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知道苏轼踏上海南这块土地时写下的第一首诗?大意是表现诗人携着妻子儿女远道来琼的辛苦及失意的。
罗浮山下四时春(曾枣庄)苏轼于元皊8年(1093)9月出知定州。在苏轼知定州期间,朝廷政局进一步发生变化。御史赵挺之等又搬出苏轼所撰的贬斥吕惠卿的敕文,弹劾他“诽谤先帝”。
于是,哲宗于绍圣元年4月把苏轼贬知英州(今广东英德)。苏轼在《被命南迁途中寄定武同僚》中感叹道:
人事千头及万头,得时何喜失时忧。
只知紫绶三公贵,不觉黄粱一梦游。
适见恩纶临定武,忽遭分职赴英州。
南行若到江干侧,休宿浔阳旧酒楼。
紫绶,系官印的丝带。恩纶,皇帝的诏令。“适见恩纷临定武”
是指哲宗不久前还曾派人到定州“赐日历”,“赐衣袄”给他;而现在却突然受到“落两职,降一官”(“分职”)的惩处而被远谪英州。浔阳楼在江西九江,是白居易贬官的地方。苏轼怕触景伤情,因此说“休宿浔阳旧酒楼”。
苏轼头年赴定州任时,风沙很大,未曾看清太行山。这次贬官赴岭南途中,天气晴朗,西望太行,草木可数。他不禁想起,韩愈从贬所北还,经过衡山,天气由阴转晴;这次自己途经太行东麓,天气也很晴朗,是否意味着“吾南迁其速返乎”?于是苏轼写道:“逐客何人著眼看,太行千里送征鞍。未应愚谷能留柳,可独衡山解识韩?”(《临城道中作》)后两句的意思是说,他不会像柳宗元那样长期留贬所(愚谷),而会像韩愈那样很快从贬所回来,因为难道只有衡山才了解韩愈吗?太行山不也同样了解我苏轼吗?但后来的事实证明,他的这种美好愿望又落空了。苏轼在赴贬所途中,作了很多纪行诗,抒发他的抑郁心情。他时而后悔奔走官场:“宦游岂不好,毋令到千锺”(《过高邮寄孙君子》);有时又自我宽解:“莫言西蜀万里,且到南华一游”(《见长芦天禅师》);时而感叹人间的坎坷不平:“且并水村欹侧过,人间何处不砏岩”(《慈湖峡阻风》);有时又深感人生如梦:“四十七年(自十二岁父亲苏洵游天竺寺以来已四十七年)真一梦,天涯流落泪横斜。”(《天竺寺》)。他在经过洞庭湖时,写了一首《南康望湖亭》,更是感慨万千:
八月渡长湖,萧条万象疏。
秋风片帆急,暮霭一山孤。
许国心犹在,康时术已虚。
岷峨家万里,投老得归无?
前四句着重写景而景中有情,一派萧条的秋天景象正反映了他凄凉的心情。后四句着重抒情,报国心存,救国无术,岷峨远隔,垂老难归。
苏轼这时已年近六旬,千里迢迢赴贬所,途中的艰难困苦是不难想象的。可贵的是他在感叹个人艰难时,并没有忘记民间疾苦。他在《过汤阴市,得豌豆大麦粥,示三儿子》一诗中写道:“朔野方赤地,河濡但黄尘。秋霖暗豆漆,夏旱馰麦人。”在灾情这样严重的情况下,有豌豆大的麦粥吃就不错了,就算山珍海味了。他安慰儿子说:“逆旅唱晨粥,行庖得时珍。”苏轼在途中还曾上书哲宗,要求从小路赴贬所。他说他自闻命以来,忧悸成疾,两目昏花,仅辨道路,左手麻木,右手无力,六十之年,发白齿落。加之他平时不会安排生活,所得俸禄,随手用尽。他说他本想走陆路,日夜奔驰,快点到贬所,但由于疾病这样重,经济也困难,英州来接他的人未到,定州送他的人又不肯再往前,自己又无钱雇人买马。他说:“臣若强衰病之余生,犯三伏之毒暑,陆走炎荒四千余里,则僵仆中途,死于逆旅之下,理在不疑。”他希望哲宗“念八年经筵之旧臣”,允许他舟行赴英州(《《赴英州乞舟行状》)
苏轼在赴英州途中,就担心会有“后命”:“言者尚纷纷,英州之命,未保无改。”(《与孙子发书》)果不出他所料,他还未到英州,8月又被贬为远宁军节度副使(宋代,节度使是无权的虚衔),惠州(今广东惠阳)安置。他在《与程德孺书》中说:“老兄(自指)罪大责薄,未塞公议,再有此命(指再贬惠州)。兄弟俱窜,家属流离(苏轼已命长子苏迈带领全家去常州就食,自己带着三子苏过,侍妾朝云赴贬所),污辱亲旧。然业已如此,但随缘委命而已。” 苏轼深受老庄思想影响,确实善于“随缘委命”。他在《十月二日初到惠州》一诗中写道:
仿佛曾游岂梦中,欣然鸡犬识新丰。
吏民惊怪坐何事?父老相携迎此翁。
苏武岂知还漠北,管宁自欲老辽东。
岭南户户皆春色,会有幽人客寓公。
这首诗有三点值得注意。一是“吏民惊怪坐何事”,借以表达他是无罪被逐。二是借苏武、管宁表明他作好了长期贬谪的思想准备。苏武,汉武帝时人,出使匈奴,十九年不得返汉。
管宁,三国时人,汉末避乱辽东,三十七年始归。三是以随缘自适的思想安慰自己。新丰,陕西临潼东北有新丰镇。汉高祖刘邦是丰邑(江苏丰县)人,建都长安后,其父思归,刘邦就在这里仿照丰邑改筑城寺街里,并把丰邑之民迁来,故叫新丰。
广东也有新丰县,在惠州之北。苏轼虽然是“初到惠州”,但觉得“仿佛曾游”,连新丰的鸡犬似乎都是老相识,为自己的到来高兴。这里的父老都手牵手地来欢迎自己,以“岭南万户酒”款待自己;自己也就没有必要为贬到这里难过了。他未到惠州时,就有人为他介绍“惠州风物之美”:
江云漠漠桂花湿,海雨悠悠荔子然。
闻道黄柑常抵鹊,不容朱橘更论钱。
(《舟行至清远县见顾秀才》)
苏轼到达惠州后,更觉得惠州风物,确实名不虚传: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黄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惠州一绝》)
他每到一地,都会对那里产生深厚的感情。
苏轼在惠州先后住过三个地方:合江楼、嘉皊寺、白鹤峰。
他在《迁居》诗序中说:
吾绍圣元年十月二日至惠州,寓居合江楼。是月十八日,迁于嘉皊
寺。2年3月19日,复迁于合江楼。3年4月20日得归于嘉皊寺。时方卜筑白鹤峰之上,新居成,庶几其少安乎?
