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7调查站

天下粮仓漕运背景歌曲

作者:337调查站2024-05-11 12:15:36

天下粮仓的幕后制作

创作背景
编剧高锋是学历史出身,喜爱收集古陶瓷。在他众多的收藏品中,最让他感兴趣的是那些不同朝代、不同造型的粮仓模型。收藏时间长了、多了,他渐渐地发现,一些上品级的人的墓葬中,随葬的陶罐瓷器中从没有粮仓模型,倒是那些贫苦人家,哪怕是最简陋的安葬,也会有用泥烧制的、捏得歪歪扭扭的粮仓。每一次的收藏,都让他体会一次“民以食为天”这句话的分量:那些善良的穷苦人,即使是走到了阴间,也没有磨灭对丰衣足食生活的企盼。每收到一个新的粮仓模型,他都会抚摸,心里暗暗地下决心,要以粮仓为题材写一部戏。然而,最终促使他产生动笔念头的,是别人送他一套刚刚出土的清代居家生活的陶器制品。当沾在这些陶器上泥土被一一剔尽时,在金色的夕阳下,这套清代生活居家用品散发出庄重而神秘的气息。而那两个造型独特的粮仓,再次震撼了高锋,这促使他几乎无法遏制自己地拿起了笔。
之后他一头扎进了卷帙浩繁的史籍资料中,收集了几百万字的相关史料,内容涉及了从正史、野史、话本小说、《清稗类钞》,到漕运、粮帮、各级官品与俸禄多少、国家粮仓地方粮仓的异同等。他想从枯燥乏味的历史资料中化解出鲜明的文学形象来,剧中的人物有可以在历史中找得到的相对应的人物,比如刘统勋、张廷玉等,也有他自己心中虚构的人物,像米河、米汝成等。特别是在米河这个形象上,寄托着他对为官者的理想。
《天下粮仓》描写的是乾隆皇帝登基后,围绕粮食问题治理国家的故事,其中还穿插了一些为人、为官之道。吴子牛表示:“做皇上、做官、做人都是非常不容易的,好官不可能一辈子都做正确的事,也许他把人杀了,才知道杀错了;坏官也不可能是一无是处的,他能为官恰恰是因为他身上有不少过人之处。”
该剧在具体的情节设置上,更加关注反腐倡廉,打击贪官污吏,如何使国家繁荣昌盛这些颇具现代性的社会问题。
吴子牛表示,他拍剧中乾隆的一些事并不只想给观众讲故事,而是想透视人性的善恶。
此外,该剧也设置男女恋情,吴子牛表示,尽管它们在真实的历史中也许并不存在,尽管它们是戏说,但是他想人们心灵的健康发展所需要的不仅是历史的严肃与沉重、压力与重负,同样也需要爱情的温馨与感动来滋润与舒解。
拍摄过程
该剧拍摄地选定浙江运河,于2001年5月11日开机。
使用高清晰度摄影机拍摄,其质量相当于用35毫米胶片拍摄的成像效果。
制作方动用一百多人赶制服装道具,在多个景点同时进行选景、搭景工作。在查看了上百处拍摄景点后,制作方仍不满意,于是在保定租用2200平方米的厂房,搭建了乾清宫、养心殿、上书房等景。
为表现“大旱年赤地千里”一景,剧组在北方“种”起水稻,在怀柔县割除50亩芦苇,圈地灌水,插满从南方运来的稻秧,而后排水,让稻秧枯黄。组建“运河艚船”也煞费苦心,租借10条水泥船,用木材改建、做旧船身,最长的一条长达22米,颇有气势。

清江浦的天下粮仓

清江浦从明初到清末,一直是国家巨型粮仓的所在地,这个粮仓在一定意义上讲属于漕运总督直管。清江浦因为其明清时期是运河漕粮重要的储存、中转之地,因而有“天下粮仓”之称。 在今天的淮安市里运河上,有一座古色古香的“常盈桥”。它的名字由来便是当年清江浦的“常盈仓”。
常盈仓在玉带河南岸(今淮安市城南体育场附近),明永乐年间由陈瑄组织建造。陈瑄封平江伯后,以总兵官的身份总督海运。山东境内的会通河开成后,朝廷罢海运,又以陈瑄督理漕运。陈瑄主持漕政时,创行了漕粮“支运”制度,即在淮安、徐州、临清等运河沿线重镇,分别建筑中转粮仓,各自接纳指定地区的民船送来的漕粮。据《明史·食货志》载:“令江西、湖广、浙江民运百五十万石于淮安仓,苏、松、宁、池、卢、安、广德民运粮二百七十四万石于徐州仓,应天、常、镇、淮、扬、凤、六、滁、和、徐民运粮二百二十万石于临清仓,令官军接运入京、通二仓”。其中,淮安常盈仓就设在清江浦,由漕运总兵官直接负责建设,规制宏大,建筑质量一流。胡瓘《常盈仓周垣记》曰:该仓“俯临大淮,廒凡八十有一,联基广凡二百七十八步有奇,周凡一千五百四十四步有奇。廒自永乐壬辰陈恭襄创建……周垣则屹如城墉,色且积铁然,盖水次诸仓所未有者。”但是常盈仓到嘉靖年间已经圮毁严重。
隆庆六年(1567~1572) 都御史王宗沐在原址重建。据谈迁《北游录》载,重建的常盈仓,有40区仓房,皆“坚基广厚,倍于常制”。
明代的常盈仓由户部的派出机关———户部分司监理。到了清代,由于粮仓管理制度的变化,户部分司署被改为河道总督署。如今淮安的清晏园即是户部分司署旧址的一部分。
重建的常盈仓屡经修缮,到清嘉庆年间又严重圮毁。道光二十三年(1843),河库道徐泽醇又重建常盈仓,并改名丰济仓,也就是“老丰济仓”。咸丰十年(1860),捻军攻下清江浦,将老丰济仓烧毁,这也造成了后来新丰济仓的建造。 清同治九年(1870),新丰济仓始建。其小部分遗迹一直保留到今天。
