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7调查站

请问谁有采茶扑蝶第二段蝴碟和茶女游戏的有锣声的音乐

作者:337调查站2024-06-09 07:23:20

大班音乐教案《采茶扑蝶》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大班音乐教案《采茶扑蝶》,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音乐教案《采茶扑蝶》1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民歌的特点。
2、学习采茶舞的基本动作,乐意用舞蹈的形式表现情感。
3、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4、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活动准备:
1、乐曲:《采茶扑蝶》
2、能表现采茶情景的图片或音像资料
活动过程:
1、请幼儿欣赏乐曲《采茶扑蝶》,说说听完之后的感觉。
2、结合有关的图片或音像资料,讲述舞蹈动作及其所表现的采茶情景。
3、示范采茶舞,鼓励幼儿用不同的动作表现采茶、拔树枝、背着茶篮回家等情景。
4、在教师的提示下,想象蝴蝶出现的情景,讨论如何用舞蹈动作表现蝴蝶出现和扑蝶的情景。(如蝴蝶飞得高,蝴蝶停下来,蝴蝶有飞走了等)
5、鼓励幼儿随着音乐有节奏地舞蹈。
教学反思:
民间音乐活动《采茶扑蝶》,乐曲是一首民间有代表性的乐曲,节奏欢快富有表现性适合大班的年龄特点,把它设计成采茶人和蝴蝶的游戏很符合乐曲的情境。心得体会:
1、分段欣赏乐曲,幼儿感知、探索乐曲中乐段的不同。教师引导幼儿发现乐曲中“叮”的声音,探索如何扑蝴蝶,扑了几次,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
2、熟悉乐曲旋律,尝试分角色玩游戏。游戏有一定的难度,其中有两个不同的角色,为了便于幼儿学习,教师先分别让幼儿熟悉采茶人和蝴蝶的动作,然后由教师做采茶人和幼儿一起游戏。当幼儿熟悉游戏时,教师再退位,由幼儿两两合作玩游戏。
3、难点细化,注重细节。教师用清唱乐谱的方式重点练习难点乐段,同时借助手腕花,让幼儿清楚了解角色动作,便于更快的学习游戏玩法。
大班音乐教案《采茶扑蝶》2
活动目标:
1、感受民间音乐旋律和情绪,尝试用动作有节奏地表现"采茶"与"扑蝶"的不同内容。
2、倾听音乐会在乐句的鼓点响起时"停"和"扑"。
3、学习遵守游戏规则,体验与同伴相互嬉戏的快乐。
4、有感情地学唱歌曲。
5、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课前欣赏龙岩民间歌舞《采茶灯》、初步了解歌舞表现的'内容。
2、物质准备:幼儿每人一把小蒲扇、小蝴蝶若干只;图谱一张。
活动过程:
一、律动入室:幼儿随《采茶扑蝶》音乐,手持小扇子走小碎步入室。
二、完整欣赏《采茶扑蝶》音乐,了解AB两段音乐表现的内容。
1、幼儿完整欣赏。
师:茶园里响起了《采茶扑蝶》的旋律,我们一起来听听,这可以分几段?每段在说什么?
2、欣赏后提问:可以分几段?第一段在说什么?第二段呢?茶女是怎么采茶的呢?
三、分段欣赏与游戏表现
(一)欣赏第一段"采茶"部分音乐
1、提问:茶女怎么采茶的? 她们是用什么装茶叶的?(引导幼儿学习采茶的基本动作以及高低左右的动作方位变化)
2、幼儿尝试使用扇子随音乐采茶。
(二)欣赏第二段"扑蝶"部分音乐
1、教师拿蝴蝶示范逗幼儿游戏一遍。
提问:第二段谁来了?蝴蝶是怎么和茶女做游戏的呢?
2、利用图谱,引导幼儿感受乐句的最后重音。
(1)出示图谱,师随音乐指图谱,引导幼儿感觉乐句的最后重音。
提问:蝴蝶是什么时候停呢?
(2)幼儿扮演蝴蝶随音乐做蝴蝶飞、停动作。
(3)幼儿扮演茶女随音乐用扇子有节奏地扑蝴蝶
3、两人结伴玩游戏:扑蝶
(1)教师引导幼儿商量游戏玩法。
小结游戏玩法:蝴蝶随着音乐飞来飞去,当锣声响起的时候蝴蝶就停在自己身上,这时扇子就轻轻地去扑蝴蝶。
(2)幼儿两两相对,一人当蝴蝶,一人扑蝶,进行游戏。
游戏后评价:游戏时是否听音乐进行游戏,是否遵守游戏规则。
3、交换角色再游戏一遍。
四、幼儿听音乐完整游戏"采茶扑蝶"
1、游戏第一遍:男孩采茶,女孩当蝴蝶
2、游戏第二遍:女孩采茶,男孩当蝴蝶
3、游戏第三遍:请客人老师当蝴蝶,全体幼儿采茶
小结:刚才这个游戏玩了什么感觉?回去可以和谁一起玩?我相信你们一定玩得很开心。
五、律动出室:幼儿手拿小扇子,随"采茶扑蝶"音乐小碎步律动出室。
教学反思:
民间音乐活动《采茶扑蝶》,乐曲是一首民间有代表性的乐曲,节奏欢快富有表现性适合大班的年龄特点,把它设计成采茶人和蝴蝶的游戏很符合乐曲的情境。心得体会:
1、分段欣赏乐曲,幼儿感知、探索乐曲中乐段的不同。教师引导幼儿发现乐曲中“叮”的声音,探索如何扑蝴蝶,扑了几次,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
2、熟悉乐曲旋律,尝试分角色玩游戏。游戏有一定的难度,其中有两个不同的角色,为了便于幼儿学习,教师先分别让幼儿熟悉采茶人和蝴蝶的动作,然后由教师做采茶人和幼儿一起游戏。当幼儿熟悉游戏时,教师再退位,由幼儿两两合作玩游戏。
3、难点细化,注重细节。教师用清唱乐谱的方式重点练习难点乐段,同时借助手腕花,让幼儿清楚了解角色动作,便于更快的学习游戏玩法。
大班音乐教案《采茶扑蝶》3
活动目标:
1。在熟悉歌曲和乐曲的基础上,初步了解玩法与规则,学玩游戏。
2。能注意倾听音乐,跟随音乐进行游戏。
3。感受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简单了解采茶的过程,熟悉歌曲《采茶》。
2。每人右手戴一个标记。
活动过程:
1。复习歌曲与韵律:采茶。
用愉快的情绪演唱歌曲:采茶。
边做动作边唱歌。
2。欣赏乐曲,学习扑蝶游戏。
(1)倾听、初步欣赏扑蝶的音乐。
(2)进一步感受乐曲,学习采茶人扑蝶的游戏方法。
讨论:采茶人是什么时候扑蝴蝶的?扑了几次蝴蝶?
采茶人是怎么扑蝴蝶的?(集体学习扑蝴蝶的动作:看→扑)
尝试做采茶人,随音乐扑蝴蝶。
(3)初步学习蝴蝶的角色动作(用双手做蝴蝶)。
讨论:蝴蝶是怎么飞的?什么时候躲起来的?怎么躲?
跟随音乐尝试用双手做蝴蝶随乐游戏。
两两合作,分别做采茶人和蝴蝶(手部动作),随乐游戏。
(4)进一步学习蝴蝶的角色动作(扮演蝴蝶四散游戏)。
讨论:自己扮演蝴蝶可以怎么飞?怎么躲?