《迁居》诗写道:
前年家水东,回首夕阳丽。
去年家水西,湿面青雨细。
东西两无择,缘尽我辄逝。
今年复东徙,旧馆聊一憩。
已买白鹤峰,规作终老计。
苏轼初到惠州住在合江楼,即惠州东门楼。楼位于东江、西江汇合处,海山葱胧,江流环抱,秋风初凉,百鸟合鸣,有如仙境。他在《寓居合江楼》诗中说:
海山葱胧气佳哉,二江合处朱楼开。
蓬莱方丈应不远,肯为苏子浮江来。
苏轼在这里住了不久,就迁居嘉皊寺松风亭。苏轼以前赴黄州贬所,经过湖北麻城的春风岭,遇上梅花盛开。这次贬官惠州,住在嘉皊寺松风亭又遇上梅花盛开。苏轼在《十一月二十六日松风亭下梅花盛开》诗中写道:
春风岭上淮南村,昔年梅花曾断魂。
岂知流落复相见,蛮风谯雨愁黄昏。
苏轼贬官惠州,一住又是几年,他深感“中原北望无归日”,就开始作长远打算。他在白鹤峰买了几亩地,筑屋二十来间,凿井四十来尺深,并栽上各种果木。他对果木树秧的要求是不大不小,太大不易栽活,太小又怕等不到果木成林,自己就死了。
苏轼在惠州期间总的来说还是比较安闲自在的。“罗浮山下梅花村,玉雪为骨冰为魂。
……天香国艳肯相顾,知我酒熟诗清温。”(《再韵松风亭下梅花盛开》)——这是在赏梅:“烂煮葵羹斟桂醑(美酒),风流可惜在蛮村。”(《新酿桂酒》)——这是在酿酒;“初日下照,潜鳞俯见。意钓忘鱼,乐此竿线。”(《江郊》)——这是在垂钓。苏轼偶尔也曾访僧会友,惠州太守詹范对苏轼很好,曾携酒拜访苏轼,可能还在经济上帮助过他:“酒材已遣门生致,菜把尚叨地主恩。”(《新酿桂酒》)又说:“欲求公瑾一穂米,试满庄生五石樽。”(《惠守詹君见和,复次韵》)循州(今广东龙川)太守周彦质也曾在经济上帮助过苏轼:“未敢扣门求夜话,时叼送米续晨炊。知君清俸难多辍,且觅黄精与疗饥。”(《答周循州》)苏轼在惠州期间,他的表兄程正辅为广州提刑,曾到惠州看望他:“我兄清庙器,持节瘴海头。……人言得汉吏,天遣活楚囚。惠然再过我,乐哉十日留。”(《闻正辅兄将至,以诗迎之》)在程正辅到达惠州后,他们曾一起游白云山、香积寺等名胜。总的来说,苏轼在惠州还过得不错:“风土食物不恶,吏民相待甚厚。”(《答陈季常》)
苏轼每次贬官皆多因文字得罪。苏轼在惠州时,“子由(苏辙)及诸相识皆有书,痛戒作诗”;苏轼也深感“其言切至,当焚砚弃笔,不但作而不出也。
不忍违其忧爱之意,遂不作一字。”(《与程正辅书》)但是作为一个关心国事,关心民间疾苦的文人,苏轼很难做到这点。他在惠州期间,仍作了很多诗文。在这些作品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的《荔支叹》
十里一置飞尘埃,五里一堠兵火催。
颠坑仆谷相枕籍,知是荔支龙眼来。
飞车跨山鹘横海,风枝露叶如新采。
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
永元荔支来交州,天宝岁贡取之涪。
至今欲食林甫肉,无人举觞酹伯游。
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臡。
雨顺风调百谷登,民不饥寒为上瑞。
君不见武陵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笼加。
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
吾君所乏岂此物?致养口体何陋耶!
洛阳相君忠孝家,可怜亦进姚黄花!
这首诗的前十六句是揭露汉唐官僚争献荔支、龙眼的丑态。他们十里五里密设驿站(置堠),快马奔驰,尘土飞扬,催征荔支,急如兵火,弄得人倒马毙,尸骨成山。车马跨山越岭,就像猛鹘横海一样急速;荔支运到京城,枝叶风露犹存,好像刚从树上采下来一样。这些家伙为了赢得“宫中美人一破颜”,不惜弄得人民“颠坑仆谷相枕籍”,“惊尘溅血流千载”。
从东汉和帝永元年间交州(今广东西南部)贡荔支起,到唐玄宗天宝年间涪州(今四川涪陵)贡荔支,人们只知痛恨以贡荔支固宠的奸相李林甫,却没有人纪念汉和帝时上疏反对贡荔枝的唐伯游。也就是说,人们虽然痛恨暴政,但敢于效法直臣、反对暴政的人却太少了。这些话显然是有感而发。苏轼希望老天爷怜悯老百姓,不要出产那些成为老百姓祸害(“疮臡”)的珍贵物品(“尤物”),只要风调雨顺,百谷丰登,民无饥寒,就是最大的祥瑞了。这些话表现了苏轼对人民的深切同情,对荒淫腐朽的统治者的极端不满。
诗的后八句直接揭露本朝官僚的“争新买宠”,指名道姓揭露的就有三人。一是“前丁”,指宋真宗时的宰相丁谓,他开始以福建武夷山的初春芽茶(“粟粒芽”)进贡。二是“后蔡”,指北宋书法家蔡襄,他在宋仁宗时,曾造小片龙茶进贡。
三是“洛阳相君”,指历仕真宗、仁宗的钱惟演,他的父亲吴越王钱?归顺宋朝时,宋太宗曾称赞他“以忠孝而保社稷”,故称“忠孝家”。钱惟演作洛阳留守时,开始设驿站,向宫廷进贡牡丹珍品“姚黄花”。苏轼曾把钱惟演这种行为叫做“宫妾爱君之意”,并说“洛花有识,鄙之”(《仇池笔记》卷上《万花会》)。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斗品充官茶”一句,苏轼在这句下自注说:“今年闽中监司乞进斗茶,许之”。所谓“斗茶”,“斗品”,是指参加比赛的高级茶;“充官茶”即充贡茶。如果哲宗没有接受这种“斗茶”,还可说这些话仅仅是指责“闽中监司”;但哲宗“许之”,这“致养口体何陋耶”(一心在口体上下功夫是何等鄙陋),就无异于直斥哲宗了。在封建时代,敢于直接揭露本朝大臣,甚至揭露当今皇上,这是需要勇气的。
苏轼是很关心民事的人,在贬官惠州期间,他“率众为东西二桥,以济病涉者。”(《东坡先生墓志铭》)在惠州城东江水合流处原有桥,但久已废坏,老百姓靠小舟渡河,十分艰难,经常淹死人:“嗟此病涉久,公私困留稽。……不知百年来,几人陨沙泥!”罗浮山道士邓守安主张用四十只船作浮桥,随水涨落,叫东新桥。桥修好后,大大方便了群众:“岂知涛澜上,安若堂与闺。往来无晨夜,醉病休扶携。”惠州西面有丰湖,又叫西湖。苏轼一生到过三处西湖:“三处西湖一色秋,钱塘(杭州西湖)颍水《颍州西湖)更罗浮(惠州西湖)。东坡原是西湖长,不到罗浮便得休?”(杨万里《游西湖》)丰湖原有长桥,屡作屡坏。
栖禅院的和尚用“白蚁不敢跻”的石盐木建桥,“坚若铁石”,非常牢固。为修这两座桥,苏轼捐了一条犀带;他的弟媳苏辙之妻也把自己入宫所得的赏赐用来“助施”。桥修好后,群众非常高兴:“父老喜云集,箪壶无空携。三日饮不散,杀尽西村鸡”(《两桥诗》)。
广州同杭州一样,近海,饮水咸苦,只有有钱有势之家才能饮刘王山的井水。道士邓守安主张把离广州二十里的蒲涧山滴水岩的水引入广州城中,解决居民的饮水问题。苏轼很赞成邓的主张,并积极向当地官吏建议施行。惠州驻军缺乏营房,军队散居市井,骚扰百姓,苏轼又建议修营房三百间。为了减轻漕运,当时收税要钱不要米,岭南闹钱荒,苏轼又主张百姓纳税交钱交米“并从其便”。总之,正如宋人费衮《梁溪漫志》所说:“凡此等事,多涉官政,亦易指为恩怨。而坡公行之不疑,其勇于为义如此!谪居尚尔,则立朝之际,其可以生死祸福动之哉!”