新丰济仓没有在老丰济仓原址重建,因为清江浦原先无城,老丰济仓被捻军焚毁之后,到同治四年,清江浦才七拼八凑筑了个小城,包括老丰济仓在内的很多重要地点都被圈在城外。而粮食作为战略物资,放在城外不安全,故在城内重建。
作出易地重建丰济仓决定的是漕运总督张之万。当时,南河总督被裁撤,漕运总督兼摄河务,并由淮城(今淮安市淮安区)移驻清江浦。他委派在漕督署任事的候补知县许佐廷具体负责此仓的修建事宜。许佐廷因廉洁干练受到张之万的欣赏,后来又担任新仓的仓储管理工作。丰济仓先后建成瓦房106间,草房27间,另外还有散处于镇署街、仓东街市、河下竹巷街的草瓦房88间,合计有房220余间。丰济仓还有不少田产,据有关史料记载,清代该仓在清河县大兴庄和洪泽湖滩、山阳县、安东县、桃源县、宝应县等地,合共有旱谷田65顷,稻田23顷9亩,滩田20顷,柴田26顷14亩,每年可收稻谷两千余石,收谷款三千多银元。
许佐廷之后,继任者贪污腐败,地方官也勒借银钱,奸宄丛生。到了民国年间,特别是20世纪30年代初,成立丰济仓管理委员会严格管理,挪借之事一度被杜绝。然而,因为淮阴县旧处黄、淮之要冲,受灾患的危害最深,灾荒频繁,所以,该仓对于全面备荒来说仍然所补甚微。当时因仓储不满,仓房被机关单位租用者不少。
抗日战争开始后,这里储粮告罄。1939年至1945年日寇占据淮阴城期间,丰济仓成为侵略者的军营;苏皖边区政府在淮阴期间,这里为华中建设大学的宿舍等;大军北撤后,这里又成为国民党军队的军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这里是军营,后来成为清江市委机关干部宿舍区,部分被实验小学占用。实行土地改革以后,丰济仓的田产则都被就近分给农户。
近几十年间,老房子多被陆续拆除,建成钢筋混凝土建筑。剩下的几栋老房子,还是经有关人士呼吁刻意保存的。今天由淮安市清浦区西大街草市口巷内向北行到其尽头,是一个三岔路口,三岔路口北侧,有一栋带过道的大门楼,即为丰济仓的部分遗迹。由过道进入,院内有几栋旧式的砖瓦结构的大房子,夹杂在混凝土和新式砖瓦建成的住宅中间。如今淮安市实验小学的地皮也大多是原丰济仓的。丰济仓门前的三岔路口,其中往西的一条断头路,旧时一直通到北门桥南,这就是有名的古道署街;往东的一条被实验小学围墙隔断的断头路,旧时一直通到赵家楼,是当年运粮回空车道,草市口巷则是运粮重载车道。如今丰济仓前还能见到当年运粮车留下的深深的车辙。
2006年5月25日,丰济仓遗址被确立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开封历史文化大观里的歌曲是不是交汴河游

是的,大概
厚重文化传承千年
——开封历史文化大观系列报道之一
记者刘洋
开封是享誉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如同一首隽永的诗、一坛陈年的酒、一本经典的书,让人永远都读不完、品不尽、看不够!这里有世界上唯一一条千年来从未变动的城市中轴线,这里有目前我国最高大、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琉璃砖塔铁塔,这里有开封现存最古老的建筑——繁塔,这里还有由外城、内城和皇城三重城垣构成的世界性大都市北宋东京城的遗址。这是开封人的骄傲,也是全中国人的骄傲。
文化为媒融入“一带一路”
时期,创造了灿烂辉煌、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宋文化。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给后世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千年的历史文化在这里沉淀、弥漫、氤氲、发酵。
在这座古城里,古朴厚重的历史文化让人品味不尽。走在古城开封,到处是历史,到处是文化。开封的一砖一瓦、一街一巷,都散发着古都的韵味、文化的气息。一个地名、一条街道、一段残垣甚至老街深巷都似乎在向人喁喁诉说着曾经的沧桑。有人说,在开封,随便捡起一块古砖,仔细看看,便能寻找到一段历史;随便捧起一片旧瓦,认真品读,就是半部中原文明印记。