教师做采茶人,幼儿做蝴蝶,四散随乐游戏。
幼儿两两合作,分别做采茶人和蝴蝶,四散随乐游戏。
3。完整随乐游戏:采茶扑蝶。
(1)完整倾听、欣赏音乐:采茶扑蝶。
(2)两两合作,尝试跟着音乐完整地游戏。
民间音乐活动《采茶扑蝶》,乐曲是一首民间有代表性的乐曲,节奏欢快富有表现性适合大班的年龄特点,把它设计成采茶人和蝴蝶的游戏很符合乐曲的情境。体会:
1。分段欣赏乐曲,幼儿感知、探索乐曲中乐段的不同。教师引导幼儿发现乐曲中“叮”的声音,探索如何扑蝴蝶,扑了几次,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
2。熟悉乐曲旋律,尝试分角色玩游戏。游戏有一定的难度,其中有两个不同的角色,为了便于幼儿学习,教师先分别让幼儿熟悉采茶人和蝴蝶的动作,然后由教师做采茶人和幼儿一起游戏。当幼儿熟悉游戏时,教师再退位,由幼儿两两合作玩游戏。
3。难点细化,注重细节。教师用清唱乐谱的方式重点练习难点乐段,同时借助手腕花,让幼儿清楚了解角色动作,便于更快的学习游戏玩法。
大班音乐教案《采茶扑蝶》4
活动目标:
1、感受民间音乐旋律和情绪,尝试用动作有节奏地表现“采茶”与“扑蝶”的不同内容。
2、倾听音乐,会在乐句的鼓点响起时“停”和“扑”。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课前欣赏龙岩民间歌舞《采茶灯》、初步了解歌舞表现的内容。
2、物质准备:PPT、幼儿每人一把小纸扇
活动过程:
一、律动进入
1、幼儿随《采茶扑蝶》音乐进入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一起到茶园里去采茶,好吗?
二、完整欣赏《采茶扑蝶》音乐,了解AB两段音乐表现的内容。
1、幼儿完整欣赏。
师:茶园里响起了优美的的旋律,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首音乐这可以分几段?每段在说些什么?
2、欣赏后提问:刚才的音乐可以分几段?(两段)
第一段在说什么?(茶女在茶园里采茶)
第二段呢?(蝴蝶也飞来跟茶女做游戏啦!)
三、分段欣赏与游戏表现
(一)欣赏第一段“采茶”部分音乐
1、欣赏前提问:茶女是怎么采茶的呢?我们一起来听听。
欣赏后提问:茶女怎么采茶的?谁能来采采看?(请个别幼儿表现,其他幼儿跟着一起学)
师:我看到你是用大拇指和食指找到一片茶叶摘下来。(动作演示)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1)提问:那我们看不到的茶叶可以怎么采呢?(请幼儿表现拨的动作,一起来学动作)
(2)提问:茶女采茶的时候动作有哪些变化呢?谁来试一试。(请个别幼儿表现高低左右的动作方位变化)
(3)提问:茶女采了这么多茶叶用什么装茶叶呢?(手叉腰当箩筐)
2、幼儿表演采茶动作
师:你们想不想也到茶园里去采采茶呢?(想)那我们轻轻地走到茶园中间找到一棵茶树。(引导茶树有高有低)
(二)欣赏第二段“扑蝶”部分音乐
1、欣赏前提问:第二段谁来了?
欣赏后提问:第二段谁来了?蝴蝶是怎么和茶女做游戏的呢?
2、利用图谱,引导幼儿感受乐句的最后重音。
(1)出示图谱,师随音乐指图谱,引导幼儿感觉乐句的最后重音。
提问:蝴蝶是什么时候停呢?
(2)幼儿扮演蝴蝶随音乐做蝴蝶飞、停动作。
(3)幼儿扮演茶女随音乐用扇子有节奏地扑蝴蝶
3、两人结伴玩游戏:扑蝶
(1)教师引导幼儿商量游戏玩法。
小结游戏玩法:蝴蝶随着音乐飞来飞去,当锣声响起的时候蝴蝶就停在自己身上,这时扇子就轻轻地去扑蝴蝶。
(2)幼儿两两相对,一人当蝴蝶,一人扑蝶,进行游戏。
游戏后评价:游戏时是否听音乐进行游戏,是否遵守游戏规则。
(3)交换角色再游戏一遍。
四、幼儿听音乐完整游戏“采茶扑蝶”
小结:刚才这个游戏玩了什么感觉?回去可以和谁一起玩?我相信你们一定玩得很开心。
五、结束活动:
幼儿手拿小扇子,随“采茶扑蝶”音乐离开。
大班音乐教案《采茶扑蝶》5
设计思路:
福建省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民间歌舞"采茶扑蝶",起源于龙岩市新罗区苏坂乡美山村,迄今已有280多年的历史。作品情节生动有趣,角色形象诙谐,是福建民间艺术中的奇葩。我们结合《纲要》,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在欣赏民间歌舞《采茶灯》的基础上,以音乐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充分体验、感受民间音乐的艺术美。
活动目标:
1、感受民间音乐旋律和情绪,尝试用动作有节奏地表现"采茶"与"扑蝶"的不同内容。
2、倾听音乐会在乐句的鼓点响起时"停"和"扑"。
3、学习遵守游戏规则,体验与同伴相互嬉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课前欣赏龙岩民间歌舞《采茶灯》、初步了解歌舞表现的内容。
2、物质准备:幼儿每人一把小蒲扇、小蝴蝶若干只;图谱一张。
活动过程:
一、律动入室:幼儿随《采茶扑蝶》音乐,手持小扇子走小碎步入室。
二、完整欣赏《采茶扑蝶》音乐,了解AB两段音乐表现的内容。
1、幼儿完整欣赏。
师:茶园里响起了《采茶扑蝶》的旋律,我们一起来听听,这可以分几段?每段在说什么?
2、欣赏后提问:可以分几段?第一段在说什么?第二段呢?茶女是怎么采茶的呢?
三、分段欣赏与游戏表现
(一)欣赏第一段"采茶"部分音乐
1、提问:茶女怎么采茶的?她们是用什么装茶叶的?(引导幼儿学习采茶的基本动作以及高低左右的动作方位变化)
2、幼儿尝试使用扇子随音乐采茶。
(二)欣赏第二段"扑蝶"部分音乐
1、教师拿蝴蝶示范逗幼儿游戏一遍。
提问:第二段谁来了?蝴蝶是怎么和茶女做游戏的呢?
2、利用图谱,引导幼儿感受乐句的最后重音。
(1)出示图谱,师随音乐指图谱,引导幼儿感觉乐句的最后重音。
提问:蝴蝶是什么时候停呢?
(2)幼儿扮演蝴蝶随音乐做蝴蝶飞、停动作。
(3)幼儿扮演茶女随音乐用扇子有节奏地扑蝴蝶
3、两人结伴玩游戏:扑蝶
(1)教师引导幼儿商量游戏玩法。
游戏玩法:蝴蝶随着音乐飞来飞去,当锣声响起的时候蝴蝶就停在自己身上,这时扇子就轻轻地去扑蝴蝶。
(2)幼儿两两相对,一人当蝴蝶,一人扑蝶,进行游戏。
游戏后:游戏时是否听音乐进行游戏,是否遵守游戏规则。
3、交换角色再游戏一遍。
四、幼儿听音乐完整游戏"采茶扑蝶"
1、游戏第一遍:男孩采茶,女孩当蝴蝶
2、游戏第二遍:女孩采茶,男孩当蝴蝶
3、游戏第三遍:请客人老师当蝴蝶,全体幼儿采茶
:刚才这个游戏玩了什么感觉?回去可以和谁一起玩?我相信你们一定玩得很开心。
五、律动出室:幼儿手拿小扇子,随"采茶扑蝶"音乐小碎步律动出室。
大班音乐教案《采茶扑蝶》6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福建民歌的特点,体验音乐所表达的活泼、愉快的情绪。
2、了解舞蹈轻柔的动作、欢快的风格,尝试用动作表现采茶的劳动情景。
3、培养对舞蹈的兴趣及积极参与活动的愿望。
活动准备:
准备扇子、篮子、围裙等小道具。准备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1、教师讲一段简短的故事,引导幼儿借助故事清洁完整欣赏乐曲,感受乐曲的旋律、节奏和情绪。
2、幼儿跟随教师练习采茶的各种动作。
3、引导幼儿根据后半段音乐渐轻的特点,想一想:采茶姑娘最后有没有扑到蝴蝶?