苏轼本来“家有数妾”,但近几年来“相继辞去”,只有朝云随他来到惠州贬所。苏轼在《朝云诗》中写道:
不似杨枝别乐天,恰似通德伴伶玄。
阿奴络秀不同老,天女维摩总解禅。
经卷药炉新活计,舞衫歌扇旧姻缘。
丹成随我三山去,不作巫阳云雨仙。
这首诗用典较多。白居易的侍妾樊素能歌善舞,特别是以唱《杨枝》著名,一般人就叫她杨枝。白居易晚年辞去家中歌妓,樊素不愿离去。但从后来白居易《别杨枝》诗“病与乐天相伴住,春随樊子一时归”看,攀素最后还是离开白居易了。而朝云却愿跟随苏轼到当时还比较落后的岭南,所以苏轼以“不似杨枝别乐天”赞她。伶玄即伶元,《赵飞燕外传》的作者。通德即樊通德,伶元之妾,“能言飞燕子弟故事”,伶元的《赵飞燕外传》即根据她所讲的故事写成的。苏轼以“恰如通德伴伶玄”赞朝云随他南迁。晋人李络秀有三子:周凯、周嵩、周谟(即阿奴)。她对他们说:“尔等富贵,并列目前,吾复何忧?”周嵩回答道:“恐不如尊旨。伯仁(周凯)好乘人之弊,非自全之道;嵩性抗直,亦不容于世;阿奴碌碌,当在阿母目下耳。”苏轼反用其意,以阿奴比喻朝云之子、夭折的苏?,以络秀比朝云,故说“阿奴络秀不同老”。朝云原不识字,在苏轼薰陶下,开始读书习字,并“粗有楷法”;又曾跟随泗上比丘尼义冲学佛,“亦略闻大义”。
“天女维摩总解禅”即指朝云学佛并粗知佛学大义。朝云不能适应岭南水土,到惠州后经常生病,平时不是念佛就是熬药。“经卷药炉新活计”即写她的惠州生活;“舞衫歌袖旧姻缘”
是回忆从前。前已提到,秦观曾以巫山神女比朝云,这首诗的最后两句反用秦观意,说朝云学佛功成,将随他到海中的蓬莱、瀛州、方丈去,不会满足于作巫山神女。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认为:“东坡《朝云》诗,诗意绝佳,善于为戏,略去洞房之气,翻为道人之家风。”
这首诗确有飘飘欲仙的味道。
苏轼写有一首《蝶恋花》词,内容是:
花褪残红轻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元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这首词上阙写伤春,下阕写“墙外行人”的单相思,他看见墙里秋千高荡,听见佳人笑声飞扬,不由得心荡神怡,产生了爱慕之情;可惜墙里佳人并不知道墙外还有个“多情”的行人,翩然离去,结果是“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这里的恋情是健康的,纯朴的,充满了青春活力。但上阕的伤春,调子却比较低沉。苏轼很善于把握残春初夏的特征;红花凋谢,青杏尚小,燕子轻飞,溪水深绿,柳絮将尽,芳草无际。
特别是“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两句,把伤春之情写得十分缠绵悱恻。这首词是否作于贬官惠州期间已不可考。但据说苏轼在惠州时,见落木萧萧,有悲秋之感,曾叫朝云唱这首词。朝云歌喉将啭,泪满衣襟,苏轼问其故,朝云说:“奴所不能歌,是‘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二句。”苏轼大笑道:“吾正悲秋,而汝又伤春矣!”朝云很喜欢这两句词,“日诵‘枝上柳绵’二句,为之流泪。病亟,犹不释口”。由此可见,这两句感人之深。“朝云不久抱疾而亡,子瞻终身不复听此词。”(《冷斋夜话》《林下词谈》)
朝云到惠州不到两年,即于绍圣3年(1096)7月病卒,年仅三十四岁。苏轼在《朝云墓志铭》中写道:
东坡先生侍妾曰朝云,字子霞,姓王氏,钱塘人。敏而好义,事先生二十有三年,忠敬若一。绍圣3年7月壬辰,卒于惠州,年三十四。八月庚申,葬之丰湖之上,栖禅山寺之东南。生子?,未期而夭。盖尝从比丘尼义冲学佛法,亦粗识大义。且死,诵《金刚经》四句偈以绝。铭曰:浮屠是瞻,伽蓝是依。如汝宿心,惟佛之归。
志铭虽短,却相当全面的概括了朝云的一生,从中我们可准确了解到朝云的姓氏、籍贯、生卒年,跟随苏轼的时间、品格和信仰。苏轼说她“敏而好义”,“忠敬若一”,朝云是完全无愧于这样的评价的。
苏轼对朝云之死是很悲痛的,除为她写了《墓志铭》外,还至少写了三首诗词来悼念她。《和陶(渊明)诗》中的《和胡西曹示顾贼曹》主要是写朝云夭折的原因:
长春如稚女,飘摇倚轻闺。
卯酒晕玉颊,红绡卷生衣。
低颜香自敛,含睇意颇微。
宁当娣黄菊,未肯姒戎葵。
谁言引弱质,阅岁观盛衰。
輌然疑薄怒,沃盥未可挥。
瘴雨吹蛮风,凋零岂容迟?
