支蜡烛,在微弱的烛光下,男子正在做皮鞋。窗前有架旧钢琴,前面坐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脸很清秀,可是眼睛瞎了。皮鞋匠看见进来个陌生人,站起来问:‘先生,您找谁?走错门了吧?’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姑娘连忙站起来让座。贝多芬坐在钢琴前弹起盲姑娘刚刚才弹的那首曲子来。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完了,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穷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键来。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处升起,微波粼粼的海面上,一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他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宁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等他们醒来时,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即兴弹的‘月光曲’记录了下来。”这是我国小学语文课本第七册里的一篇文章,讲的是贝多芬为盲姑娘演奏《月光曲》的故事。
这的确是一个美丽的传说。贝多芬的这个曲子(作品27之2——《#c小调钢琴奏鸣曲》)描写的是海上月光的说法,源出于德国音乐批评家雷尔施塔布(1799—1860)。俄国钢琴家安东•鲁宾斯坦(1829—1894)非常反对用“月光”来解释这个曲子。他说:“月光在音乐描写里应该是暝想、沉思、安静的,总之,是柔和光明的情绪。《#c小调奏鸣曲》第一乐章从第一个音符到最后一个音符,完全是悲剧性的(用小调来暗示),是布满云彩的天空,是阴郁的情绪。末乐章是狂暴的、热情的,表现的正是和温柔的明月完全相反的东西。只有短短的第二乐章可以说是一瞬间的月光。”在德国,也有人称此曲为“园亭”奏鸣曲。园亭是建筑在树荫下的凉亭,显然这标题对于这首奏鸣曲也同样是不确切的。看来,这首曲子所表现的绝不是一幅明净的风景画,而是一种内在的阴郁情绪。《贝多芬传》的作者泰厄(1817—1897)说第一乐章是“少女为生病的父亲祈祷”,这无论如何要比“月光”和“园亭”恰当一些。贝多芬的这首曲子作于1801年,当时他正和朱丽法塔•贵恰尔第(1784—1856)相爱,这个曲子是献给她的。这一年的十一月十六日贝多芬写给韦格勒的信中提到她时还说:“她爱我,我也爱她。”但到1802年初,她已另外爱上了罗伯尔•哈伦堡伯爵,并于1803年和他结了婚。罗曼•罗兰把此曲和贝多芬的失恋联系起来,说“幻想维持得不久,奏鸣曲里的痛苦和悲愤已经多于爱情了。”罗兰把第一乐章解释为忧郁、哀诉和痛哭。俄国音乐学家奥立比舍夫(1794—1858)认为第一乐章是失恋的“沉痛的悲哀”,好比“垂灭之火”。但1801年正是贝多芬和贵恰尔第热恋的时候,说这个作品是写失恋的痛苦,也许和事实不符。对于这个作品的解释,也许俄国艺术批评家斯塔索夫(1824—1906)的见解是比较合理的。他在回忆了听李斯特在彼得堡的演奏后,认为这首奏鸣曲是一出完整的悲剧,第一乐章是暝想的柔情和有时充满阴暗预感的精神状态。他在听安东•鲁宾斯坦的演奏时也有类似的印象:“……从远处、远处,好像从望不见的灵魂深处忽然升起静穆的声音。有一些声音是忧郁的,充满了无限的愁思;另一些是沉思的,纷至沓来的回忆,阴暗的预兆……”《#c小调奏鸣曲》因“月光”的标题和传说而特别出名。贝多芬有一次说过:“人们常常谈论《#c小调奏鸣曲》,但我曾写过比这更好的东西,象《#F大调奏鸣曲》(作品78号)就是一例。”可见贝多芬自己对《月光曲》是并不十分满意的。
热情奏鸣曲
兴德勒有一次向贝多芬问起《d小调奏鸣曲》(作品31之2)和《f小调奏鸣曲》(作品57号)的内容时,贝多芬的回答是:“请读莎士比亚的《暴风雨》。”因此前者被称为《暴风雨奏鸣曲》,而后者则由汉堡乐谱出版商克兰茨(1789—1870)加上了《热情奏鸣曲》的标题。(另一说,“热情”的标题是由德国钢琴家、小提琴家、作曲家和指挥家赖内刻(1824—1910)所加,这似乎是没有根据的。)“热情”的标题没有贝多芬的认可,但用于这部英雄豪迈、气势磅礴的作品,是相当恰切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有一次在莫斯科听到俄国作曲家和指挥家多勃洛文(1894—1953)演奏这首奏鸣曲后,说道:“我不知道还有比《热情奏鸣曲》更好的东西,我愿每天都听一听。这是绝妙的、前所未有的音乐。我总带着也许是幼稚的夸耀想:人们能够创造怎样的奇迹啊!”1870年十月三十日,巴黎在普法战争中已经被普鲁士军队包围三个多月了。设在凡尔赛的普鲁士国王威廉的大本营里,铁血宰相俾斯麦正同法国资产阶级政府首脑梯也尔谈判停战条件。这天晚上,曾任德国驻意大利大使的格台尔,在凡尔寒的一架破旧不堪的钢琴上,为俾斯麦演奏了《热情奏鸣曲》。俾斯麦听了最后一个乐章后说:“这是整个一代人斗争的嚎哭。”他是从一个嗜血成性的野心家立场来领会贝多芬的“热情”的。他曾说过:“要是我能常听这个曲子,我的勇气将不会枯竭”,因为“贝多芬最适合我的神经”。贝多芬在1801年六月二十九日说过:“我的艺术用以改善可怜的人们的命运。”贝多芬如果地下有知,听说他的音乐为俾斯麦利用,他一定是死不暝目的。