4、启发幼儿围绕故事清洁想象采茶姑娘扑蝶的动作并进行创编,如:看见蝴蝶时高兴的情绪、神情、扑蝶时轻柔的动作,蝴蝶飞走时焦急的神态,追逐蝴蝶时活泼地跳来跳去的情景。
5、启发幼儿分角色创编动作结伴表演,如:有的幼儿当蝴蝶,有的当采茶姑娘,两两相对表演,也可几个幼儿共同围成圈,先采茶后再扑蝶。
6、引导幼儿将创编的动作进行组合,并尝试表演出来。
7、教师帮助幼儿练习,重点突出手腕的动作。
8、引导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动作、方式、道具,边听乐曲边做动作,把想象的内容用动作表现出来,并随时提醒幼儿注意体验美感。
大班音乐教案《采茶扑蝶》7
活动名称:
采茶扑蝶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乐曲旋律,能跟着音乐做采茶、扑蝴蝶等动作,理解舞蹈动作所表达的内容与情感。
2、通过模仿他人、调动生活经验等创编采茶、找蝴蝶、扑蝴蝶等情节动作。
3、注意观察教师的动作,乐意学习同伴创编的动作。
4、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5、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活动准备:
1、蝴蝶饰品
2、头巾
3、多媒体课件:茶山风光图、采茶扑蝶音乐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教师带领学生到茶山旅游,讲述有关茶山的传说。
二、欣赏茶山美景和音乐:
1、多媒体课件展示茶山风光图。
师:人们在茶山上干什么呢?
他们是怎样采茶的?
2、幼儿欣赏采茶扑蝶音乐。
三、幼儿学习第一段动作。
1、幼儿创编采茶动作。
2、教师引导学生丰富采茶动作。
3、师生跟音乐表演采茶一段。
四、幼儿创编第二段动作。
1、教师出示蝴蝶饰品。
师:看,谁来了?(蝴蝶)你想不想和蝴蝶一起玩儿啊?
让我们一起去找蝴蝶吧!
2、 教师引导幼儿创编找蝴蝶动作。
3、 引导幼儿创编扑蝴蝶的动作。
4、幼儿在教师引导下听音乐做第二段动作。
五、 跟蝴蝶一起飞出教室。
教学反思:
在活动开始时,出示的采茶的图片,让幼儿仔细观看是如何采茶的,观察茶树的特点。那如何用舞蹈动作表现采茶呢,这儿我做了一个夸张的动作,左手抱篮子,右手采茶,眼睛到处乱看,故意把采到的茶放篮子外面,惹得孩子们哈哈大笑。同时又巧妙的让幼儿注意:放茶时眼睛要看好,不要把茶叶放。在篮子外面。孩子们表演的很投入。张远皓指着前面说:“老师,前面有好多茶叶呀!快采!”还有的说:“哎哟!采满了,好沉呀!”其中也有较叛逆的孩子在捣乱。李奋飞每次在音乐的第17-18小节,总是别出心裁:“我不要了!太满了!我全倒了!”也许他有自己的想法吧!在跟孩子们表演的过程中,我收获了快乐与微笑!

大班音乐采茶扑蝶教案

活动目标: 1、感受民间音乐旋律和情绪,尝试用动作有节奏地表现“采茶”与“扑蝶”的不同内容。
2、倾听音乐,会在乐句的鼓点响起时“停”和“扑”。
3、学习遵守游戏规则,体验与同伴相互嬉戏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课前欣赏龙巖民间歌舞《采茶灯》、初步了解歌舞表现的内容。
2、物质准备:PPT、幼儿每人一把小纸扇
活动过程:
一、律动进入
1、幼儿随《采茶扑蝶》音乐进入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一起到茶园里去采茶,好吗?
二、完整欣赏《采茶扑蝶》音乐,了解AB两段音乐表现的内容。
1、幼儿完整欣赏。
师:茶园里响起了优美的的旋律,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首音乐这可以分几段?每段在说些什么?
2、欣赏后提问:刚才的音乐可以分几段?(两段)
第一段在说什么?(茶女在茶园里采茶)
第二段呢?(蝴蝶也飞来跟茶女做游戏啦!)
三、分段欣赏与游戏表现
(一)欣赏第一段“采茶”部分音乐
1、欣赏前提问:茶女是怎么采茶的呢?我们一起来听听。
欣赏后提问:茶女怎么采茶的?谁能来采采看?(请个别幼儿表现,其他幼儿跟着一起学)
师:我看到你是用大拇指和食指找到一片茶叶摘下来。(动作演示)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1)提问:那我们看不到的茶叶可以怎么采呢?(请幼儿表现拨的动作,一起来学动作)
(2)提问:茶女采茶的时候动作有哪些变化呢?谁来试一试。(请个别幼儿表现高低左右的动作方位变化)
(3)提问:茶女采了这么多茶叶用什么装茶叶呢?(手叉腰当箩筐)
2、幼儿表演采茶动作
师:你们想不想也到茶园里去采采茶呢?(想)那我们轻轻地走到茶园中间找到一棵茶树。(引导茶树有高有低)
(二)欣赏第二段“扑蝶”部分音乐
1、欣赏前提问:第二段谁来了?
欣赏后提问:第二段谁来了?蝴蝶是怎么和茶女做游戏的呢?(文.章出自屈老师教.案网)
2、利用图谱,引导幼儿感受乐句的最后重音。
(1)出示图谱,师随音乐指图谱,引导幼儿感觉乐句的最后重音。
提问:蝴蝶是什么时候停呢?
(2)幼儿扮演蝴蝶随音乐做蝴蝶飞、停动作。
(3)幼儿扮演茶女随音乐用扇子有节奏地扑蝴蝶
3、两人结伴玩游戏:扑蝶
(1)教师引导幼儿商量游戏玩法。
小结游戏玩法:蝴蝶随着音乐飞来飞去,当锣声响起的时候蝴蝶就停在自己身上,这时扇子就轻轻地去扑蝴蝶。
(2)幼儿两两相对,一人当蝴蝶,一人扑蝶,进行游戏。
游戏后评价:游戏时是否听音乐进行游戏,是否遵守游戏规则。
(3)交换角色再游戏一遍。
四、幼儿听音乐完整游戏“采茶扑蝶”
小结:刚才这个游戏玩了什么感觉?回去可以和谁一起玩?我相信你们一定玩得很开心。
五、结束活动:

采茶扑蝶音乐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采茶扑蝶音乐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采茶扑蝶音乐教案1
采茶扑蝶
设计意图:
劳动创造了人类,同时也孕育出了灿烂的文化,人们在劳动中成长,在劳动中发展。《采茶》正是在劳动中创造出来的一首优美动听的福建民歌。大班幼儿的模仿智力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既能模仿采茶的动作,也能通过自己的观察,模仿蝴蝶的动作。结合优美动听的音乐,通过自己的创编,让孩子体会劳动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民歌的特点。
2、学习采茶舞的基本动作,发展幼儿的模仿智力。
3、学习调整自己的动作与同伴协调一致。
活动准备:
1、乐曲:《采茶》。
2、事先准备能表现采茶情景的图画。
活动过程:
1、请幼儿欣赏乐曲《采茶》。
2、结合有关采茶的图画,讲述舞蹈动作及其所表现的采茶情景。
评析:通过分别欣赏乐曲和采茶的图片,石油获得一种更为形象和直接的知识,有利于对该知识的掌握。
3、示范采茶舞,鼓励幼儿用不同的动作表现采茶、拔树枝、背着茶篮回家等情景。
4、想像蝴蝶出现的情景,讨论如何用舞蹈动作表现。
5、引导幼儿用自己的创意动作表现蝴蝶出现和扑蝶的情景。
评析:幼儿的接受智力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通过上述活动幼儿对采茶已有了一定的经验,于是在这一环节中我们运用幼儿的模仿智力极利用智力让幼儿自己创编动,充分发挥了幼儿的想象了。
6、想象山坡上还有什么昆虫出现,如何用动作表现。
7、将幼儿分成不同的小组,分别担任不同的角色。鼓励幼儿随着音乐有节奏地跳舞。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我们充分利用的是幼儿的创造能力,通过理解、记忆和构思,加上幼儿的合作表演,幼儿对该内容的掌握程度就一目了然了。
活动延伸:
在教师放一些与采茶有关的道具,如茶篮、头巾等,鼓励幼儿在自由活动时间里自由表演。
采茶扑蝶音乐教案2
活动目标:
1。在熟悉歌曲和乐曲的基础上,初步了解玩法与规则,学玩游戏。
2。能注意倾听音乐,跟随音乐进行游戏。
3。感受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简单了解采茶的过程,熟悉歌曲《采茶》。
2。每人右手戴一个标记。
活动过程:
1。复习歌曲与韵律:采茶。
用愉快的情绪演唱歌曲:采茶。
边做动作边唱歌。
2。欣赏乐曲,学习扑蝶游戏。
(1)倾听、初步欣赏扑蝶的音乐。
(2)进一步感受乐曲,学习采茶人扑蝶的游戏方法。
讨论:采茶人是什么时候扑蝴蝶的?扑了几次蝴蝶?