为便于人们对开封历史文化知识进行了解和记忆,市委书记吉炳伟取其精华,将其概括为“一条中轴线、两座古塔、三重城池、四水贯都、五大湖泊、六城叠加、七张名片、八朝古都、九个称谓、十种文化”。“一条中轴线”即御街-中山路,“两座古塔”即铁塔、繁塔,“三重城池”即外城、内城、皇城,“四水贯都”即汴河、蔡河、金水河、五丈河,“五大湖泊”即龙亭湖、包公湖、铁塔湖、阳光湖、西北湖,“六城叠加”即魏国大梁城、唐汴州城、北宋东京城、金汴京城、明开封城、清开封城,“七张名片”即八大古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菊花名城、中国书法名城、中国收藏文化名城、国家卫生城市,“八朝古都”即夏、魏、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金,“九个称谓”即老丘、启封、大梁、浚仪、开封、汴州、东京、汴京、汴梁,“十种文化”即宫廷文化、府衙文化、忠烈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园林文化、饮食文化、菊花文化、戏曲文化、书法文化。9月24日19时左右,一条标题为《看开封市委书记吉炳伟如何推介开封》的微信,经开封日报微信公众把东京城分为皇城、内城和外城。皇城周长约2.5公里,内城周长10公里155步,外城25公里165步。不管皇城、内城还是外城都由这御街串着。《东京梦华录》上记载,“坊巷御街,自宣德楼一直南去,约阔二
两座古塔讲述开封故事
中国古塔,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载体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杰出的高层建筑。在古城开封,就有两座古塔——铁塔和繁塔,在风雨中屹立千年而不倒,名扬海内外。
位于开封城东北隅的开封铁塔始建于北宋皇祐元年(公元1049年),原名开宝寺塔,高55.63米,八角十三层,因其通体镶嵌褐色琉璃砖,颜色近似铁色,从元代起,民间俗称为“铁塔”。据铁塔景区主任刘荣介绍,铁塔以精湛绝妙的建筑艺术和宏伟秀丽的身姿而驰名中外,是目前我国最高大、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琉璃砖塔,是1961年我国首批公布的全国重点保护文物,享有“天下第一塔”的美称。
史书记载,开封铁塔的前身是座木塔,位于开宝寺福胜院内,始建于太平兴国七年,也说是公元982年,建成于宋太宗端拱二年,谓之福胜塔,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有金光出相5月,日本用大炮对铁塔进行轰炸,北面从第四层至十三层的各级檐角、塔壁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毁坏,但仍巍然屹立。1952年10月30日,毛泽东来汴视察黄河时,游览了铁塔,并给予称赞。
“铁塔高,铁塔高,铁塔只达繁塔腰。”这是至今仍在开封流传的一句古老民谣。繁塔位于古城开封东南古繁台,建于北宋开宝七年(公元974年),原名兴慈塔,因其建于北宋四大皇家寺院之一的天清寺内,故又名天清寺塔,又因其兴建于繁台之上,故俗称“繁塔”,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市延庆观繁塔文物保护管理所所长李曼介绍,繁塔是开封现存最古老的建筑,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北宋早期六边形佛塔的典型代表,受它的影响,以繁塔为中心,北宋初期中原地区出现了一大批风格相似的佛塔建筑。
繁塔通高36.68米,塔基面积501.6平方米,塔身内外遍嵌造像砖,一砖一像,通身造像组成美丽的纹饰,大小如一,排列有致,与塔身构成统一的整体。繁塔造像艺术极为精美,包括菩萨罗汉、乐伎等近百种,7000余尊,姿态各异,生动形象地显示了宋代艺术家雕刻
三重城池展现古都魅力
北宋时期是开封历史上最为辉煌耀眼的时期,经济繁荣,富甲天下,人口过百万,风光旖旎,城郭气势恢弘。当时的东京城不仅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大都市之一,后人用“汴京富丽天下无”来形容东京城的繁华。北宋东京城不仅是开封城市发展史上的巅峰时期,在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史上也占据着重要的历史地位,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大量的考古勘探发掘表明,北宋东京城有外城、内城、皇城三重城墙,形成了层层套叠、壁垒森严的宏大气势。其中,外城周长约50里;内城围绕在皇城四周,周长约20里;皇城居于城市中心,周长约5里。
外城,又称新城、罗城,是东京军事防御的第一道屏障。由于历代的兵灾水患,昔日巍。
四水贯都与五大湖泊