贝多芬的朋友
美尔策尔(1772—1838),以发明和制造机械乐器著称于世。1813年秋,贝多芬为美尔策尔发明的万能琴(即机械乐队)写作了一部战争交响曲,题为《威灵顿的胜利》或《维多利亚之战》,描写同年6月21日英将威灵顿在西班牙北部城市维多利亚大败拿破仑的场景。美尔策尔曾经在温克尔(1776—1826)发明的基础上,创制了今天通用的拍节机。贝多芬首先采用,并按照它每分钟所打的拍数来标明自己作品的速度。贝多芬的助听器,也是1810年左右美尔策尔为他制作的。有一次,贝多芬在送美尔策尔出行时,写了首富于风趣的卡农,来歌颂拍节机的创制者。这首象征贝多芬和美尔策尔之间友谊的卡农,后来被贝多芬选进了他的第八交响曲(作品93号),成为第二乐章的主题。

贝多芬的主要内容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祖籍荷兰(亦说波兰),出生于德国波恩的平民家庭,很早就显露了音乐才能,八岁开始登台演出。1792年到维也纳深造,艺术上进步飞快。贝多芬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创作了有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如:交响曲《英雄》、《命运》;序曲《哀格蒙特》;钢琴奏鸣曲《悲怆》、《月光曲》、《暴风雨》、《热情》等等。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二十六岁时开始耳聋,晚年全聋,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但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在一切进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复辟年代里,依然坚守“自由、平等”的政治信念,通过言论和作品,为共和理想奋臂呐喊,写下不朽名作《第九交响曲》。他的作品受十八世纪启蒙运动和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影响,个性鲜明,较前人有了很大的发展。在音乐表现上,他几乎涉及当时所有的音乐体裁;大大提高了钢琴的表现力,使之获得交响性的戏剧效果;又使交响曲成为直接反映社会变革的重要音乐形式。贝多芬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乐圣”。
生平
贝多芬于1770年12月16日诞生于德国波恩。父亲是该地宫廷唱诗班的男高音歌手,喜怒无常、嗜酒如命;母亲是一个厨师,心地善良、性情温柔。艰辛的生活剥夺了贝多芬上学的权利,他自幼表现出的音乐天赋,使他的父亲产生了要他成为音乐神童的愿望,成为他的摇钱树。他不惜打骂,迫使贝多芬从4岁起就整天没完没了的练习羽管键琴和小提琴。7岁时贝多芬首次登台,获得巨大的成功,被人们称为第二个莫扎特。此后拜师于风琴师尼福,开始学习作曲。11岁发表第一首作品《钢琴变奏曲》。13岁参加宫廷乐队,任风琴师和古钢琴师。1787年到维也纳开始跟随莫扎特、海顿等人学习作曲。1800年,在他首次获得胜利后,一个光明的前途在贝多芬的面前展开。可是三四年来,一件可怕的事情不停的折磨着他,贝多芬发现自己耳朵变聋了。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没有比失聪更可怕的了。因而人们可以在他的早期钢琴奏鸣曲的慢板乐章中理解到这种令人心碎的痛苦。
贝多芬无时不充满着一颗火热的心,可是他的热情是非常不幸的,他总是交替地经历着希望和热情、失望和反抗,这无疑成了他的灵感源泉。1801年,贝多芬爱上了朱列塔•圭恰迪尔,他把《月光奏鸣曲》献给她。但是风骚幼稚自私的奇丽爱太不理解他崇高的灵魂。1803年与伽仑堡伯爵结婚,这是令人绝望的时刻,他曾写下遗书。
1803年他从灰暗中走出来,写出了明朗乐观的《第二交响曲》。之后更多更好的音乐在他的笔下源源不断的涌现。《第三交响曲》(英雄)、《第五交响曲》(命运)、《第六交响曲》(田园),还有优美动听、洋溢着欢乐的小提琴协奏曲,以及绚丽多彩的钢琴协奏曲和奏鸣曲。
1823年,贝多芬完成了最后一部巨作《第九交响曲》(合唱)。这部作品创造了他理想中的世界。1826年12月贝多芬患重感冒,导致肺水肿。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终于咽下最后一口气,原因是肝脏病。在他临终前突然风雪交加,雷声隆隆,似乎连上天也为这位伟大音乐家的去世而哀悼!贝多芬的葬礼非常隆重,有两万多人自动跟随灵柩出殡,而他的墓旁则是舒伯特的坟墓。。终生未婚。29日出殡,送葬者有两万人,遗体葬于圣麦斯公墓。