老人不解饮,短句余清悲。
前八句主要写朝云身体弱,品格高尚,她像稚弱的长春花飘摇于轻风中一样,脸颊红晕,身著绡衣,低头香艳自敛,顾盼含情脉脉。她宁作傲霜的黄菊之娣,不作趋炎的戎葵(夏日开花)之长(旧时侍妾,年小者为娣,年长者为姒)。后八句是说,像她这样的“弱质”,怎么经得住瘴雨蛮风的摧残,而能“阅岁观盛衰”呢?《左传》僖公二十三载:“晋公子重耳之秦,秦伯纳女五人奉?沃盥洗之器(捧着盥洗之器为之浇水洗手),既而挥之。”从“輌然疑薄怒,沃盥未可挥”两句可看出,苏轼远谪岭南时,曾劝朝云离去。朝云不但没有离去,还为此生过苏轼的气,容颜上曾微含怒意。苏轼咏梅的《西江月》词也是为朝云之死而作的,主要是歌颂朝云高洁的品格:“玉骨那愁瘴雾,冰肌自有仙风”。面临恶劣的环境,却能泰然处之,飘飘然仍有神仙之态。苏轼还有一首《悼朝云诗》,主要是抒发自己的悲痛之情:“伤心一念偿前债,弹指三生断后缘”。她是一去不返了。
朝云死后半年多,又一个打击落到了苏轼头上。绍圣4年(1097)2月苏轼在白鹤峰的新居建成,这里是“下有碧潭,可饮可濯。江山千里,供我暇瞩”。
恰好这时,长子苏迈被任命为韶州仁化(今广东县名)令,带着诸孙来惠州看他:“子孙远至,笑语纷如。”(《和陶诗·和时运》)正当苏轼一家人为久别重逢而高兴的时候,同年4月苏轼再贬儋州(今广东海南儋县),他的“已买白鹤峰,规作终老计”,“新居成,庶几其少安”的计划,又成泡影了。
看看有你需要的每~
当年刘备三顾茅庐时遇见孔明再睡觉 孔明醒时吟了一首诗谁知道是什么诗?有知道的告诉我,先谢了这里先!
当年刘备三顾茅庐时遇见孔明再睡觉, 孔明醒时吟了一首诗是这样的: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
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具体点说就是这样的:
刘备第一次寻访孔明,是在司马氏向刘备荐举孔明后的第二天,那么孔明不在,也还勉强说得过去。这一次,刘备是从田间农夫所唱之歌中得到信息的。那歌词是:“苍天如圆盖,陆地似棋局;世人黑白分,往来争荣辱:荣者自安安,辱者定碌碌。南阳有隐居,高眠卧不足!”。这首歌含着隐居的意思,有趣的是,孔明自称“高眠卧不足”,却叫农夫在田间传唱,又偏偏唱给刘备听到了。
刘备三人回到新野,“过了数日,玄德使人探听孔明。回报曰:‘卧龙先生已回矣。’”于是,刘备再访孔明。刘备第一次访孔明不遇时,就“嘱付童子:‘如先生回,可言刘备拜访。’”又有探子探听到孔明已回,谁知却又扑了个空。想来那童子在孔明回来后不会不告诉关于刘备第一次来访的事,想来刘备的探子也不会窝囊到连孔明在不在家也探听不清楚,然而奇怪的是孔明却又出游去了。刘备这次也得到了一些信息,就是石广元、孟公威二人对唱之歌,歌词甚长,不再引述,俱是“政治歌曲”。而在孔明之宅,诸葛均“拥炉抱膝,歌曰:‘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乐躬耕于陇亩兮,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明确唱出“以待天时”之意。
第二次寻访时,刘备特向孔明留书一封。然而由“隆冬”到“新春”,孔明见书后还是迟迟不来,于是就有了刘备的“三顾茅庐”。这次刘备学“乖”了,他把前二次的“不遇”看成是运气不好,所以特“令卜者揲蓍,选择吉期,斋戒三日,薰沐更衣,再往卧龙冈谒孔明。”俗话说,事不过三,也许是“沐浴斋戒”的原故,这次终于见到孔明了。不过,见面也甚费周折,也很有趣:离草庐不到半里的地方遇上诸葛均,诸葛均却不引见,“飘然而去”。到了家里,巧的是孔明正在睡觉。那童子听了刘备“且休通报”的话,就竟然也不通报,任由刘备在阶下、关张二人在院首站着等,也不看个坐。想来张飞的声音不是细声细气的吧,然而当“张飞大怒,谓云长曰:‘这先生如何傲慢!见我哥哥侍立阶下,他竟高卧,推睡不起!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的时候,这大声嚷嚷竟也没有吵醒孔明,真不知睡得多沉!一个时辰后,孔明才醒,眼睛一睁开,就吟了一首诗:“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这真是个奇怪的习惯!然后才叱童子说“何不早报!尚容更衣”,“遂转入后堂。又半晌,方整衣冠出迎”。在向刘备展示了雄才大略,刘备“拜请”孔明出山时,却又推辞说:“亮久乐耕锄,懒于应世,不能奉命。”在看到“玄德泣...泪沾袍袖,衣襟尽湿”后,“孔明见其意甚诚,乃曰:‘将军既不相弃,愿效犬马之劳。’”。
有一首关于屈原的诗词,其中有这样两句“让高tao来作证,让五帝来评判”,想不起来名字和全诗了,求助
根据您说的诗意,应该指的是《离骚》,现录原诗及译文如下:离骚
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 , 我是古帝高阳氏的子孙,
朕皇考曰伯庸。 我的父亲字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 岁星在寅那年的孟春月,
惟庚寅吾以降。 正当庚寅日那天我降生。
皇览揆余初度兮, 父亲仔细揣测我的生辰,
肇锡余以嘉名: 于是赐给我相应的美名:
名余曰正则兮, 父亲把我的名取为正则,
字余曰灵均。 同时把我的字叫作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天赋给我很多良好素质,
又重之以修能。 我不断加强自已的修养。
扈江离与辟芷兮, 我把江离芷草披在肩上,
纫秋兰以为佩。 把秋兰结成索佩挂身旁。
昔三后之纯粹兮, 从前三后公正德行完美,
固众芳之所在。 所以群贤都在那里聚会。
杂申椒与菌桂兮, 杂聚申椒菌桂似的人物,
岂惟纫夫蕙茝! 岂止联系优秀的茝和蕙。
汩余若将不及兮, 光阴似箭我好像跟不上,
恐年岁之不吾与。 岁月不等待人令我心慌。
朝搴阰之木兰兮, 早晨我在山坡采集木兰,
夕揽洲之宿莽。 傍晚在小洲中摘取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 时光迅速逝去不能久留,
春与秋其代序。 四季更相代替变化有常。
惟草木之零落兮, 我想到草木已由盛而衰,
恐美人之迟暮。 害怕君王逐渐衰老。
不抚壮而弃秽兮, 何不利用盛时扬弃秽政,
何不改乎此度也? 为何还不改变这些法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 乘上千里马纵横驰骋吧,
来吾道夫先路! 来呀,让我在前引导开路!