采茶人是怎么扑蝴蝶的?(集体学习扑蝴蝶的动作:看→扑)
尝试做采茶人,随音乐扑蝴蝶。
(3)初步学习蝴蝶的角色动作(用双手做蝴蝶)。
讨论:蝴蝶是怎么飞的?什么时候躲起来的?怎么躲?
跟随音乐尝试用双手做蝴蝶随乐游戏。
两两合作,分别做采茶人和蝴蝶(手部动作),随乐游戏。
(4)进一步学习蝴蝶的角色动作(扮演蝴蝶四散游戏)。
讨论:自己扮演蝴蝶可以怎么飞?怎么躲?
教师做采茶人,幼儿做蝴蝶,四散随乐游戏。
幼儿两两合作,分别做采茶人和蝴蝶,四散随乐游戏。
3。完整随乐游戏:采茶扑蝶。
(1)完整倾听、欣赏音乐:采茶扑蝶。
(2)两两合作,尝试跟着音乐完整地游戏。
民间音乐活动《采茶扑蝶》,乐曲是一首民间有代表性的乐曲,节奏欢快富有表现性适合大班的年龄特点,把它设计成采茶人和蝴蝶的游戏很符合乐曲的情境。体会:
1。分段欣赏乐曲,幼儿感知、探索乐曲中乐段的不同。教师引导幼儿发现乐曲中“叮”的声音,探索如何扑蝴蝶,扑了几次,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
2。熟悉乐曲旋律,尝试分角色玩游戏。游戏有一定的难度,其中有两个不同的角色,为了便于幼儿学习,教师先分别让幼儿熟悉采茶人和蝴蝶的动作,然后由教师做采茶人和幼儿一起游戏。当幼儿熟悉游戏时,教师再退位,由幼儿两两合作玩游戏。
3。难点细化,注重细节。教师用清唱乐谱的方式重点练习难点乐段,同时借助手腕花,让幼儿清楚了解角色动作,便于更快的学习游戏玩法。
采茶扑蝶音乐教案3
活动目标:
1、感受民间音乐旋律和情绪,尝试用动作有节奏地表现"采茶"与"扑蝶"的'不同内容。
2、倾听音乐会在乐句的鼓点响起时"停"和"扑"。
3、学习遵守游戏规则,体验与同伴相互嬉戏的快乐。
4、有感情地学唱歌曲。
5、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课前欣赏龙岩民间歌舞《采茶灯》、初步了解歌舞表现的内容。
2、物质准备:幼儿每人一把小蒲扇、小蝴蝶若干只;图谱一张。
活动过程:
一、律动入室:幼儿随《采茶扑蝶》音乐,手持小扇子走小碎步入室。
二、完整欣赏《采茶扑蝶》音乐,了解AB两段音乐表现的内容。
1、幼儿完整欣赏。
师:茶园里响起了《采茶扑蝶》的旋律,我们一起来听听,这可以分几段?每段在说什么?
2、欣赏后提问:可以分几段?第一段在说什么?第二段呢?茶女是怎么采茶的呢?
三、分段欣赏与游戏表现
(一)欣赏第一段"采茶"部分音乐
1、提问:茶女怎么采茶的? 她们是用什么装茶叶的?(引导幼儿学习采茶的基本动作以及高低左右的动作方位变化)
2、幼儿尝试使用扇子随音乐采茶。
(二)欣赏第二段"扑蝶"部分音乐
1、教师拿蝴蝶示范逗幼儿游戏一遍。
提问:第二段谁来了?蝴蝶是怎么和茶女做游戏的呢?
2、利用图谱,引导幼儿感受乐句的最后重音。
(1)出示图谱,师随音乐指图谱,引导幼儿感觉乐句的最后重音。
提问:蝴蝶是什么时候停呢?
(2)幼儿扮演蝴蝶随音乐做蝴蝶飞、停动作。
(3)幼儿扮演茶女随音乐用扇子有节奏地扑蝴蝶
3、两人结伴玩游戏:扑蝶
(1)教师引导幼儿商量游戏玩法。
小结游戏玩法:蝴蝶随着音乐飞来飞去,当锣声响起的时候蝴蝶就停在自己身上,这时扇子就轻轻地去扑蝴蝶。
(2)幼儿两两相对,一人当蝴蝶,一人扑蝶,进行游戏。
游戏后评价:游戏时是否听音乐进行游戏,是否遵守游戏规则。
3、交换角色再游戏一遍。
四、幼儿听音乐完整游戏"采茶扑蝶"
1、游戏第一遍:男孩采茶,女孩当蝴蝶
2、游戏第二遍:女孩采茶,男孩当蝴蝶
3、游戏第三遍:请客人老师当蝴蝶,全体幼儿采茶
小结:刚才这个游戏玩了什么感觉?回去可以和谁一起玩?我相信你们一定玩得很开心。
五、律动出室:幼儿手拿小扇子,随"采茶扑蝶"音乐小碎步律动出室。
教学反思:
民间音乐活动《采茶扑蝶》,乐曲是一首民间有代表性的乐曲,节奏欢快富有表现性适合大班的年龄特点,把它设计成采茶人和蝴蝶的游戏很符合乐曲的情境。心得体会:
1、分段欣赏乐曲,幼儿感知、探索乐曲中乐段的不同。教师引导幼儿发现乐曲中“叮”的声音,探索如何扑蝴蝶,扑了几次,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
2、熟悉乐曲旋律,尝试分角色玩游戏。游戏有一定的难度,其中有两个不同的角色,为了便于幼儿学习,教师先分别让幼儿熟悉采茶人和蝴蝶的动作,然后由教师做采茶人和幼儿一起游戏。当幼儿熟悉游戏时,教师再退位,由幼儿两两合作玩游戏。
3、难点细化,注重细节。教师用清唱乐谱的方式重点练习难点乐段,同时借助手腕花,让幼儿清楚了解角色动作,便于更快的学习游戏玩法。
采茶扑蝶音乐教案4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民歌的特点。
2、学习采茶舞的基本动作,乐意用舞蹈的形式表现情感。
3、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4、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活动准备:
1、乐曲:《采茶扑蝶》
2、能表现采茶情景的图片或音像资料
活动过程:
1、请幼儿欣赏乐曲《采茶扑蝶》,说说听完之后的感觉。
2、结合有关的图片或音像资料,讲述舞蹈动作及其所表现的采茶情景。
3、示范采茶舞,鼓励幼儿用不同的动作表现采茶、拔树枝、背着茶篮回家等情景。
4、在教师的提示下,想象蝴蝶出现的情景,讨论如何用舞蹈动作表现蝴蝶出现和扑蝶的情景。(如蝴蝶飞得高,蝴蝶停下来,蝴蝶有飞走了等)
5、鼓励幼儿随着音乐有节奏地舞蹈。
教学反思:
民间音乐活动《采茶扑蝶》,乐曲是一首民间有代表性的乐曲,节奏欢快富有表现性适合大班的年龄特点,把它设计成采茶人和蝴蝶的游戏很符合乐曲的情境。心得体会:
1、分段欣赏乐曲,幼儿感知、探索乐曲中乐段的不同。教师引导幼儿发现乐曲中“叮”的声音,探索如何扑蝴蝶,扑了几次,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
2、熟悉乐曲旋律,尝试分角色玩游戏。游戏有一定的难度,其中有两个不同的角色,为了便于幼儿学习,教师先分别让幼儿熟悉采茶人和蝴蝶的动作,然后由教师做采茶人和幼儿一起游戏。当幼儿熟悉游戏时,教师再退位,由幼儿两两合作玩游戏。
3、难点细化,注重细节。教师用清唱乐谱的方式重点练习难点乐段,同时借助手腕花,让幼儿清楚了解角色动作,便于更快的学习游戏玩法。
采茶扑蝶音乐教案5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福建民歌的特点,体验音乐所表达的活泼、愉快的情绪。
2、了解舞蹈轻柔的动作、欢快的风格,尝试用动作表现采茶的劳动情景。
3、培养对舞蹈的兴趣及积极参与活动的愿望。
活动准备:
准备扇子、篮子、围裙等小道具。准备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1、教师讲一段简短的故事,引导幼儿借助故事清洁完整欣赏乐曲,感受乐曲的旋律、节奏和情绪。
2、幼儿跟随教师练习采茶的各种动作。
3、引导幼儿根据后半段音乐渐轻的特点,想一想:采茶姑娘最后有没有扑到蝴蝶?