作曲家只在人世间停留了57年,一生完成了一百多部作品。主要作品有交响乐9部;管弦乐几十首(《爱格蒙特序曲》最为著名);钢琴协奏曲5首,小提琴协奏曲一首;其他协奏曲5首;钢琴奏鸣曲32首(热情、月光、悲怆、黎明、暴风雨等最为著名);室内乐80首;歌剧1部《弗德里奥》;另有神剧1部;弥撒曲2首等等。
逸话
童年
贝多芬的祖父与父亲都是宫廷歌手。在大部分时间里,他的父亲都喝得大醉,没有对家庭和气过一点,甚至连家人们是否有足够的吃穿都从未过问。起初,善良的祖父还能使这个家庭免受太多的苦;反过来,他最大的孙子的音乐才能也使老人感到莫大的欣慰。但是当小贝多芬只有四岁时,祖父就去世了。贝多芬的父亲常把孩子拽到键盘前,让他在那里艰苦地练上许多小时,每当弹错的时候就打他的耳光。邻居们常常听见这个小孩子由于疲倦和疼痛而抽泣着睡去。不久,一个没什么水平的旅行音乐家法伊弗尔来到这个市镇,被带到贝多芬家里。他和老贝多芬常常在外面一个小酒馆里喝酒到半夜,然后回家把小路德维希拖下床开始上课,这一课有时要上到天亮才算完。为了使他看上去象一个神童,父亲谎报了他的年龄,在他八岁时,把他带出去当做六岁的孩子开音乐会。但是天下哪有后天培养出来的神童,尽管费了很多事,老贝多芬始终没有能够把他的儿子造就成另一个年轻的莫扎特。与莫扎特相比,贝多芬的童年太不幸了。莫扎特在童年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练功时间是愉快而安静的,有着一个慈爱的父亲和一个被钟爱的姐姐;而贝多芬则不然,虽然他的演奏赢得了家乡人的尊敬,但世界性的旅行演出却远未象莫扎特那样引起世人的惊叹。
良师
父亲把这个男孩子带到一个又一个老师那里,让他学习不同的乐器和作曲的艺术。这些老师中没有一个可称为好的,直到他落到宫廷琴师和波恩剧院的经理尼费(Neefe)的手里。这是一位令人尊敬的音乐教师,友善、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这对贝多芬来说实在是一个幸运。因为虽然波恩城里有最好的学校——连善良的老巴赫都会高兴地送他的许多孩子们去学习的那种学校——但是贝多芬的父亲从来也不认为值得送贝多芬去那里学习哪怕是两三个月,在他眼里读书远不如学音乐那样能挣钱。年轻的贝多芬有生以来第一次发现上课是愉快的。尼费先生对他很慈爱,不仅教音乐,而且还教他世界上许多别的事情。为了付他的学费,当尼费先生很忙或离开市镇的时候,贝多芬就代替老师做风琴师。于是当他刚满十四岁的时候,他就被任命为剧场的助理宫廷风琴师和古钢琴师。那可恨而又不幸的父亲看到他儿子的音乐终于挣了一些钱的时候,他是多么得意啊!
访问
贝多芬大约在这个时候,他生平第一次访问维也纳,为他最崇拜的偶像莫扎特演奏。莫扎特认为这个孩子只是在演奏一首为这种场合练过很久的卖弄技巧的展品,出于客气,只好礼貌而冷淡地称赞他一下。小贝多芬生气了,要求莫扎特给他一个主题,然后他在它上面用了那么多的感情和天才加以即兴变奏。莫扎特惊讶不已,马上跑到隔壁房间门口,“注意这位年轻人,”他向里面一群正在聚会的朋友大喊道,“有一天全世界都会听到他的声音!”
贝多芬终于明白,他在家乡是不可能有更大进展的,于是决定再到维也纳去寻求他的幸运。此时莫扎特已经去世了,但是海顿刚刚获得他第一次在伦敦的胜利,正处于盛名的高峰。在经过波恩的时候,海顿已经听过并且大加赞赏贝多芬的大合唱之一,因此贝多芬决定首先转向海顿学习。海顿这时早已过了他的青年时代,并且在创作和指挥自己最伟大的作品时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勤奋。难怪他没有多少时间和精力去改卷子。而且他要求学生们每一堂课只交两毛钱,他大概觉得自己也没有必要花太多时间在练习稿纸上。于是贝多芬常常发现他的练习中有些未改正的错误,他很生气。当那年老的教师出发到伦敦进行第二次访问时,贝多芬转向一位天才较低但很严格的教师学习。后来他常常大声宣告他从海顿那里什么也没学到。不过,不久后,他一定会逐渐觉得,假如他没有从改正练习方面得到什么的话,他却从海顿那里获得了灵感,因为他把他最初的几首钢琴奏鸣曲献给了海顿。而且当海顿为他的《创世纪》的演出最后一次在台上露面,被他的几个仆人扶出去的时候,贝多芬弯下腰来亲切地吻了这位衰弱的老人。
我行我素
贝多芬不愿做一个客厅里的宠儿,他宁愿在自己的住所,能够随己意进进出出、起床、穿衣和吃东西。他喜欢按照自己的兴趣为房间里的琐事瞎忙。有一次,为了空气流通和看清窗外的景物,他竟特意把窗户砍掉一块。他总是同房东们发生纠葛,总是不断地搬家。每当他处于创作高潮时,他总是把一盆又一盆的水泼到自己头上来使它冷却,直到水浸透到楼下的房间——我们可以想象那房东和其他房客的情绪会怎样!有时他搬家搬得是这样的频繁,以致他甚至不愿操心把钢琴的腿支上,干脆就坐在地板上弹奏它。由于他每次租新房时必须签署一张租契,指明租期,他就往往同时为四个公寓付房租。这大概就是为什么他虽然挣了不少钱,可总是没有多少积蓄的原因吧!