水,是生命之源;水,是城市之灵。有水的城市总有别样的韵味,城市有水才会拥有万种风情。“一城宋韵半城水”,我市素以水系发达闻名遐迩,城里有湖有河,市区水域面积达170公顷,占老城区面积的1/4。行走在水天一色的包公湖畔,徜徉在能“辨识忠奸”的杨家湖、潘家湖如画的风光之中,很多人的心灵都为“北方水城”的美丽景色所深深震撼。
北宋时期,开封的水系已经形成了网络,被称为“四水贯都”,交通十分发达。这是因为宋政权建立后,尽管当时中原地区比较富庶,但供应京城百万官民所需仅仅依靠一个地区的财力、物力是不行的。当时,汴河、惠民河、广济河、金水河等主要运河水道环绕京畿,辐射四方,以京畿为核心的运河网正是开封都城地位得以保持的最关键外部条件。
维护以京城为中心的运河网使其流贯畅通是北宋王朝的重要工作。汴河不仅是维护宋朝统治的漕运生命线,同时也是其政治生命线。在宋初整治的各条运河中,北通涿郡、南达江淮之转输的汴河担负着大部分漕运任务。它是从开封通往江南地区的主要水上运道,是维系宋朝生存的交通大动脉,因而宋朝自始至终都十分重视汴河的治理。通过汴河漕运将南方的粮食、丝帛,南海的奇珍异宝,大半个中国的财富,源源不断地运往京城,东京城逐渐成为一个万国咸通的豪华都会。当时,东京的河道日夜舟船如织、商旅不绝,有“八荒争辏,万国咸通”之说。开封当时的城市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及人口数量都超过了隋唐时期的长安与洛阳,不仅是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世界上最繁荣的城市。
如今,作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开封不但有着丰富的人文景观和园林景观,同时还存在大面积的水域和完整的河道水系,这座“北方水城”的魅力让人流连忘返。
据《开封市城市总体规划基础资料汇编》介绍,全市有主要河道122条,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黄河、涡河、惠济河、贾鲁河、红卫河、小清河等32条。目前,城区主要有黄汴河、东护城河、广济河、 西支河、惠济河、利汴河、东干渠、南干渠。
开封境内有龙亭湖、包公湖、铁塔湖、阳光湖、西北湖五大湖泊,此外还有柳池、黑池、阎家水库等。其中,柳池位于开封城北6公里的柳园口西北部。池南北长、东西窄,呈袋状,面积3.6平方公里,水深2.5米,是开封居民区生活用水主要水源,兼有灌溉、养殖之利。黑池位于开封城偏西北9公里黄河大堤南侧,为黄河决堤冲陷而成,面积2.4平方公里,为市区重要引黄蓄水池,平均年引黄量2.87亿立方米,是供给市区用水的重要水源,水在城中,城在水中。城南有水,城北有水,城西有水,城东也有水,无论你是在这座城市的哪一个地方,只要你走几步,一转眼,就可以享受到潋滟的波光。”10月7日,来开封旅游的徐州市民刘靖悦对水城开封赞叹不已。
做好水城大文章
2013年5月4日晚上,开封包公湖西司码头上,华灯齐放,锣鼓喧天,满载的游船推开碧波,在欢呼声中由南向北缓缓驶去,拉开了御河水上旅游项目的序幕。
御河通航正是我市做好“水文章”、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一个缩影。
以前,我市城区各个湖泊互不相连,难以形成连续的城市景观体系。为改变这一状况,市政府确定了“四河”连通“五湖”的宋都水系工程,通过水系将市内的旅游景点串联起来,使游客在桨声画舫中游览古城。宋都水系规划工程全长8400米,分三期工程进行建设,全线以反映宋代民俗文化为主题,以水景、绿化和仿宋的景观建筑构成景观主题。
从2002年开始,我市投资兴建宋都水系工程,开通了长1600米的广济河,将龙亭湖与铁塔湖连接起来,称为水系一期工程。另外,还配套整修了600米长的利汴河,使龙亭湖、铁塔湖与城外水系连接起来。
2007年年初,水系二期工程作为市委、市政府的一项重点公益性项目开始实施。水系二期工程投入3含蓄隽永的宋词。人们在这5个景观游园里玩味千年词韵“杨柳岸晓风残月”;在回廊仙台、木栈曲桥等美轮美奂的景观中,品味原汁原味的宋词乐舞、豫剧、民乐等汴音宋韵,只见宋风浩荡、宋韵满眼。开封的水,充满了历史的记忆、文化的积淀。
同样在夜晚,古城开封人流如潮,影影绰绰,三五成群的观众有说有笑,步履匆匆,穿过大门,直奔清明上河园内的景龙湖景区……
他们的目的就是一睹大型水上实景剧《大宋·东京梦华》的精彩。
《大宋·东京梦华》以经典宋词和画卷串联,利用景区的亭台楼榭、水系桥廊,再加上远处的宣德殿、宣和殿作为实景,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古典实景剧场。水上景观、人文演出和历史背景,构成对开封古城辉煌历史的追溯,生动、真实地再现了北宋东京的盛世繁荣。演出既有北宋的繁荣与市井风情,又有万国来朝的盛景和皇家的奢华。一部现代剧,一部王朝兴衰史。浓重的色彩,婉约的景致,浪漫的音律,宏大的场面,极度华丽的视觉场景,让人宛如置身于那个鼎盛王朝,看过演出的人们都会被其气派的场景设置、优美的音乐旋律和历史的质感所感动。