4、启发幼儿围绕故事清洁想象采茶姑娘扑蝶的动作并进行创编,如:看见蝴蝶时高兴的情绪、神情、扑蝶时轻柔的动作,蝴蝶飞走时焦急的神态,追逐蝴蝶时活泼地跳来跳去的情景。
5、启发幼儿分角色创编动作结伴表演,如:有的幼儿当蝴蝶,有的当采茶姑娘,两两相对表演,也可几个幼儿共同围成圈,先采茶后再扑蝶。
6、引导幼儿将创编的动作进行组合,并尝试表演出来。
7、教师帮助幼儿练习,重点突出手腕的动作。
8、引导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动作、方式、道具,边听乐曲边做动作,把想象的内容用动作表现出来,并随时提醒幼儿注意体验美感。
采茶扑蝶音乐教案6
设计思路:
福建省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民间歌舞"采茶扑蝶",起源于龙岩市新罗区苏坂乡美山村,迄今已有280多年的历史。作品情节生动有趣,角色形象诙谐,是福建民间艺术中的奇葩。我们结合《纲要》,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在欣赏民间歌舞《采茶灯》的基础上,以音乐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充分体验、感受民间音乐的艺术美。
活动目标:
1、感受民间音乐旋律和情绪,尝试用动作有节奏地表现"采茶"与"扑蝶"的不同内容。
2、倾听音乐会在乐句的鼓点响起时"停"和"扑"。
3、学习遵守游戏规则,体验与同伴相互嬉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课前欣赏龙岩民间歌舞《采茶灯》、初步了解歌舞表现的内容。
2、物质准备:幼儿每人一把小蒲扇、小蝴蝶若干只;图谱一张。
活动过程:
一、律动入室:幼儿随《采茶扑蝶》音乐,手持小扇子走小碎步入室。
二、完整欣赏《采茶扑蝶》音乐,了解AB两段音乐表现的内容。
1、幼儿完整欣赏。
师:茶园里响起了《采茶扑蝶》的旋律,我们一起来听听,这可以分几段?每段在说什么?
2、欣赏后提问:可以分几段?第一段在说什么?第二段呢?茶女是怎么采茶的呢?
三、分段欣赏与游戏表现
(一)欣赏第一段"采茶"部分音乐
1、提问:茶女怎么采茶的?她们是用什么装茶叶的?(引导幼儿学习采茶的基本动作以及高低左右的动作方位变化)
2、幼儿尝试使用扇子随音乐采茶。
(二)欣赏第二段"扑蝶"部分音乐
1、教师拿蝴蝶示范逗幼儿游戏一遍。
提问:第二段谁来了?蝴蝶是怎么和茶女做游戏的呢?
2、利用图谱,引导幼儿感受乐句的最后重音。
(1)出示图谱,师随音乐指图谱,引导幼儿感觉乐句的最后重音。
提问:蝴蝶是什么时候停呢?
(2)幼儿扮演蝴蝶随音乐做蝴蝶飞、停动作。
(3)幼儿扮演茶女随音乐用扇子有节奏地扑蝴蝶
3、两人结伴玩游戏:扑蝶
(1)教师引导幼儿商量游戏玩法。
游戏玩法:蝴蝶随着音乐飞来飞去,当锣声响起的时候蝴蝶就停在自己身上,这时扇子就轻轻地去扑蝴蝶。
(2)幼儿两两相对,一人当蝴蝶,一人扑蝶,进行游戏。
游戏后:游戏时是否听音乐进行游戏,是否遵守游戏规则。
3、交换角色再游戏一遍。
四、幼儿听音乐完整游戏"采茶扑蝶"
1、游戏第一遍:男孩采茶,女孩当蝴蝶
2、游戏第二遍:女孩采茶,男孩当蝴蝶
3、游戏第三遍:请客人老师当蝴蝶,全体幼儿采茶
:刚才这个游戏玩了什么感觉?回去可以和谁一起玩?我相信你们一定玩得很开心。
五、律动出室:幼儿手拿小扇子,随"采茶扑蝶"音乐小碎步律动出室。
采茶扑蝶音乐教案7
活动目标:
1、感受民间音乐旋律和情绪,尝试用动作有节奏地表现“采茶”与“扑蝶”的不同内容。
2、倾听音乐,会在乐句的鼓点响起时“停”和“扑”。
3、学习遵守游戏规则,体验与同伴相互嬉戏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课前欣赏龙岩民间歌舞《采茶灯》、初步了解歌舞表现的内容。
2、物质准备:PPT、幼儿每人一把小纸扇
活动过程:
一、律动进入
1、幼儿随《采茶扑蝶》音乐进入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一起到茶园里去采茶,好吗?
二、完整欣赏《采茶扑蝶》音乐,了解AB两段音乐表现的内容。
1、幼儿完整欣赏。
师:茶园里响起了优美的的旋律,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首音乐这可以分几段?每段在说些什么?
2、欣赏后提问:刚才的音乐可以分几段?(两段)
第一段在说什么?(茶女在茶园里采茶)
第二段呢?(蝴蝶也飞来跟茶女做游戏啦!)
三、分段欣赏与游戏表现
(一)欣赏第一段“采茶”部分音乐
1、欣赏前提问:茶女是怎么采茶的呢?我们一起来听听。
欣赏后提问:茶女怎么采茶的?谁能来采采看?(请个别幼儿表现,其他幼儿跟着一起学)
师:我看到你是用大拇指和食指找到一片茶叶摘下来。(动作演示)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1)提问:那我们看不到的茶叶可以怎么采呢?(请幼儿表现拨的动作,一起来学动作)
(2)提问:茶女采茶的时候动作有哪些变化呢?谁来试一试。(请个别幼儿表现高低左右的动作方位变化)
(3)提问:茶女采了这么多茶叶用什么装茶叶呢?(手叉腰当箩筐)
2、幼儿表演采茶动作
师:你们想不想也到茶园里去采采茶呢?(想)那我们轻轻地走到茶园中间找到一棵茶树。(引导茶树有高有低)
(二)欣赏第二段“扑蝶”部分音乐
1、欣赏前提问:第二段谁来了?
欣赏后提问:第二段谁来了?蝴蝶是怎么和茶女做游戏的呢?