失聪
当他真切地感觉到自己的耳朵越来越聋时,他几乎绝望了。人生似乎不值得活下去了:对一个音乐家来说,还有比听不见他喜欢听而且靠它生活的甜美声音更不幸的事情吗!起初,只有威格勒医生和斯蒂芬.冯.勃罗伊宁等几个老朋友知道他的不幸。他放弃到各王宫去听他如此喜爱的欢快的音乐会,他怕人们注意到他的耳聋,以为一个听不见声音的音乐家是写不出好作品来的。不!他想起他想写的一切音乐,“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也许对他来说,在耳聋的时候创作音乐并没有别的音乐家那么难。在他看来,音乐不仅是用迷人的声音安排各种主题或音型,它也是表现最深刻的思想的一种语言。
贝多芬和他的朋友们
没有一个音乐家像他那样,在一生中有那么多的成功和那么少的幸福的日子。他的朋友们是善良而忠诚的,但是他的该诅咒的耳聋把他同他们隔离开了。甚至他的助听器也往往使他失望,因此他和他们保持接触的唯一方法就是他经常带在身边的“会话本”和铅笔。他看见他们互相谈话,以为他们总是谈论他,说他的坏话,阴谋害他。有一天他这样写道:“再也不要在我跟前露面!你是一条卑鄙的狗,一个不老实的家伙!”第二天,当他发现自己的疑心是错的而他的朋友是真诚的时候,他又写了另外一个便条:“亲爱的朋友,你是一个诚实的人,你是对的。我现在明白了。所以今天下午来我这里,接受你的贝多芬的爱吧。”而他的朋友们——他们是多么好的人啊——总是原谅他那粗暴的吵嘴,并且和他相伴到最后。他的家庭生活自始至终都是悲惨的:他从来也没有结过婚。当他头一次到维也纳的时候,他向一个从他自己家乡来的歌唱家玛格戴林娜•威尔曼(MagdaleneWillman)求婚,但是她拒绝了,因为贝多芬“太丑了”。从那以后,他曾先后爱上过好几位贵族女子——有着可爱的名字的可爱的女子——他用音乐向她们倾诉,但她们接受了他的音乐,而拒绝了他的爱!
大师风范
英雄交响曲
贝多芬的心中充满了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他是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热烈拥护者。1798年,柏纳多特将军(1763—1844)出任法国驻维也纳大使,贝多芬常到他的家里,并和他周围的人有密切的交往。1802年,贝多芬在柏纳多特的提意下,动手写作献给拿破仑的《第三交响曲》。在他的心目中,拿破仑是摧毁专制制度、实现共和理想的英雄。1804年,贝多芬完成了《第三交响曲》。正当他准备献给拿破仑时,拿破仑称帝的消息传到了维也纳。贝多芬从学生李斯(1784—1838)那里得知这个消息时,怒气冲冲地吼道:“他也不过是一个凡夫俗子。现在他也要践踏人权,以逞其个人的野心了。他将骑在众人头上,成为一个暴君!”说着,走向桌子,把写给拿破仑的献词撕个粉碎,扔在地板上,不许别人把它拾起来。过了许多日子,贝多芬的气愤才渐渐的平息,并允许把这部作品公之于世。1804年12月,这部交响曲在维也纳罗布科维兹亲王的宫廷里首次演出。1805年4月在维也纳剧院的第一次公开演出,是由贝多芬亲自指挥的,节目单上写着:“一部新的大交响曲,升D大调,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先生作,献给罗布科维兹亲王殿下。”奇怪的是,贝多芬不说是降E大调,而说是升D大调。1806年10月总谱出版时,标题页上印着:英雄交响曲为纪念一位伟人而作从此,《第三交响曲》就被称为“英雄交响曲”。
命运交响曲
贝多芬的《c小调交响曲》(作品67号)开始的四个音符,刚劲沉重,仿佛命运敲门的声音。这部作品因此被称作《命运交响曲》。《命运交响曲》作于1805至1808年。贝多芬在1808年11月写给他的朋友韦格勒(1765—1848)的信中,就已经说出:“我要卡住命运的咽喉,它绝不能把我完全压倒!”“命运敲门的声音”在1798年所作《c小调钢琴奏鸣曲》(作品10之1)第三乐章中就已经出现过,以后又出现于《D大调弦乐四重奏》(作品18之3)第三乐章、《热情奏鸣曲》(作品57号)第一乐章、第三《列奥诺拉》序曲(作品72号)、《降E大调弦乐四重奏》(作品74号)等一系列作品中。可见,通过斗争战胜命运,是贝多芬一贯的创作思想。《命运交响曲》所表现的如火如荼的斗争热情,具有强大的感染力。西班牙女低音歌唱家马丽勃兰第一次听《命运交响曲》时,吓得心惊肉跳,不得不退席而去。拿破仑一个旧日的卫兵,听了第四乐章开头的主题,禁不住跳起来喊道:“这就是皇上!”柏辽兹把《命运交响曲》中惊心动魄的斗争场景,看作是“奥赛罗听信埃古的谗言,误认黛丝德蒙娜与人私通时的可怕的暴怒。”舒曼认为:“尽管你时常听到这部交响曲,但它对你总是有一股不变的威力——正象自然界的现象虽然时时发生,却总教人感到惊恐一样。”1830年五、六月间,门德尔松在魏玛逗留了两星期,和歌德作最后一次会晤,在钢琴上为他演奏了古今著名的作品。歌德听了《命运交响曲》的第一乐章后大为激动,他说:“这是壮丽宏伟、惊心动魄的,简直要把房子震坍了。如果许多人一起演奏,还不知道会怎么样呢。”1841年3月,恩格斯听了《命运交响曲》的演出。他在写给妹妹的信中赞美这部作品说:“如果你不知道这奇妙的东西,那么你一生就算什么也没有听见。”他说,他在第一乐章里听到了“那种完全的绝望的悲哀,那种忧伤的痛苦”;在第二乐章里听到了“那种爱情的温柔的忧思”;而第三、第四乐章里“用小号表达出来的强劲有力、年轻的、自由的欢乐”,又是那么鼓舞人心。恩格斯用短短的几句话,揭示了《命运交响曲》的精髓。