“这是我第三次来看,每次看都有不同的感受,所以今天特意带着我的家人来感受一下古城开封的宋风宋韵。”10月6日晚,来自郑州的游客胡俊凯笑呵呵地说。
而在城区西部,开封西湖数千亩的辽阔水面,既有烟波缥缈的浩荡,又有端庄淑静的婉约。郑开大桥和东京大桥如长虹卧波,连东贯西,横跨在湖面上,蔚为壮观。亲水平台亲切温润,湖中央水草摇曳,水鸟翻飞,妙趣横生。湖边一树树金桂挂金流橙,满树都是金黄色的小花,清香扑鼻,馥郁醉人。
的互动舞台,文史阳光书吧——历史与文化的互动”的项目功能和文化定位。 在开封西湖的附近,龙湖、中意湖、运粮湖、新规划的公园及街头绿地正在加快建设。
六城叠加的世界奇观
“开封城,‘城摞城’,地下埋有几座城。龙亭宫,‘宫摞宫’,潘杨湖底几座宫……”一段流传于
1981年,开封园林部门准备在龙亭大殿前的潘湖中间堆筑一个湖心岛。在龙亭湖底清淤过程中,推土机意外地推出了许多残砖碎瓦,后经考古发掘证实,这些残砖碎瓦是明代周王府遗物。据史书记载,周王府是在宋、金皇宫遗址上修建起来的。周王府的下面是什么?真的埋藏着一座千年皇城吗?大规模的宋城考古从此拉开帷幕。
历经20年考古发掘,2002年,我国考古学家宣布,在古都开封地下3米至12米处,上下叠压着6座城池,其中包括3座国都、两座省城及1座中原重镇,形成了“城摞城”的奇特景观,大梁城在地下10余米处。
“除了‘城摞城’‘宫摞宫’‘墙摞墙’,考古过程中还发现了‘路摞路’‘门摞门’‘马道摞马道’等奇特现象。”刘春迎说,“繁华的中山路是开封的中轴线,其地下8米处,正是北宋东京城南北中轴线上的一条通衢大道——御街。现在的中山路和宋都御街之间,分别叠压着明代和清代的路面,这种‘路摞路’的景观还意味着从古至今层层叠加起来的数座开封城的南北中轴线没有丝毫变动。”刘春迎说。
随着开封“城摞城”奇观的神秘面纱被层层揭开,这一奇特景观迅速引起轰动。专家、学者认为,“城摞城”奇迹堪比有“世界第八大奇迹”之称的“秦始皇陵兵马俑”。
为提升北宋东京城在全国地位和影响力,强化开封市作为宋城的特色,提高开封市在宋文化研化博物馆·开封“城摞城”新郑门遗址。大宋文化博物馆·开封“城摞城”新郑门遗址建设项目是推动我市文化强市战略的重点工程,同时也是一项公益性的文化建设项目。
如今,大宋文化博物馆·开封“城摞城”新郑门遗址项目建设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它将成为真正展现开封“城摞城”奇观的窗口。
七张名片展现开封软实力
八朝古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菊花名城、中国书法名城、中国收藏文化名优势,更能出成效。
菊花,隽美多姿,傲霜怒放。它是开封的象征,更是开封的骄傲;它播撒着古城的风流与气韵,彰显着古城的品格和文化;它是古城的希望之花。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时间来到1983年。当年5月27日,文化节。
2011年,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提出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市委、市政府创新思路、科学决策,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确立了文化旅游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不断加大对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为更好地让开封昔日的盛景重现,我市先后启动城墙修复工程、宋都水系工程、书店街整修和文化提升工程、“城摞城”遗址博物馆工程、鼓楼复建等一批重大文化旅游项目,《大宋·东京梦华》等大型演出惊艳了世界。2014年,我市更是举办了世界客属第27届恳亲大会,世界各地客家友人与各路媒体齐聚开封。
在七盛角和小宋城,熙熙攘攘的游客来自全国各地。夜色下的七盛角,小桥流水情趣盎然,商铺酒肆林立,处处宋韵彰显。来自河北保定的游客李炎赞叹:“我去过周庄、乌镇,没想到在中原大地竟有这样一处可以让人停下脚步、感受生活的滋味、秀丽优雅的地方,开封人真有福气,在家门口就能感受如梦似幻的水波灯影。”