以上是第一部分:叙述诗人家世出身,生辰名字,以及自已如何积极自修,锻炼品质和才能
彼尧舜之耿介兮, 唐尧虞舜多么光明正直,
既遵道而得路。 他们沿着正道登上坦途。
何桀纣之猖披兮, 夏桀殷纣多么狂妄邪恶,
夫唯捷径以窘步。 贪图捷径落得走投无路。
惟夫党人之偷乐兮, 结党营私的人苟安享乐,
路幽昧以险隘。 他们的前途黑暗而险阻。
岂余身之惮殃兮, 难道我害怕招灾惹祸吗,
恐皇舆之败绩! 我只担心祖国为此覆灭。
忽奔走以先后兮, 前前后后我奔走照料啊,
及前王之踵武。 希望君王赶上先王脚步。
荃不察余之中情兮, 你不深入了解我的忠心,
反信谗以齌怒。 反而听信谗言对我发怒。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 我早知道忠言直谏有祸,
忍而不能舍也。 原想忍耐却又控制不住。
指九天以为正兮, 上指苍天请他给我作证,
夫唯灵修之故也。 一切都为了社稷的缘故。
初既与余成言兮, 你以前既然和我有成约,
后悔遁而有他。 现另有打算又追悔当初。
余既不难夫离别兮, 我并不难于与你别离啊,
伤灵修之数化。 只是伤心你的反反复复。
以上是第二部分:诗人在实现自已政治理想的过程中遭遇到的挫折。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 我已经栽培了很多春兰,
又树蕙之百亩。 又种植香草秋蕙一大片。
畦留夷与揭车兮, 分垄培植了留夷和揭车,
杂杜衡与芳芷。 还把杜衡芳芷套种其间。
冀枝叶之峻茂兮, 我希望他们都枝繁叶茂,
愿竢时乎吾将刈。 等待着我收获的那一天。
虽萎绝其亦何伤兮, 它们枯萎死绝有何伤害,
哀众芳之芜秽。 使我痛心的是它们质变。
众皆竞进以贪婪兮, 大家都拼命争着向上爬,
凭不厌乎求索。 利欲熏心而又贪得无厌。
羌内恕己以量人兮, 他们猜疑别人宽恕自已,
各兴心而嫉妒。 他们勾心斗角相互妒忌。
忽驰骛以追逐兮, 急于奔走钻营争权夺利,
非余心之所急。 这些不是我追求的东西。
老冉冉其将至兮, 只觉得老年在渐渐来临,
恐修名之不立。 担心美好名声不能成立。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 早晨我饮木兰上的露滴,
夕餐秋菊之落英。 晚上我用菊花残瓣充饥。
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只要我的情感坚贞不移,
长顑颔亦何伤。 形销骨立又有什么关系。
揽木根以结茝兮, 我用树木的根结成茝草,
贯薜荔之落蕊。 再把薜荔花瓣穿在一起。
矫菌桂以纫蕙兮, 我拿菌桂枝条联结惠草,
索胡绳之纚纚。 胡绳搓成绳索又长又好。
謇吾法夫前修兮, 我向古代的圣贤学习啊,
非世俗之所服。 不是世间俗人能够做到。
虽不周于今之人兮, 我与现在的人虽不相容,
愿依彭咸之遗则。 我却愿依照彭咸的遗教。
以上是第三部分:在诗人的政治生涯中遭遇挫折之后,不退缩不气馁,兴办教育为国家培养人才,但在“众皆竞进以贪婪”的环境中,群芳芜秽了——这是诗人遭遇到第二次挫折,但诗人自已依旧积极自修,依照彭咸的遗教去做。
长太息以掩涕兮, 我揩着眼泪啊声声长叹,
哀民生之多艰。 可怜人生道路多么艰难。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 我虽爱好修洁严于责已,
謇朝谇而夕替。 早晨进谏晚上又丢官。
既替余以蕙纕兮, 他们攻击我佩戴惠草啊,
又申之以揽茝。 又指责我爱好采集茝兰。
亦余心之所善兮, 这是我心中追求的东西,
虽九死其犹未悔。 就是多次死亡也不后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 怨就怨楚王这样糊涂啊,
终不察夫民心。 他始终不体察我的心情。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那些庸人妒忌我的丰姿,
谣诼谓余以善淫。 造谣诬蔑说我妖艳好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 庸人本来善于投机取巧,
偭规矩而改错。 背弃规矩而又改变政策。
背绳墨以追曲兮, 违背是非标准追求邪曲,
竞周容以为度。 争着苟合取悦作为法则。
忳郁邑余侘傺兮, 忧愁烦闷啊我失意不安,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现在孤独穷困多么艰难。
宁溘死以流亡兮, 宁可马上死去魂魄离散,
余不忍为此态也。 媚俗取巧啊我坚决不干。
鸷鸟之不群兮, 雄鹰不与那些燕雀同群,
自前世而固然。 原本自古以来就是这样。
何方圜之能周兮, 方与圆怎能够互相配合,
夫孰异道而相安? 志向不同何以彼此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 宁愿委屈心志压抑情感,
忍尤而攘诟。 宁把斥责咒骂统统承担。
伏清白以死直兮, 保持清白节操死于直道,
固前圣之所厚! 本来是古代圣贤所推崇的!
以上是第四部分:由于诗人的特立独行,立即引起世间庸人的馋毁,从而使诗人再一次遭遇挫折,诗人陷入孤独绝望的境地。但诗人依旧矢志不屈,甘愿“伏清白以死直”,也不愿意屈服认同世俗:“背绳墨以追曲”。
悔相道之不察兮, 后悔当初不曾看清前途,
延伫乎吾将反。 迟疑了一阵我又将回头。
回朕车以复路兮, 调转我的车走回原路啊,
及行迷之未远。 趁着迷途未远赶快罢休。
步余马于兰皋兮, 我打马在兰草水边行走,
驰椒丘且焉止息。 跑上椒木小山暂且停留。
进不入以离尤兮, 既然进取不成反而获罪,
退将复修吾初服。 那就回去把我旧服重修。
制芰荷以为衣兮, 我要把菱叶裁剪成上衣,
集芙蓉以为裳。 我并用荷花把下裳织就。
不吾知其亦已兮, 没有人了解我也就罢了,
苟余情其信芳。 只要内心真正馥郁芳柔。
高余冠之岌岌兮, 把我的帽子加的高高的,
长余佩之陆离。 把我的佩带增得长悠悠。
芳与泽其杂糅兮, (因为)我的芳香和光泽杂糅在一起啊,(所以)唯独我光明纯洁的品质还没有亏损。
唯昭质其犹未亏。 只有纯洁品质不会腐朽。
忽反顾以游目兮, 我忽然回头啊纵目四望,
将往观乎四荒。 我要游观四面遥远地方。
佩缤纷其繁饰兮, 佩戴五彩缤纷华丽装饰,
芳菲菲其弥章。 散发着一阵阵浓郁清香。
民生各有所乐兮,人生各有各的乐趣啊,
余独好修以为常。我独爱美,并且习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即使被肢解,我也不会改变啊,
岂余心之可惩。难道我的志向是可以挫败的吗?
以上是第五部分:遭遇苦难挫折,陷入孤独绝望境地的诗人内心深处进一步展开矛盾、彷徨、苦闷与追求理想,以及灵魂搏斗的过程,最终坚定自已的道德情操和政治理想。
女媭之婵媛兮, 姐姐对我遭遇十分关切,
申申其詈予: 她曾经一再地向我告诫。
曰:“鲧婞直以亡身兮, 她说:“鲧太刚直不顾性命,
终然夭乎羽之野。 结果被杀死在羽山荒野。
汝何博謇而好修兮, 你何忠言无忌爱好修饰,
纷独有此姱节? 还独有很多美好的节操。
薋菉葹以盈室兮, 满屋堆着都是普通花草,
判独离而不服。 你却与众不同不肯佩戴。
众不可户说兮, 众人无法挨家挨户说明,
孰云察余之中情? 谁会来详察我们的本心。
世并举而好朋兮, 世上的人都爱成群结伙,
夫何茕独而不予听?” 为何对我的话总是不听?”