《月光曲》的传说
“一百多年前,德国有个音乐家叫贝多芬,他谱写了许多名曲。其中有一首著名的钢琴曲叫《月光曲》,传说是这样谱成的:有一年秋天,贝多芬去各地旅行演出,来到莱茵河边的一个小镇上。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间茅屋里传出来,弹的正是他的曲子。贝多芬走近茅屋,琴声忽然停了,屋子里有人在交谈。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么弹的,那有多好啊!’一个男子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姑娘连忙说:‘哥哥,你别难过,我只不过随便说说罢了。’贝多芬听到这里,就推开门,轻轻地走了进去。茅屋里点着一支蜡烛,在微弱的烛光下,男子正在做皮鞋。窗前有架旧钢琴,前面坐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脸很清秀,可是眼睛瞎了。皮鞋匠看见进来个陌生人,站起来问:‘先生,您找谁?走错门了吧?’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姑娘连忙站起来让座。贝多芬坐在钢琴前弹起盲姑娘刚刚才弹的那首曲子来。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完了,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穷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键来。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处升起,微波粼粼的海面上,一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他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宁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等他们醒来时,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即兴弹的‘月光曲’记录了下来。”这是我国小学语文课本第七册里的一篇文章,讲的是贝多芬为盲姑娘演奏《月光曲》的故事。

马天宇资料

1. 个人资料
姓名:马天宇
英文名:Ray
出生日期:1986年7月12日
出生地:山东德州
居住地:北京
籍贯:山东
民族:回族
星座:巨蟹座
血型:O型
身高:179cm
体重:63kg
学历: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在读学生
爱好:摄影、音乐、逛街
崇拜的人:周恩来
喜爱的艺人:张国荣,邓丽君
爱的装扮:T恤、牛仔
喜爱的运动:跑步、爬山、骑马、游泳
喜爱的食物:牛肉
爱看的书:古诗词赏析
喜爱的电影:《罗马假日》
喜爱的电视剧:《大长今》
喜爱的饰物:水晶
喜爱的颜色:白色、蓝色
最想尝试的职业:餐饮业、服装业
最喜欢去的地方:海边,热带雨林
座右铭: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2. 成长经历
马天宇家庭比较特殊,母亲去世的比较早。从小是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长大的,还有两个姐姐。小时候家庭条件非常差。后来,他自己出来打工,赚钱,现在在北京也是独自一人居住,自力更生。在一家杂志社工作,非常努力的生活。其实他经历过很多困难,但是他依然是一种比较开心,比较灿烂的状态在面对大家。他是一个特别懂礼貌的人,常常主动帮助别人,而且懂得回报。性格特别好。非常讨人喜欢,在所有选手中,他的人缘也非常好。
相对而言,他长得挺干净,漂亮,很多人都非常喜欢他,但是他的才艺表演是非常薄弱,唱歌和跳舞都不是他的擅长。在训练中,常常有自卑的状态出现,也常常被老师训,因为自己的表演跟不上节奏。他自己也是比较着急。但是每一次训练,他都一定不会迟到。
在初赛现场,他唱了一首歌,后来朱桦还和他一起合唱。在当天的比赛中,他拿到英雄贴直接过关。
他的眼睛很漂亮,很清澈。武汉决赛时演唱《那些花儿》。
3. 主要作品
2006年 合辑《好男儿站出来》里演唱《天涯》
2006年10月6日 第一本个人图文写真集《宇你在一起》推出
2006年12月6日 推出个人首支单曲《只欠秋天》