今年3月23日至25日,在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召开的全国爱国卫生工作会议暨全国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现场会上,已经拥有众多荣誉称号的开封,如今又增添了一顶沉甸甸、蓝、地更绿、水更清、城更美,为建设实力开封、文化开封、美丽开封、幸福开封谱写了新华章。
如今,手握七张城市名片的开封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全市上下正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向着一个又一个目标砥砺前行。
八朝古都九个称谓
——开封历史文化大观系列报道之三
记者王红朝古都”。在历史上,开封凭借河湖纵横、灌溉发达、气候温和、交通便利的有利条件,成为中国最早开发的地区,其城垣宏大,文化灿烂,古人曾有“琪树明霞五凤楼,夷门自古帝王州”的诗句。
都老丘所在地,在今开封东北40 余里。从古文献的记载来看,老丘作为开封的第一次建都则是无可置疑的。开封最早建城距今也不是2700多年,应是4100多年,是我国华夏文明发祥、传承的重要地区之一。
后梁
城池,拓宽道路,疏通排水,种树掘井。956年,又调发开封府及曹、滑、郑等州民工十余万人,取虎牢关质地坚硬的土石为料,筑成周围48里233步的新城——东京外城。其后的北宋王朝就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建,从而使东京城的规模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后周历三帝,前后10年,在开封建中国的对外交通已由汉唐以来的丝绸之路转向东南沿海的海路,火药、印刷术等中国的发明由此传向世界各地,开封以其泱泱大国的气象,跃居那个时期世界上最为繁华的著名都息、郑、颍、宿等州。截至1234年金朝灭亡,共在开封建都21年。
九个称谓演绎文脉传承
要都城,是当时夏朝的民族、政治、经济中心。
据《竹书纪年》记载,夏王朝共传14代,先后有17位帝王,历时471年。第7位帝王杼继位5年后,将都城迁到老丘,直到第13位胤时,才迁到西河(今河南安阳)。
夏王朝在老丘定都的时间长达217年,历经槐、芒等7帝。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迁都次数最多的朝代之一,前后共迁都9次。但是,老丘却是夏朝众多都城中,历时最长、经历帝王最多的国都。
迁都老丘之后,夏朝继续向东发展,势力更加强大。迁都老丘,使夏文化有了新的发展空间,从而创造出更加灿烂的文明。继杼之后,夏朝又有7任帝王定都老丘,这里仍然是夏朝活动的中心区域。
夏朝
由于历史年代久远,文献资料匮乏,加之史料记载中启封与开封之名经常相混用,关于启封一名的来历,除了“启拓封疆”一说,学界亦有不同见解。开封地方史志专家沙旭升指出,《汇考》中记载:“开封者,故宋微子启封地因以为名,汉讳改开封。”微子启始宋国开国远祖,而在启封城开始构筑之时,宋、郑两国已存在姻娅关系,且为友好邻邦,郑庄公此时在故微子启的封地筑城取名“启封”当在情理之中。
大梁
开封市区的名称最早出现在文献中叫做大梁。魏惠王九年(公元前361年)魏迁都大梁。
浚仪
浚仪由大梁发展而来,因大梁城北的人工沟渠名为浚水或浚仪渠,故称大梁为浚仪。秦统一六国后,实行郡县制,开封作为败亡国都降为浚仪县,属三川郡。浚仪历经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直到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将浚仪改为祥符县为止,共历1234年,因历史较长,故也有把“浚”作为开封代称的。
开封
公元前225年,秦灭魏,立浚仪(大梁)、启封两县。西汉景帝元年(公元前156年),因避汉景帝刘启之讳,改启封县为开封县,这便是“开封”的由来。
汴州
北周武帝建德五年(公元576年),改梁州为汴州,这是开封称“汴”之始,由县治改为州治。唐代宗时期,宣武军节度使李勉扩建汴州城,是后来开封城之雏形。
东京
五代时期, 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先后定都于开封, 因为地理位置偏东,称之为“东都”或“东京”。开封在历史上首次被称为“东京”,是在937年,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宋代。