2、利用图谱,引导幼儿感受乐句的最后重音。
(1)出示图谱,师随音乐指图谱,引导幼儿感觉乐句的最后重音。
提问:蝴蝶是什么时候停呢?
(2)幼儿扮演蝴蝶随音乐做蝴蝶飞、停动作。
(3)幼儿扮演茶女随音乐用扇子有节奏地扑蝴蝶
3、两人结伴玩游戏:扑蝶
(1)教师引导幼儿商量游戏玩法。
小结游戏玩法:蝴蝶随着音乐飞来飞去,当锣声响起的时候蝴蝶就停在自己身上,这时扇子就轻轻地去扑蝴蝶。
(2)幼儿两两相对,一人当蝴蝶,一人扑蝶,进行游戏。
游戏后评价:游戏时是否听音乐进行游戏,是否遵守游戏规则。
(3)交换角色再游戏一遍。
四、幼儿听音乐完整游戏“采茶扑蝶”
小结:刚才这个游戏玩了什么感觉?回去可以和谁一起玩?我相信你们一定玩得很开心。
五、结束活动:
幼儿手拿小扇子,随“采茶扑蝶”音乐离开。

中班音乐 采茶扑蝶 能做什么游戏

中班音乐活动《采茶扑蝶》(打击乐)(二课时)
活动目标
学习不同的节奏型,尝试创编身体动作来表现不同的节奏
初步学习用乐器进行打击乐
活动准备
乐曲《采茶扑蝶》、乐曲图谱、节奏型卡片、铃鼓和双响筒图片、拍手、拍腿、拍肩、跺脚等示意图 铃鼓、双响筒若干
活动过程
引导部分:教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个模仿游戏《请你学我这样做》,教师分别做拍手、拍肩、叉腰、拍腿、跺脚、摇头、耸肩、手腕花的动作及哭脸、笑脸、酸、甜、苦、辣表情
教师问: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春天的天气暖和了,花开了,草绿了,兔八哥决定邀请小动物去春游。它打电话给米老鼠、唐老鸭、美羊羊、小狗、青蛙博士,一起去游玩,并开了一个热闹的音乐会。今天我们把它们的音乐会搬到中二班,一起来学学吧:
①兔八哥打鼓 ××︳××︳××︳×—︳
②美羊羊吹喇叭 ×××—︳×××—︳××××︳×××—︳
③青蛙博士唱歌 ×××︳×××︳×× ××︳×××
④小狗唱歌 ××︳×××︳×× ××︳×× ×
⑤唐老鸭唱歌 ×·××︳×·××︳×·× ×·×︳×·××
⑥米老鼠唱歌 ×××︳×××︳×××︳×—
教师问: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春天有什么景象?(花儿开了,草儿绿了,树叶发芽了) 谁爱在花丛里玩耍?(蝴蝶)对了,春天里,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乐曲《采茶扑蝶》
教师:这是一首欢快的乐曲,下面我们来学习这首乐曲的节奏。
出示节奏型一:××︳××︳××︳××
出示节奏型二:×× ×× ︳×× ×× ︳
出示节奏型三:× о▏× о▏× о▏× о
出示节奏型四:×— ▏×— ▏×— ▏×— ▏
5.幼儿分别用拍手、拍肩、拍腿、叉腰的方式学习以上节奏型,并配乐进行节奏练习。
6.幼儿分两组进行打击乐活动

除了舞蹈音乐中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与音乐组合,音乐在里面表,在里面的活动?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活动中能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积极参与活动。 能够大胆、独立地运用图标、语言等方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通过欣赏一首乐曲的多种表现形式,感受乐曲所表达的情感。知道相同的音乐,在不同的演奏方式下,能够表达出不同的情绪、情感。 活动准备 电脑多媒体、影音光盘、图表及标记(附后)。 舞曲版:摘自陈美小提琴《康康舞曲》。 歌唱抒情版:剪辑自香港电影《河东狮吼》片断。 交响乐版:选自音乐光碟《世界名曲集》——《地狱与天堂》。 活动过程 1.引入课题,导语。 前两天,老师听到一首好听的音乐,是在手机上有的,好像是……”(播放乐曲) 2.欣赏乐曲,《地狱与天堂》(片断)。 (1)、教师:“这首曲子你们听过吗?在哪里听到过,叫什么名字?” (2)、幼儿欣赏乐曲《地狱与天堂)(片断)。 ①教师:“老师这儿也有3段和这段音乐一样的曲子,我们先叫它《菠菜歌》吧,你们想不想听?” ②讨论: . (a)这3首乐曲听起来一样吗?(实际上3首乐曲曲谱相同,让幼儿笼统的感知,描述同一首乐曲有三种演奏、表现形式上的不同) (b)我们来讨论一下,所听的3段曲子有什么不同? 我们先看看在速度上这3段曲子有什么不同点?(有的快,有的慢……)再看看在强弱上它们有什么不同?(有的听上去声音很强,让人觉得有点吵;有的听上去较柔弱,让人听得很舒服……) 最后看看所听3段音乐在感觉上有什么不同?(有的音乐听过后让人很开心,想笑;有的音乐昕上去让人很兴奋,想跳舞;有的音乐听上去感觉很温柔,很抒情……) (3)、幼儿再一次完整地欣赏乐曲。 ①介绍图表和卡片,幼儿了解使用的方法。 教师:“下面,我们听这3段音乐玩一个好玩的游戏。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张卡片,在这张卡片的反面有许多符号图标,我们现在一段一段地按顺序来欣赏这三段不同的音乐,请你在听过音乐以后,在卡片反面选择一张你认为最能够表现这段音乐的符号图标,贴在正面代表那段乐曲的号码和格子里面。”幼儿教育网() ②幼儿逐段欣赏乐曲,分别根据三段乐曲的风格选择一张相应的图标贴在卡片正面的格子里。 (a)鼓励幼儿根据自已的感受,独立地选择图标,不受其他人的影响。 (b)幼儿根据自己选择的图标,大胆地表述自己选择这张符号图标I撤理由,并能够和大家交流对每一段曲子的感受。 ③播放3段乐曲,让幼儿逐段验证乐曲风格和自己的感受是否一致。 (4)、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再次讨论: ①教师:“我们都能听出这3段曲子能够给人不同的感觉,那我们来讨论一下,这3段曲子比较适合在什么时候听呢?”(快的曲子,适合在购物、锻炼的时候昕;抒情的曲子,适合在睡觉前或者伤心的时候听;节奏很强的曲子,适合跳舞;幽默的曲子在难受、伤心的时候听……) ②幼儿再次欣赏音乐与音像画面,验证自己的讨论结果是否正确。 3.了解乐曲的作者,欣赏乐曲最初的演奏风格。 “这段乐曲,人们给它起了好多名字。我们听到它时,因为里面有‘我是一棵菠菜’的歌词,我们就叫它《菠菜歌》;当它用来给别人跳舞时,名字又叫做《康康舞曲》;其实,这首乐曲真正的名字叫《地狱与天堂》,它是由法国的一名叫奥芬·巴赫的作曲家写出来的。后来人们觉得这首曲子非常好听,就把它变化成不同的节奏和风格,在不同的场合进行演奏,给人们带来了不同的感觉。现在,你们想听听这首乐曲最初是怎样演奏的吗?” 4.边欣赏音乐,边做游戏。 (1)、这首乐曲真是好听,我们一起来边听音乐,边玩个游戏放松一下吧。 (2)、请幼儿在3段不同风格的乐曲中,选择1段进行游戏(唱歌或者跳舞)。 5.讨论过程中,感受音乐。 引导幼儿注意在前面的讨论过程中,别人与自己不同的感受和观点,明白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各人对音乐的感受是不同的。 (每个人对音乐的感受其实是不一样的,比如:你们在难受的时候,想听幽默的音乐让自己笑起来,而有的人可能更愿意听一些抒情的音乐,让自己好好放松心情……) 作品分析 这首由法国作曲家写作的交响乐曲,旋律欢快、活泼,经后人的'改变后,广泛运用于舞蹈、影视作品及电子音乐产品中,为人们欣赏、接受和传唱。本次欣赏活动中所采用的这段音乐的三种表现形式,分别具有抒情、摇滚、幽默的风格,特点鲜明,接近幼儿的感知经验,有利于幼儿感受和表达,并能较好地进行交流。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图谱,学习秧歌的基本步伐和简单动作。 2.