依前圣以节中兮, 我以先圣行为节制性情,
喟凭心而历兹。 愤懑心情至今不能平静。
济沅湘以南征兮, 渡过沅水湘水向南走去,
就重华而陈词: 我要对虞舜把道理讲清。
“启《九辨》与《九歌》兮,“夏启偷得《九辩》和《九歌》啊,
夏康娱以自纵。 他寻欢作乐而放纵忘情。
不顾难以图后兮, 不考虑将来看不到危难,
五子用失乎家巷。 因此武观得以酿成内乱。
羿淫游以佚畋兮, 后羿爱好田猎溺于游乐,
又好射夫封狐。 对射杀大狐狸特别喜欢。
固乱流其鲜终兮, 本来淫乱之徒无好结果,
浞又贪夫厥家。 寒浞杀羿把他妻子霸占。
浇身被服强圉兮, 寒浇自恃有强大的力气,
纵欲而不忍。 放纵情欲不肯节制自已。
日康娱而自忘兮, 天天寻欢作乐忘掉自身,
厥首用夫颠陨。 因此他的脑袋终于落地。
夏桀之常违兮, 夏桀行为总是违背常理,
乃遂焉而逢殃。 结果灾殃也就难以躲避。
后辛之菹醢兮, 纣王把忠良剁成肉酱啊,
殷宗用而不长。 殷朝天下因此不能久长。
汤禹俨而祗敬兮, 商汤夏禹态度严肃恭敬,
周论道而莫差。 正确讲究道理还有文王。
举贤而授能兮, 他们都能选拔贤者能人,
循绳墨而不颇。 遵循一定准则不会走样。
皇天无私阿兮, 上天对一切都公正无私,
览民德焉错辅。 见有德的人就给予扶持。
夫维圣哲以茂行兮, 只有古代圣王德行高尚,
苟得用此下土。 才能够享有天下的土地。
瞻前而顾后兮, 回顾过去啊把未来瞻望,
相观民之计极。 观察做人根本打算怎样。
夫孰非义而可用兮? 哪有不义的事可以去干,
孰非善而可服? 哪有不善的事应该承当。
阽余身而危死兮, 我虽然面临死亡的危险,
览余初其犹未悔。 毫不后悔自已当初志向。
不量凿而正枘兮, 不度量凿眼就削正榫头,
固前修以菹醢。” 前代的贤人正因此遭殃。
曾?#91;欷余郁邑兮, 我泣声不绝啊烦恼悲伤,
哀朕时之不当。 哀叹自已未逢美好时光。
揽茹蕙以掩涕兮, 拿着柔软惠草揩抹眼泪,
沾余襟之浪浪。 热泪滚滚沾湿我的衣裳。
以上是第六部分:由于女媭的劝诫,诗人不得已来到重华面前,向他陈述自已的观点,期冀引起同情共鸣。
跪敷衽以陈辞兮, 铺开衣襟跪着慢慢细讲,
耿吾既得此中正。 我已获得正道心里亮堂。
驷玉虬以桀鹥兮, 驾驭着玉虬啊乘着风车,
溘埃风余上征。 飘忽离开尘世飞到天上。
朝发轫于苍梧兮, 早晨从南方的苍梧出发,
夕余至乎县圃。 傍晚就到达了昆仑山上。
欲少留此灵琐兮, 我本想在灵琐稍事逗留,
日忽忽其将暮。 夕阳西下已经暮色苍茫。
吾令羲和弭节兮, 我命令羲和停鞭慢行啊,
望崦嵫而勿迫。 莫叫太阳迫近崦嵫山旁。
路漫漫其修远兮, 前面的道路啊又远又长,
吾将上下而求索。 我要上上下下追求理想。
饮余马于咸池兮, 让我的马在咸池里饮水,
总余辔乎扶桑。 把马缰绳拴在扶桑树上。
折若木以拂日兮, 折下若木枝来挡住太阳,
聊逍遥以相羊。 我可以暂时从容地徜徉。
前望舒使先驱兮, 叫前面的望舒作为前驱,
后飞廉使奔属。 让后面的飞廉紧紧跟上。
鸾皇为余先戒兮, 鸾鸟凤凰为我在前戒备,
雷师告余以未具。 雷师却说还没安排停当。
吾令凤鸟飞腾兮, 我命令凤凰展翅飞腾啊,
继之以日夜。 要日以继夜地不停飞翔。
飘风屯其相离兮, 旋风结聚起来互相靠拢,
帅云霓而来御。 它率领着云霓向我迎上。
纷总总其离合兮, 云霓越聚越多忽离忽合,
斑陆离其上下。 五光十色上下飘浮荡漾。
吾令帝阍开关兮, 我叫天门守卫把门打开,
倚阊阖而望予。 他却倚靠天门把我呆望。
时暧暧其将罢兮, 日色渐暗时间已经晚了,
结幽兰而延伫。 我纽结着幽兰久久徜徉。
世溷浊而不分兮, 这个世道混浊善恶不分,
好蔽美而嫉妒。 喜欢嫉妒别人抹煞所长。
朝吾将济于白水兮, 清晨我将要渡过白水河,
登阆风而绁马。 登上阆风山把马儿系着。
忽反顾以流涕兮, 忽然回头眺望涕泪淋漓,
哀高丘之无女。 哀叹高丘竟然没有美女。
溘吾游此春宫兮, 我飘忽地来到春宫一游,
折琼枝以继佩。 折下玉树枝条增添佩饰。
及荣华之未落兮, 趁琼枝上花朵还未凋零,
相下女之可诒。 把能受馈赠的美女找寻。
吾令丰隆乘云兮, 我命令云师把云车驾起,
求宓妃之所在。 我去寻找宓妃住在何处。
解佩纕以结言兮, 解下佩带束好求婚书信,
吾令蹇修以为理。 我请蹇修前去给我做媒。
纷总总其离合兮, 云霓纷纷簇集忽离忽合,
忽纬繣其难迁。 很快知道事情乖戾难成。
夕归次于穷石兮, 晚上宓妃回到穷石住宿,
朝濯发乎洧盘。 清晨到洧盘把头发洗濯。
保厥美以骄傲兮, 宓妃仗着貌美骄傲自大,
日康娱以淫游。 成天放荡不羁寻欢作乐。
虽信美而无礼兮, 她虽然美丽但不守礼法,
来违弃而改求。 算了吧放弃她另外求索。
览相观于四极兮, 我在天上观察四面八方,
周流乎天余乃下。 周流一遍后我从天而降。
望瑶台之偃蹇兮, 遥望华丽巍峨的玉台啊,
见有娀之佚女。 见有娀氏美女住在台上。
吾令鸩为媒兮, 我请鸩鸟前去给我做媒,
鸩告余以不好。 鸩鸟却说那个美女不好。
雄鸠之鸣逝兮, 雄鸩叫唤着飞去说媒啊,
余犹恶其佻巧。 我又嫌它过分诡诈轻佻。
心犹豫而狐疑兮, 我心中犹豫而疑惑不定,
欲自适而不可。 想自已去吧又觉得不妙。
凤皇既受诒兮, 凤凰已接受托仗的聘礼,
恐高辛之先我。 恐怕高辛赶在我前面了。
欲远集而无所止兮, 想到远方去又无处安居,
聊浮游以逍遥。 只好四处游荡流浪逍遥。
及少康之未家兮, 趁少康还未结婚的时节,
留有虞之二姚。 还留着有虞国两位阿娇。
理弱而媒拙兮, 媒人无能没有灵牙利齿,
恐导言之不固。 恐怕能说合的希望很小。
世溷浊而嫉贤兮, 世间混乱污浊嫉贤妒能,
好蔽美而称恶。 爱障蔽美德把恶事称道。
闺中既以邃远兮, 闺中美女既然难以接近,
哲王又不寤。 贤智君王始终又不醒觉。
怀朕情而不发兮, 满腔忠贞激情无处倾诉,
余焉能忍而与此终古? 我怎么能永远忍耐下去!