北宋定都开封,是经过一番激烈争论的。最终选择了开封,其他因素暂且不论,其中是和汴河等河流方便的漕运以及黄河所带来的丰富的水资源分不开的。北宋时期,汴河、蔡河、金水河、五丈河等河流横贯东京城,将全国各地尤其是东南一带的物质源源不断的运抵京都,从而使开封处于“天下之枢”“万国咸通”的有利地位。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没有汴河就没有东京城的繁荣,而没有黄河也就不会有汴河的畅通。
放宽了宵禁,城门关得很晚,开得很早。御街上每隔二三百步设一个军巡铺,铺中的防隅巡警,白天维持交通秩序,疏导人流车流;夜间警卫官府商宅,防盗,防火,防止意外事故。这恐怕是历史上最早的巡警了。
宋代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和张择端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都生动再现了这一时期东京城的繁华盛景和风土人情。
汴京
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金国灭北宋后,开封被称为“汴京”。1126年秋天,金军分东西两路南侵。西路军攻破太原,乘胜渡河;东路军攻陷真定。两路军围攻开封,闰十一月二十五日,东京城破。金军占领东京达4个月,大肆掳掠后于1127年四月撤兵北去,带走包括徽、钦二帝在内的全部俘虏和财物,北宋至此灭亡,这就是历史上的“靖康之难”。
汴梁
元灭金后,设河南江北行中书省(简称河南行省),省下设路,在开封设汴梁路,称为“汴梁”。当时,省会及路治都设在开封。
十种文化名扬天下
—心,曾在华夏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演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天的开封,一砖一瓦一木中,俯拾皆是文化的宝藏。在宋韵彰显的千年古城里,宫廷文化、府衙文化、忠烈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园林文化、饮食文化、菊花文化、戏曲文化、书法文化遍地流淌、生生不息,已融入城市的灵魂,成为开封人民的生活态度,也让人们充满了无限向往。
府衙文化:开封有个包青天
“开封府”是北宋京都官吏行政、司法的衙署,历史悠久,名扬中外,为北宋时期“天下首府”。据史料记载,北宋年间,开封府共有183任府尹,许多历史名人如寇准、范仲淹、包拯、欧阳修等都曾任开封府尹。
特别是包拯任开封府尹时,铁面无私,执法如山,包龙图扶正祛邪、刚直不阿的美名传于古今。开封包公祠就是为纪念包拯而建的祠堂。自金、元以来,开封就建有包公祠,以纪念这位先贤。今天,坐落在包公湖岸边的包公祠,是现代人为纪念包拯而恢复重建的,风存斋堂一座,也就是现存的玉皇阁。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更名为延庆观,其后,该道观又经历多次损毁、
对于开封而言,夜市是其饮食文化中最具特色的符号之一。开封夜市历史悠久,宋代孟元老在其《东京梦华录》中,就对当时分布在东京城内的州桥夜市、东角楼街巷、马行街店铺、大相国寺万姓交易市场等有详细记载:“夜市直到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宵不绝。”而在此之前的唐朝却是“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将坊和市分开,实施封闭式管理。
如今在开封城内,大大小小的夜市有20多家,而规模最大的要数鼓楼夜市。鼓楼夜市小吃品种繁多,知名菜肴、面点、小吃品种800多种,中华名小吃98种,其中第一楼小笼包子、桶子鸡、鲤鱼焙面等10多种小吃被命名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除开封传统风味小吃外,开封还有全国各地的名吃特产。鼓楼夜市因其浓郁的地方传统特色,被国内外百余家媒体广为报道,名噪八方。
菊花文化:开封菊花甲天下
开封种植菊花最早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北宋时期,开封菊花的品种、数量、栽培技艺独领风骚,诞生了我国第一部《菊谱》和世界第一部菊艺专著。明清以后,开封养菊赏菊之风绵延日盛。
今天,菊花文化在开封得到了进一步发扬光大,作为全国著名观赏菊种植基地,目前培育有1200多种菊花,菊艺大师占全国总数的25%、菊艺新星占全国总数的36%。开封菊花屡化、旅游、经贸深度融合的节会品牌,成为开封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成为开封提升城市品位、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亮丽名片。