知道秧歌是汉族的一种传统特色舞蹈,感受秧歌热闹、喜悦的舞蹈特性。 3.乐意主动参与学习和表演活动,体验舞蹈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秧歌舞录像、音乐资料。 2.秧歌道具手巾花、绸带等。 3.秧歌舞图片、十字步图谱、秧歌动作分解图谱 活动过程: (一)看图片,激发幼儿兴趣。 1.展出秧歌舞的图片,让幼儿欣赏。 教师:老师带你们去个非常热闹的地方,看看那里的人们在干什么? 2.幼儿自由欣赏图片,模仿动作。 教师:他们在干什么呀?你可以学一学他们的样子。 (二)欣赏《秧歌舞》,了解它是我国汉族的一种传统特色舞蹈。 1.教师介绍秧歌舞,丰富幼儿知识。 教师:有谁知道这种舞蹈叫什么名字?你愿意学一学他们的样子吗? 2.欣赏《秧歌舞》录像,感受浓郁的民族风情。 教师:老师还带来了这些叔叔阿姨跳舞的录像呢,想看吗? (三)学习《秧歌舞》 1.回忆录像内容,介绍自己最喜欢的动作。 教师:叔叔阿姨跳得真好啊!你特别喜欢哪一个动作?请你来学一学。 2.了解十字步是秧歌舞最基本的步伐,结合图谱练习。 教师:学习秧歌舞有一个秘诀,(神秘地告诉幼儿)那就是十字步。 3.幼儿选择动作的分解图谱,自由模仿跳秧歌舞。 教师:请你选自己喜欢的动作,看着图谱来学一学秧歌舞。学会了一个动作还可以换另一个学一学。 4.对于能力差的幼儿给予帮助,还可以建议他们看着电脑视频模仿。 教师:如果你遇到看不懂的,可以问一问其他小朋友或老师,也可以请教一下电脑博士。 (四)自由表演秧歌舞 1.引导幼儿大胆在集体面前表现。 教师:你学会秧歌舞的动作了吗?谁愿意把自己学会的动作和一下? 2.请大胆表现的幼儿当小老师,教大家学习动作。 教师:还有谁也学会了这个动作?你们一起来表演看看。没学会的小朋友可以跟他们再学一学。 3.配合道具,集体表演秧歌舞。 教师:秧歌舞会开始啦,让我们一起跟着音乐舞起来吧! 活动延伸: 游戏活动:将秧歌舞的稠带和手绢花投放至表演区,幼儿继续表演秧歌舞。 创编活动:引导幼儿创编秧歌舞动作,并画出动作图谱,模仿。 家园活动:利用络视频资源,让孩子了解更多的民族风情。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 篇3 摘要: 一、创设情境导入活动; 二、欣赏,熟悉歌曲,理解歌词; 三、分析讨论,学习切分音,练习歌曲节奏型; 四、演唱歌曲。 关键词: 夏天;雷雨;切分音;歌曲图谱。 作者简介: 姓名:关玉婷 单位:关山幼儿园 出生年月:1992年8月4日 邮政编码:430074 性别:女 民族:汉 详细通讯地址:武汉市东湖高新区新竹路关山幼儿园 正文: 目标:1、通过歌曲感受夏天雷雨的自然现象。 2、知道切分音,学习并掌握切分音的节奏和唱法。 3、能记忆歌词内容,用不同的力度来演唱歌曲。 准备:1、幼儿有雷雨自然现象的相关知识。 2、歌曲ppt,闪电、打雷、雷雨的音效,歌曲内容图谱一份,问答标志两个。 3、歌曲节奏型一张,切分音节奏型一张。 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活动。 1、设置情境幼儿进入场地。 2、复习歌曲《大雨和小雨》。 3、播放闪电、打雷、雷雨音效,吸引注意力,提问引导幼儿说一说听到了什么。 二、欣赏,熟悉歌曲,理解歌词。 1、播放歌曲《夏天的雷雨》ppt,幼儿欣赏歌曲。 师:我们一起来听一首好听的歌曲,看看能不能从歌曲里找到答案。 2、师示范唱,引导幼儿记忆歌词。 师有感情的演唱一遍歌曲,并提问:"你们刚才听到了什么?"(请幼儿自由回答) 3、出示图谱,帮助幼儿理解记忆歌词内容。(用一个图谱代表一句歌词) (1)根据幼儿回答出示歌词图谱,并解释图标代表含义。 (2)幼儿再次听音乐,重组图谱顺序,帮助幼儿记忆歌词顺序。 三、分析讨论,学习切分音,练习歌曲节奏型。 1、出示节奏型图谱,练习熟悉节奏型。 2、引导幼儿认识切分音,学习切分音的节奏型。 (1)知道切分音的节奏特点,出示苹果图卡帮助幼儿理解并练习切分音节奏。 (2)用拍手的形式练习切分音。 (3)用歌词内容带入节奏练习切分音。 3、根据图片节奏型练习歌词。(引导幼儿发现歌曲特点:问答式,第一段提问,第二段是回答。) 四、演唱歌曲。 1、分段学唱歌曲,强调唱"一闪闪""哗啦啦"时用响亮的跳音。唱"轰隆隆"时声音大而有力。 2、教师弹琴带幼儿整首学唱歌曲,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3、教师与幼儿用一问一答形式演唱歌曲。 4、幼儿分组用一问一答形式演唱歌曲。 5、尝试自由结伴用问答形式演唱歌曲。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用肢体动作表现劳动的情景,感受音乐的节奏、力度变化,体验搬新家的快乐。 活动预备: 1、与主题相关的经验(略) 2、多媒体课件、音乐录音 活动过程: 1、唱唱跳跳 律动《大头儿子小头爸爸》 “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最近碰到一件很兴奋的事儿,让我们听着音乐表演他们兴奋的样子吧!” 2、说说做做 (1) 出示幼儿作品,引出搬新家。 “你们猜猜,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为什么这么兴奋?” (2)出示乱糟糟的家画面,引发大扫除愿望。 “我们跟着音乐来进行大扫除吧!”(幼儿跟着音乐用动作表现劳动的情景) (3)个别动作的解析 如:擦窗--解析空间和姿态 吸尘器--解析肢体表达的不同方式 拖地板--提升生活经验 教师用哼唱形式小结:(出示收拾干净的房间)我们今天大扫除,真呀真兴奋。你擦窗来我拖地,房间变干净。 (4)(出现搬家卡车画面,引出搬家情景) “猜猜先搬什么?”--听低沉、缓慢的音乐,讨论怎样表现搬大大、重重的东西。 “再搬什么?”--听轻快、跳跃的音乐,讨论表现搬小小、轻轻东西的动作。 教师以哼唱形式小结:(出示漂亮的新家)你搬我搬大家搬,家具放整洁。大家一起来劳动,新家更漂亮。 (5)教师表演舞蹈。 3、唱唱乐乐 夸夸唱唱《我们的新家》。 今天的这个音乐活动是从“我爱我家”的主体背景下生成出来的,在整个主体的进行中,我们为孩子们创设的是一种家的感受,爱的体验。我认为音乐活动就一定要让孩子感到开心,要通过多种形式来让孩子体验主题,丰富情感。因此,我创设了一个大头儿子小头爸爸这样一个孩子们耳熟能详的情景动态作为本次活动的载体。比如:开始部分的律动,第一段是个体动作,第二段则基本上是双人的动作,这些亲一亲、抱一抱、跷跷板的动作都能在平常孩子们与父母的生活中找到痕迹,所以以这个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的情节来贯串整个活动,可以更自然的激发孩子们对家人,对亲情的认知和体验。 那么,在具体的设计上,我也有自己的一些具体设想。 一是在音乐活动中如何让孩子表现动态、经验和动作呢?所以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我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来让孩子们有各种表现的机会和形式,比如:我选择了擦窗、吸尘器、拖地板这几个动作进行解析的时候其实是有明确的指向性的。擦窗的动作解析相对集中于空间和动态的表现;吸尘器的动作解析相对集中于肢体动作的表现;而拖地板的动作解析则相对集中于生活经验的表达。我想通过空间动态、肢体动作、经验表达着几个不同的辐射面丰富孩子们表现的经验。 二是我觉得音乐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能找到音乐的落脚点和联系点。比如:我们的心情愉快的时候、做家务的时候都会不由自主地哼唱不知名的曲调,我们之间挥敲击出一连串的声响等等,所以今天我们又把听辨音乐作为一种单纯的音乐元素来出现,而是结合了平常的劳动经验,将重点放在经验和动作的互补上,将节奏、力度的变化通过搬场来呈现,通过生活经验表现出来。