2007年1月29日 发布首张个人专辑:《宇光十色》
专辑曲目:
1.该死的温柔
2.不知不觉爱上你
3.我想要
4.只欠秋天
5.搁浅
6.一步一步
7.追梦
8.不会变
9.单车之恋
10.只要有你
2007年2月4日正式发行
2007年7月12日 单曲《快乐童话》
2007年10月 电影《夜玫瑰》开拍,出演“蓝和彦”一角
2008年春节期间主演的中韩合拍贺岁剧《你是我的梦》在全国50多个电视台播出,其中马天宇饰演“马宇”一角,在剧中也是歌手。
2008年3月6日 发布第二张专辑:《飞》
2008年情人节单曲《依然在一起》
专辑曲目:
1.明月光
2.依然在一起
3.青衣
4.飞
5.眨眼
6.天雨
7.婴儿
8.坚强
9.冬天的故事
10.那些花儿
4. 获奖情况
2006年5月27日 获东方卫视“加油!好男儿”演艺选秀比赛武汉赛区冠军
2006年8月26日 获东方卫视“加油!好男儿”演艺选秀比赛全国网络人气冠军
2006年9月14日 搜狐网2006年度网络人气评选冠军
2007年1月5日 获得网络春晚华人新秀超级偶像年度评选冠军
2007年3月 亚太音乐榜唱片《宇光十色》中国大陆地区销量冠军
2007年4月 中国歌曲排行榜《该死的温柔》内地歌手冠军
2007年4月 亚太音乐榜唱片《宇光十色》中国大陆地区销量冠军
2007年5月 亚太音乐榜唱片《宇光十色》中国大陆地区销量冠军
2007年5月25日 获全国原创歌曲总评榜“最具潜质新人奖”、“新人唱片最佳销量奖”
2007年7月5日 获得时尚风云榜年度“十大时尚偶像奖”
2007年11月10日 获得第五届东南劲爆音乐榜“内地劲爆最受欢迎男歌手奖”,同时作品《该死的温柔》也获选劲爆十大金曲
2007年11月11日 获得第11届七彩假日金曲排行榜“内地最受欢迎男歌手奖”,同时作品《该死的温柔》也获选七彩十大金曲
2007年12月17日 获得第二届腾讯网2007星光大典“内地年度最受欢迎男歌手奖”
2008年1月12日 2007百度娱乐沸点年度颁奖礼《该死的温柔》获得“最热门MV”和“十大金曲”两个奖项
2008年1月17日 获得2007新浪网络盛典颁奖“年度人气播客奖”
2008年3月11日 获得2007年度9+2音乐先锋榜“内地十大先锋金曲”(《该死的温柔》)和2007年度(内地)先锋新人
2008年4月12日马天宇演唱的《该死的温柔》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音乐之声MusicRadio中国TOP排行榜中获得内地点播冠军曲。
5. 代言品牌
2007年5月 任网络游戏“天骄”推广大使
2007年5月 任著名食品“喔喔”奶糖品牌代言人
6. 经纪事务
马天宇经纪事务请联络:北京电童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外大街甲6号万通中心C506
邮编:100020
电话:010-51268696
网址:
http://blog.sina.com.cn/diantongyule
马天宇艺人经纪专线:13911013920 伊蕾
7. 主要新闻
1. 2006年5月27日,获得莱卡加油好男儿武汉赛区冠军
2. 2006年8月26日,获得莱卡加油好男儿网络人气王
3. 2006年9月14日,获得搜狐网的网络人气王
4. 2006年9月15日,天宇参加北京电视台青少年节目《父母学堂》
5. 2006年9月20日,天宇在“超级偶像”选票中获得第一
6. 2006年9月21日,马天宇版贾宝玉搜狐现身,人气王幕后生活揭秘,天宇获邀担任搜狐音乐空间节目的特约嘉宾主持人7. 2006年9月23日,马天宇成都之行:做客天虎明星坊视频聊天,华西明星热线
8. 2006年9月24日,天宇在成都举行首次见面握手会,引爆成都羽毛热情,疯狂追踪
9. 2006年9月25日,马天宇新浪UC聊天,参与《游乐园》第2期:《选秀之后》
10. 2006年10月5日,马天宇做客东方网嘉宾聊天室,与广大羽毛,零距离接触
11. 2006年10月6日,马天宇亲自授权、上海画报出版社出版的图文集《宇你在一起》的新书发布会,在上海“薇婷故事”顺利举办。上海各大媒体纷纷到场,盛况空前,上海书城同步发售该写真集
12. 2006年10月14日,天宇上中央电视台12《大家看法》演播室
13. 2006年11月,参加红楼梦中人海选,顺利通过前两轮,因时间问题主动放弃
14. 2006年12月6日,发行单曲《只欠秋天》,火爆热播
15. 2007年1月5日,获得网络春晚华人新秀超级偶像年度评选冠军
16. 2007年1月29日,个人首张专辑《宇光十色》首发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天文馆举行
17. 2007年2月,获得粉丝帝国全球王者之星冠军
18. 2007年5月27日,马天宇代言喔喔奶糖
18.1.2007年6月1日,我型我秀明星赵晨浩热力兄弟,超级女声明星厉娜 ,许飞,张含韵,加油好男儿明星马天宇参加极度派对,助威!极度2007!