以上是第七部分:诗人在重华面前阐述了自已的“举贤授能”的政治主张后,引出神游天地,“上下求索”的幻想境界,充分表达诗人不容于世的强烈感情。
索藑茅以筳篿兮, 我找来了灵草和细竹片,
命灵氛为余占之。 请求神巫灵氛为我占卜。
(曰:)“两美其必合兮, “听说双方美好必将结合,
孰信修而慕之? 看谁真正好修必然爱慕。
思九州之博大兮, 想到天下多么辽阔广大,
岂惟是其有女?” 难道只有这里才有娇女?”
(曰:)“勉远逝而无狐疑兮,“劝你远走高飞不要迟疑,
孰求美而释女? 谁寻求美人会把你放弃?
何所独无芳草兮, 世间什么地方没有芳草,
尔何怀乎故宇? 你又何必苦苦怀恋故地?
世幽昧以眩曜兮, 世道黑暗使人眼花迷乱,
孰云察余之善恶? 谁又能够了解我们底细。
民好恶其不同兮, 人们的好恶本来就不同,
惟此党人其独异! 只是这帮庸人更加怪异。
户服艾以盈要兮, 人人都把艾草挂在腰间,
谓幽兰其不可佩。 说幽兰是不可佩的东西。
览察草木其犹未得兮, 对草木好坏还分辨不清,
岂珵美之能当? 怎么能够正确评价玉器?
苏粪壤以充帏兮, 用粪土塞满自已的香袋,
谓申椒其不芳。 反说佩的申椒没有香气。”
欲从灵氛之吉占兮, 想听从灵氛占卜的好卦,
心犹豫而狐疑。 心里犹豫迟疑决定不下。
巫咸将夕降兮, 听说巫咸今晚将要降神,
怀椒糈而要之。 我带着花椒精米去接他。
百神翳其备降兮, 天上诸神遮天蔽日齐降,
九疑缤其并迎。 九嶷山的众神纷纷迎迓。
皇剡剡其扬灵兮, 他们灵光闪闪显示神灵,
告余以吉故。 巫咸又告诉我不少佳话。
(曰:)“勉升降以上下兮, 他说:“应该努力上天下地,
求矩矱之所同。 去寻求意气相投的同道。
汤禹严而求合兮, 汤禹为人严正虚心求贤,
挚咎繇而能调。 得到伊尹皋陶君臣协调。
苟中情其好修兮, 只要内心善良爱好修洁,
又何必用夫行媒? 又何必一定用媒人介绍?
说操筑于傅岩兮, 傅说拿梼杌在傅岩筑墙,
武丁用而不疑。 武丁毫不犹豫用他为相。
吕望之鼓刀兮, 姜太公曾经摆弄过屠刀,
遭周文而得举。 他被任用是遇到周文王。
宁戚之讴歌兮, 宁戚喂牛敲着牛角歌唱,
齐桓闻以该辅。 齐桓公听见后任为大夫。
及年岁之未晏兮, 趁现在年轻大有作为啊,
时亦犹其未央。 施展才能还有大好时光。
恐鹈鴂之先鸣兮, 只怕杜鹃它叫得太早啊,
使夫百草为之不芳。” 使得百草因此不再芬芳。”
何琼佩之偃蹇兮, 为什么这样美好的琼佩,
众薆然而蔽之。 人们却要掩盖它的光辉。
惟此党人之不谅兮, 想到这帮庸人不讲信义,
恐嫉妒而折之。 恐怕出于嫉妒把它摧毁。
时缤纷其变易兮, 时世纷乱而变化无常啊
又何可以淹留? 我怎么可以在这里久留。
兰芷变而不芳兮, 兰草和芷草失掉了芬芳,
荃蕙化而为茅。 荃草和惠草也变成茅莠。
何昔日之芳草兮, 为什么从前的这些香草,
今直为此萧艾也? 今天全都成为荒藁野艾。
岂其有他故兮, 难道还有什么别的理由,
莫好修之害也! 不爱好修洁造成的祸害。
余以兰为可恃兮, 我还以为兰草最可依靠,
羌无实而容长。 谁知华而不实虚有其表。
委厥美以从俗兮, 兰草抛弃美质追随世俗,
苟得列乎众芳。 勉强列入众芳辱没香草。
椒专佞以慢慆兮, 花椒专横谄媚十分傲慢,
榝又欲充夫佩帏。 茱萸想进香袋冒充香草。
既干进而务入兮, 它们既然这么热心钻营,
又何芳之能祗? 又有什么香草重吐芳馨。
固时俗之流从兮, 本来世态习俗随波逐流,
又孰能无变化? 又还有谁能够意志坚定。
览椒兰其若兹兮, 看到香椒兰草变成这样,
又况揭车与江离? 何况揭车江离能不变心。
惟兹佩之可贵兮, 只有我的佩饰最可贵啊,
委厥美而历兹。 保持它的美德直到如今。
芳菲菲而难亏兮, 浓郁的香气难以消散啊,
芬至今犹未沫。 到今天还在散发出芳馨。
和调度以自娱兮, 我调度和谐地自我欢娱,
聊浮游而求女。 姑且飘游四方寻求美女。
及余饰之方壮兮, 趁着我的佩饰还很盛美,
周流观乎上下。 我要周游观访上天下地。
以上是第八部分:诗人听了巫咸的话,最后决定离开楚国。这一部分把诗人复杂的矛盾心理,万千思绪,都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了。
灵氛既告余以吉占兮, 灵氛已告诉我占得吉卦,
历吉日乎吾将行。 选个好日子我准备出发。
折琼枝以为羞兮, 折下玉树枝叶作为肉脯,
精琼爢以为粻。 我舀碎美玉把干粮备下。
为余驾飞龙兮, 给我驾车啊用飞龙为马,
杂瑶象以为车。 车上装饰着美玉和象牙。
何离心之可同兮? 彼此不同心怎能配合啊,
吾将远逝以自疏。 我将要远去主动离开他。
邅吾道夫昆仑兮, 我把行程转到昆仑山下,
路修远以周流。 路途遥远继续周游观察。
扬云霓之晻蔼兮, 云霞虹霓飞扬遮住阳光,
鸣玉鸾之啾啾。 车上玉铃丁当响声错杂。
朝发轫于天津兮, 清晨从天河的渡口出发,
夕余至乎西极。 最远的西边我傍晚到达。
凤皇翼其承旗兮, 凤凰展翅承托这旌旗啊,
高翱翔之翼翼。 长空翱翔有节奏地上下。
忽吾行此流沙兮, 忽然我来到这流沙地段,
遵赤水而容与。 只得沿着赤水行进缓慢。
麾蛟龙使梁津兮, 指挥蛟龙在渡口上架桥,
诏西皇使涉予。 命令西皇将我渡到对岸。
路修远以多艰兮, 路途多么遥远又多艰险,
腾众车使径待。 我传令众车在路旁等待。
路不周以左转兮, 经过不周山向左转去啊,
指西海以为期。 我的目的地已指向西海。
屯余车其千乘兮, 我再把成千辆车子聚集,
齐玉轪而并驰。 把玉轮对齐了并驾齐驱。