比如:听辨沉重、轻便的音乐形象,猜一猜搬场车上有什么?还有些什么?让孩子将对音乐的感受力与实际的物体相结合,使物体形象和音乐形象产生联系,通过二者的匹配来表现听辨的感受。 最后,选用吉祥三宝的伴奏,结合孩子们的热点,将以前我们曾经夸夸我们的教室、夸夸我们的好朋友的经验迁移到今天的夸夸我们的新家,再一次推进孩子的情感的萌芽和亲情体验,最终还是回到爱的感受这个主题上来。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欣赏黄梅戏,感知黄梅戏清新婉转的曲调。 2.学会哼唱黄梅戏的曲调,能大胆地把诗歌改成黄梅戏进行演唱。 3.喜欢黄梅戏,体验表演的快乐。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活动准备: 1.《谁料皇榜中状元》视频、伴奏。 2.幼儿已学会儿歌《我家小池塘》。 活动过程: (一)欣赏《谁料皇榜中状元》,初步感知黄梅戏清新婉转的曲调。 教师:你们喜欢看表演吗?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段好看的表演。 教师:你看到了什么表演?你知道这是什么戏曲吗?刚才这个演员是怎么唱的? (二)学唱黄梅戏曲调,能跟着旋律哼唱。 1.跟着视频学一学黄梅戏的曲调。 教师:她表演得好吗?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唱一唱吧! 2.能用"啦"来哼唱黄梅戏。 (三)用黄梅戏的曲调演唱诗歌:《我家小池塘》 1.回忆诗歌,尝试改编。 教师:黄梅戏真好听,可以用我们学过的诗歌来编吗? (1)复习诗歌,能跟着图谱有节奏的朗诵。 (2)尝试改编。 教师:这首诗歌真美,你能把它唱成黄梅戏吗?我们来试试。 2.大胆演唱《我家小池塘》 (1)幼儿尝试学唱。 (2)教师范唱。 (3)完整学唱。 (4)难点练习。 (5)大方表演。 教师:嗯,真像小演员,我们再表演给客人老师看看。 (四)提出要求,结束活动。 教师:客人老师给我们鼓掌,高兴吗?这首诗歌《我家小池塘》还有两段呢,我们回去以后把它唱给更多的人听。 活动延伸: 区角游戏:提供演出戏服,能在表演区自主表演。 家园合作:与父母一起搜集各种戏曲,了解中国的戏曲文化。 活动反思: 孩子们能够体会到《我家小池塘》这首诗歌所带来的美,更突出了小池塘的美丽,同时也激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这首诗歌读起来也非常的爽口。非常适合大班幼儿学习。 整个活动分成三大环节,第一环节是观察图片,分段梳理,初步感知诗歌;第二环节是完整学习,多种形式朗诵;第三环节是绘画讲述,诗歌创编。各个环节是环环相扣,衔接紧凑,逐层递进。这首诗歌的创编比较难,因为要同时创编两个,所以,我根据我们大班幼儿的实际,没有一下子让幼儿进行创编,而让幼儿先画,有一个铺垫,再进行创编,我觉得非常适合幼儿的特点。 紧接着我又问:“这么美的池塘,白天除了小鸟和彩云来照相,还会有谁和谁来照相。晚上,又有谁和谁悄悄捉迷藏呢?”在教师的提醒下,大部分幼儿的画也完成了,我又要求幼儿用诗歌里的话说一说。又给了孩子一次讲述的空间,鼓励孩子用较连贯的语句,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对于表述不太清的孩子委婉的给以引导,用清楚规范的语句反馈给他。通过对部分幼儿创编讲述,幼儿有了一定的创编兴趣。最后再鼓励幼儿和教师一起进行完整的创编活动。 通过本节活动下来,我感觉语言活动是非常带有童趣的,不是那么的乏味。同时中我也渗透到了科学以及艺术领域,如科学领域中让家长配合活动进行观察:“水中的倒影”让幼儿验证推理的合理性;在朗读诗歌的时候也为诗歌配上了相应的音乐,增添了诗歌的艺术效果,以及在创编活动中进行绘画,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等。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在引导幼儿用肢体表达刷子特征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音乐活动的愉悦。 2、在聆听不同乐曲性质的过程中,提升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活动准备】 各种各样的刷子、音乐。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教师与幼儿共同跳“我爱洗澡” 二、开刷子舞会,幼儿学习用各种动作表现刷子的特征。 1、出示刷子,引起幼儿的兴趣。幼儿玩刷子。 “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哎,今天我的洗刷刷专卖店开业了,店里面专门卖各种各样的刷子,欢迎大家来参观。” 2、幼儿玩刷子。 3、讨论刷子的用途,学习用刷子的动作。 幼儿回答问题并做出动作。 三、通过小锅刷与雨刷的不同音乐的体验,幼儿感受音乐节奏的快与慢。 1、教师随三拍子音乐做小锅刷转圈动作。 2、幼儿猜老师表演的是哪一种刷子,并展示动作。 3、幼儿随音乐来舞蹈。“你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转圈圈。” 4、幼儿尝试正反转圈。 5、“小朋友,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刷子呢?”“你知道小雨刷是怎么工作的吗?”幼儿编雨刷的动作,并集体学习。 6、幼儿随喜刷刷的音乐表演小雨刷的动作。 7、请个别动作较好的幼儿上来表演。 8、比较不同“这个洗刷刷的音乐跟我们刚才听的小锅刷的音乐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四、刷子宝宝找朋友与客人老师一起舞蹈。 “刷子宝宝很能干,也很愿意帮助别人,现在请刷子宝宝去找你的好,朋友,两个好朋友在一起,互相刷,看哪个刷子宝宝跳得最棒。”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肢体动作,道具等感应节奏短短短短长。 2.感受乐曲活泼,欢快的特点,体验音乐游戏的乐趣。 重点难点: 1.通过肢体动作,道具等感应节奏短短短短长。 2.感受乐曲活泼,欢快的特点,体验音乐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知道锯木头的工具,方法。 2.音乐CD,纱巾,钢琴。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师: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去森林走一走,看一看森林里有很多小动物,让我们一起来向它们问好吧!先听一听老师是怎样和小动物问好的?(小牛下午好.....等)。 2.师:你们看明白老师是怎样问好了吗?现在请你们来问好其他的动物。 二、基本部分: (一)肢体感应节奏“咿呀咿呀哟” 1.幼儿完整地感受乐曲。 2.挥手游戏,再次感应完整乐曲。 3. 师:这个“咿呀咿呀哟”可调皮了,有时出来和我们玩游戏,有时藏起来不见了。现在我们仔细听听,它一出现的时候,挥你的小手。 4.创编动作 5.师:除了小手,还有身体的哪个部位可以和“咿呀咿呀哟”玩游戏?” (二)道具感应节奏短短短短长 1.运用纱巾感应节奏短短短短长。 (1)出示纱巾,引导幼儿将纱巾变成一把锯子。 (2)用纱巾练习锯木头的本领。 2.通过游戏感应节奏短短短短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