19. 2007年7月12日,马天宇21岁生日当天推出新单曲《快乐童话》
20. 2007年9月3日,马天宇参加湖南卫视《勇往直前》,赴华山探险帮助建立希望小学
21. 2007年9月25日,马天宇献唱“山庄月·中华情”中央电视台中秋双语晚会
22. 2007年11月10日,马天宇出席第五届东南劲爆音乐榜颁奖典礼并获得“内地劲爆最受欢迎男歌手奖”
23. 2007年11月11日,马天宇出席第11届七彩假日金曲排行榜颁奖典礼并获得“内地劲爆最受欢迎男歌手奖”
23. 2007年12月17日,马天宇出席第二届腾讯网2007星光大典并获得“内地年度最受欢迎男歌手奖”
24.2008年3月6日,马天宇在东方先锋剧场发行了专辑《飞》

中国新闻的历史沿革

1992年10月1日,CCTV-4正式开播,当日20点30分《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国新闻》前身)播出第1期,共10分钟。首播之后,又分别在22点、24点和次日8点30分安排重播。
1992年10月3日起,《中国新闻》又在CCTV-2(现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20点30分安排重播,后调整至20点重播。 《中国新闻》在CCTV-2的重播一直延续到2003年5月新闻频道开播前。
1992年12月18日,《中国新闻》播发《李光耀说:英国在香港搞民主是阴谋》、《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吴建民就香港问题答记者问》,次日时任广电部部长艾知生表扬了这一编排,说利用外国政治家的观点为外交斗争服务很有力,要继续坚持下去。有关领导说:中国电视新闻改革的一个里程碑,一是《东方时空》的创建,二是《中国新闻》的崛起。
1993年5月17日,《中国新闻》第1次改版,《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改名为《新闻》,节目由10分钟增加到15分钟,除通过CCTV-2和CCTV-4播出之外,还通过卫星向北美地区传送。
1993年12月1日,《中国新闻》第2次改版,节目由15分钟增加到20分钟,同时在CCTV-4的播出时间调整为20点30分(首播)、23点10分和0点(重播)。在增加信息量的基础上,注重服务性,增加了中国及世界主要城市的天气预报。
1994年5月1日,《中国新闻》第3次改版,节目由20分钟增加到30分钟,正式启用现栏目名。台领导提出了“汇天下之精华”的编辑方针,把栏目办成海内外要闻荟萃,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一个窗口。
1994年10月7日,《中国新闻》粤语版——《粤语新闻》创办,每天21点30分播出,每次20分钟。
1995年5月,《中国新闻》开始采用现场直播方式,实行每天8次滚动播出。
1995年9月4-15日,《中国新闻》参与联合国第4次世界妇女大会报道 ,并首次增加午间和傍晚新闻时段。
1995年9月27日,《中国新闻》通过台湾无线卫星电视台(TVBS)在其新闻中直播5分钟新闻。
1996年5月1日中午12点,《中国新闻午间报道》创办,时长20分钟,15点重播。北京时间中午12点是北美(西部)晚间黄金收视时间,开办此新闻的目的主要是为方便北美地区观众收看。
1996年8月5日,另外一档《粤语新闻》创办,每天18点30分-18点50分直播20分钟,香港亚洲电视本港台曾一度转播该档新闻。
1997年1月1日,《中国新闻》再次改换片头。
1997年7月28日,《中国新闻早间报道》开办,北京时间8点-8点15分直播,使国际重要事件的报道比午间提前了4个小时。北京时间早8点是北美(东部)晚间黄金收视时间。
1998年1月26日,《中国新闻15’》开播,北京时间10点-10点15分直播。同日,每天12点45分的重播《粤语新闻》改为首播。
1998年6月1日,CCTV-4改版,《中国新闻》改换新片头。还增加了《中国新闻财经报道》和《中国新闻文化报道》。
1999年9月23日,《中国新闻》开设台湾“9·21”大地震特别报道《北京—台北两岸寻亲热线》,当晚有近千名观众打进寻亲电话。
1999年,《中国新闻》获中国新闻奖电视节目编排一等奖。
2000年1月1日,《中国新闻》启用新片头,并在片头中加上英文名称“China news”。
2000年2月7日,CCTV-4改版,原《中国新闻早间报道》扩容升级为《新闻60分》,北京时间8至9点直播,以北美地区的华侨华人、驻外机构人员、留学生和亚太地区早间收看电视的华语观众为受众主体,是央视首个1小时新闻栏目。
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次日凌晨的4个整点,《中国新闻申奥特别节目》对各界人士的反应进行现场报道。
2002年9月2日,CCTV-4改版,《中国新闻》更换片头。实现“整点有新闻,次次有更新”,实现了24小时整点新闻的准新闻频道架构,同时建立了突发新闻快速反应机制。《中国新闻》还增设了《地方连线》《国际观察》等特色板块,栏目获2002年中国“彩虹奖”一等奖。