驾八龙之婉婉兮, 驾车的八龙蜿蜒地前进,
载云旗之委蛇。 载着云霓旗帜随风卷曲。
抑志而弭节兮, 定下心来啊慢慢地前行,
神高驰之邈邈。 难控制飞得远远的思绪。
奏《九歌》而舞《韶》兮, 演奏着《九歌》奏起《韶舞》啊,
聊假日以偷乐。 且借大好时光寻求欢娱。
陟升皇之赫戏兮, 太阳东升照得一片明亮,
忽临睨夫旧乡。 忽然看见我生长的故乡。
仆夫悲余马怀兮, 我的仆从悲伤马也怀念,
蜷局顾而不行。 退缩回头不肯走向前方。
以上是第九部分:诗人在接受灵氛、巫咸的劝告,决定离开楚国远游,最后终不忍离开的经过。这是诗人在迷离恍惚的心情中展开的最后一次幻想。
乱曰:“已矣哉! “算了吧!
国无人莫我知兮, 国内既然没有人了解我,
又何怀乎故都! 我又何必怀念故国旧居。
既莫足与为美政兮, 既然不能实现理想政治,
吾将从彭咸之所居!” 我将追随彭咸安排自已。”
以上是《离骚》全诗的尾声,以当时楚国乐歌《乱》作结。
如果可以,请采纳答案
余秋雨《道士塔》引的诗“我好恨,恨我没早生一个世纪,……”谁知诗的全文和详细信息
这首诗的原名叫做《我希望你以军人的身份再生——致额尔金勋爵》,作者是中国当代青年诗人晓桦(他当时是军旅诗人),全诗内容如下:我希望你以军人的身份再生
——致额尔金勋爵
晓桦
我佩服你
——额尔金勋爵
你敢于发布这样的命令
把古老东方的京都
投进熊熊大火
在每片焦土里埋下你的名字
和野草岁岁生长
我不佩服你
——额尔金勋爵
你根本没有敌手
没有敌手却建立功勋的英雄
比拼杀中倒下的战败者还耻辱
焚烧一座没有抵抗的园林
践踏一片不会说话的土地
那是小孩子的手都能胜任的
何用军人的膂力
但你毕竟以你的壮举
给你的后裔们留下
足以在餐桌上大嚼永远的威名
给你民族发黄的编年史
嵌上火光闪闪的骄傲的一页
我好恨
恨我没早生一个世纪
使我能与你对视着站立在
阴森幽暗的古堡
晨光微露的旷野
要么我拾起你扔下的白手套
要么你接住我甩过去的剑
要么你我各乘一匹战马
远远离开遮天的帅旗
离开如云的战阵
决胜负于城下
我更希望
你以军人的身份再生
当然我决不会用原子武器
对你那单发的火枪
像你用重炮摧毁冷兵器
我希望你是
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军人
你会满意的
你的对手不再是猛勇而愚蠢的僧格林沁
在此
我谨向世界提醒一句
从我们这一代起
中国将不再给任何国度的军人
提供创造荣誉建立功勋的机会
这首诗大气,抒发了一位当代中国军人的心声和英雄气概,刚强而自信;通过致当年(1860年)下令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额尔金勋爵,写出自己的“佩服”和“不佩服”两种鲜明的态度,并且“我好恨没有早生一个世纪”与“你”面对面决斗,更希望“你”“以军人的身份重生”,让我们重新较量一番,“我”肯定打败“你”,洗雪民族耻辱;并最终掷地有声地宣告:“在此/我谨向世界提醒一句/从我们这一代起/中国将不再给任何国度的军人/提供创造荣誉建立功勋的机会!”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当代中国军人保卫祖国不再受到任何外敌凌辱、并能以自己强大的实力击败任何入侵者的决心和斗志,高度体现了中国当代军人屹立于世界军事舞台上的强大自信,它几乎可以等同于一个国家军队的宣言,对全世界的庄严宣告!
这首诗,诗人不仅写出了自我的复杂情感和刚强自信,也化小我为大我,深层次地、艺术地表现出了我们这个民族军队的强大和实力,不再是列强随便欺负的了!两个不同的时代交融于其中,写得既形象生动,又元气充沛,弥漫着一股英雄之气!它既是宏大叙事,又是个人化的书写。它既气垫如虹,又不单调空洞;它既能打动人心,又非政治说教,尤其是结尾的那三句,几乎可以等同于一个国家军队的宣言(“从我们这一代起/中国将不再给任何国度的军人/提供创造荣誉建立功勋的机会”),总而观之,这是一首好诗,大诗,甚至可称之为传世佳作!
作者通过自身的形象,通过对外国军队火烧圆明园的指挥者额尔金勋爵的挑战和比试(当然都是作者意想中虚构的),最终表达出在当代、在今后,中国军人——不,不仅仅是中国军人,而是整个中华民族——将不再给“任何国度的军人提供创造荣誉建立功勋的机会”了。——这绝不是好战之言,而是一个民族饱受欺凌之后站立起来的自信和自强之言!作为中国军人,乃至普通的每一个中国人,我们当然是爱好和平的,但是任何列强外敌企图将战争和灾难强加于我们中华民族头上,我们就要有能力和实力将之彻底打败。这强烈地体现了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高度自信!
这首诗可以说是中国八十年代汹涌的诗歌写作潮流中的一个重要收获,不仅在军旅题材方面独树一帜,有所开拓,并标显了新的高度(以我观之,实属新时期军旅题材中诗歌的顶尖之作),而且在整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诗歌的多种创造中毫不逊色于其他优秀诗人的重要诗作。应该说,在中国当代诗歌开拓的领域中,它应该占有它的重要的、卓尔不群的一席之地。经过将近二十年时光的磨冼,这首诗仍然焕发出其强劲而灼人的光芒,这令我们后来的读者更能看清这首诗歌具有的优秀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