2003年2月24日,《中国新闻》18点档推出《评论员时间》。
2003年3月20日,伊拉克战争爆发。当天10时41分40秒《中国新闻》第一时间播发了战争爆发的消息,从此开始全程同步直播报道整个伊拉克战争。3月20日至4月10日,共直播328小时,首播1450条新闻,滚动字幕发布13400条新闻。伊拉克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又陆续赶制并播出30集系列专题片《伊拉克战事全纪录》。
2003年5月8日,CCTV-4改版,每次5分钟的整点新闻全部改为10-15分钟,全天还有4个1小时重点新闻,使频道的新闻节目时间增加到每天465分钟,真正成为“以新闻立台”的国际频道。
2004年4月26日,《中国新闻》午间节目改版,突出遵循“抓大放小”的原则,强化焦点新闻理念、时效、现场、跨媒体传播理念、对外特点和“有闻才报”的原则,推出“港澳台专讯”板块。
2005年4月26日至5月13日,《中国新闻》全程跟踪报道连战和宋楚瑜的大陆之行,收视率迅速飙升。
2006年1月30日,CCTV-4改版,《中国新闻》更换片头,新片头以红色作为主色调。
2007年1月1日,CCTV-4分为亚洲、欧洲、美洲三版,绝大部分《中国新闻》直播时段三个版本通用。
2008年1月1日,12点档《中国新闻》推出“直通港澳”,每天播出来自港澳地区的新闻资讯。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中国新闻》参与特别报道,CCTV-4推出《众志成城 抗震救灾》特别直播节目,持续22天,推出直播304场,总时长超过220小时,播出新闻近5100条(次)。
2009年8月1日,CCTV-4改版,《中国新闻》更换全新片头,启用现行栏目口号——“全球(最初为世界)新闻,中国播报”。此次改版对字幕进行重新包装,增大字体,背景升级为动画背景;片尾直接以“中国新闻”取代“中国中央电视台”作为新的版权标识,并启用新的片尾音乐。并注重加强新闻评论,传播中国观点 。从2009年起,《中国新闻》改由整合后的央视新闻中心国际频道新闻编辑部具体承制。
2009年9月15日,8点档和12点档《中国新闻》中的即时新闻评论工作由央视新闻中心新闻评论部承担。
2010年4月30日,为配合2010上海世博会开幕,《中国新闻》主播台上增加上海世博会相关主题的装饰。
2010年12月1日,CCTV-4改版。12月6日1点档《中国新闻》在临时演播室播出,4点档《中国新闻》时,原演播室投影背景更改。
2012年7月28日到2012年8月13日伦敦奥运会期间,CCTV-1(香港版)首次与CCTV-4(亚洲版)并机直播《中国新闻》,主要在凌晨部分时段、早间时段并机。
2012年11月5日1点档,《中国新闻》的圆形演播台最后一次出现在镜头前。4点档,全新演播台首次出镜。
2012年12月29日4点档,《中国新闻》的新演播台小改,完成首次出镜。
2013年4月,《中国新闻》参与芦山地震抗震救灾特别报道。
2014年2月16日起,CCTV-4在北京时间每周日19:00-20:00推出《中国新闻·周日一小时》。
2014年12月26日1点档《中国新闻》起,《中国新闻》开始在央视新址以16:9制式直播。
2015年1月1日起,所有时段的《中国新闻》正式在央视新址播出。在此之后,8、12、21点档的《中国新闻》以及每周日的《中国新闻·周日一小时》开始使用独立片头,节目片头为方形印章的《中国新闻》标志,包含内容提要,启用新的片头音乐;4点档和其它小时段使用《中国新闻》大文字片头(8、12、21点档的《中国新闻》以及每周日的《中国新闻·周日一小时》中为片花),无内容提要,沿用2009版的片头音乐。
2016年1月起,《中国新闻·周日一小时》取消,19点-20点改为《中国新闻+今日亚洲》(周一至周六)、《中国新闻+中国舆论场》(周日)。 21:00-21:30
21点档《中国新闻》以“权威盘点”为理念,梳理全天发生的最重要的国内国际新闻,“重点突出、大事不落”。该档新闻主要服务国内(含港澳台)观众和亚太其它地区黄金时间收视的华侨华人、驻外机构人员、留学生。
12:00-13:00
12点档《中国新闻》因为60分钟篇幅,因此内容更为丰富,设“新闻头条”、“直通台湾”、“媒体焦点”、“天气预报”等板块,其中台湾新闻和全球媒体内容摘播两部分是最大特色。该档新闻同时服务北美洲(西部)黄金时间收视的华侨华人、驻外机构人员、留学生。
8:00-9:00
8点档《中国新闻》由原《新闻60分》改版而成,该档新闻主要服务北美洲(东部)和南美洲黄金时间收视的华侨华人、驻外机构人员、留学生,也服务国内(含港澳台)和亚太其它地区早间收看新闻节目的华语电视观众。
4:00-5:00
4点档《中国新闻》主要服务欧洲、非洲观众,前半小时播出新闻,后半小时重播《今日关注》。如前一日无《今日关注》,则整1小时均为《中国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