书法文化:名家荟萃 人才辈出
法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开封书法文化氛围浓厚。1984年,开封成立了书法家协会,先后有120多人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同时,开封其他各类书法团体众多,影响较大的就有20多家。此外,开封的中国翰园碑林,镌刻3800块历代名家书碑,是目前我国最大的一座书法碑林。2008年,开封被中国书协命名为“中国书法名城”。
宫廷文化:六朝皇宫 无尽故事
在一座“万寿宫”,内设皇帝牌位,文武官员定期到此朝贺遥拜。封建朝代,皇帝被称为真龙天子,因此这个地方后改称“龙亭”。
,是国家AAAA级景区,建于六朝(五代时期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和北宋及金朝)皇宫的遗址之上,以金碧辉煌、气势雄伟的龙亭大殿为主,由午门、玉带桥、嵩呼、朝门、照壁、朝房等清朝万寿宫建筑群组成,充分显示了北方皇家园林的雄奇。龙亭公园的《九帝迎宾》《王安石变法》《杯酒释兵权》《百戏进皇宫》等具有浓郁宋代宫廷文化特色的节目,使人梦回千年、浮想联翩。
忠烈文化:铁血英雄千古留名
提到开封源远流长的忠烈文化,杨业和岳飞是两个绕不开的重要人物。
杨业是北宋抗辽名将,他英勇杀敌、为国捐躯的事迹被人们铭记,而以他为原型创作的灿若繁星的艺术作品,更是经久不衰。如今,“杨家将”已经成为忠烈文化最具代表性的符号损毁、修复,至民国年间,最终废于日军战火。现在的天波杨府,是人们为纪念杨业、弘扬杨家
折。
但是,艮岳园林是中国园林史上的一朵昙花。宋徽宗取天下瑰奇特异之灵石,移南方艳美
祥符调是开封戏曲文化的重要代表,它作为发源于开封的一个豫剧流派,得名于祥符县,

天下粮仓指的是我国的什么地方?

“天下粮仓”是清江浦的别称之一。清江浦区是“中国运河之都”江苏省淮安市主城区之一。清江浦于1415年开埠,在明清时期是京杭大运河沿线享有盛誉的、繁荣的交通枢纽、漕粮储地和商业城市,至今已有六百年的历史,有南船北马、九省通衢等美誉。
清江浦从明初到清末,是国家漕粮储备中心,一直是国家巨型粮仓的所在地,这个粮仓在一定意义上讲属于漕运总督直管。清江浦因为其明清时期是运河漕粮重要的储存、中转之地,因而有“天下粮仓”之称。

扩展资料:
每到运粮季节,“十二万漕军护送一万二千艘漕船”,由清江浦(现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区)北运京城,运河之上,漕船首尾相连,浩浩荡荡,绵延百里,整个气势蔚为壮观。在曾经热播的电视剧《天下粮仓》里,即使是用动画特效制作的场景,依然令人观后大为感慨。
而如此气势的起点,就是清江浦——拥有当时大清帝国最大的储粮库,是国家漕粮储备中心。隋代开挖的大运河,在促进了国内商业的流通后,成为封建帝国的经济命脉,沿运河崛起了“淮、扬、苏、杭”四大都市。隋唐以后,封建王朝的财政收入特别是粮食,主要来自江南。
参考资料来源: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A4%A9%E4%B8%8B%E7%B2%AE%E4%BB%93/18785539?fr=aladdin

《《天下粮仓》(全剧本)》最新txt全集下载

《天下粮仓》(全剧本)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您下载的该电子书来自:TXT书库
天下粮仓

第一集 第二集 第三集 第四集
第五集 第六集 第七集 第八集
第九集 第十集 第十一集 第十二集
第十三集 第十四集 第十五集 第十六集
第十七集 第十八集 第十九集 第二十集
第二十一集 第二十二集 第二十三集 第二十四集
第二十五集 第二十六集 第二十七集 第二十八集
第二十九集 第三十集

认识高锋,是二十多年前的事儿。没想到我们都悟入其途,在影视界成了编剧
朋友。关于诗歌、关于小说,我全都以剧本的形式表述其中的理解了。但是高锋真
正让我大吃一惊的便是这部《天下粮仓》和《天下粮仓》的诞生过程。作为一个作
家,高锋和《天下粮仓》一定会成为文学界、影视界的一个历史存在。
上世纪九十八年末的秋季,我组织召开了一个电视剧创作的务虚会。浙江省影
视界优秀的制片人、编剧、导演大概悉数参与其中了。高锋谈了一个关于粮仓的创
意:一座粮仓,一队漕运,一条运河,一批巨子,一个朝代,一方天下。乾隆元年
的农业文明时代,高强度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冲突,都构成了有意味的可供艺术
表达的影视元素,我隐隐约约地感受到了一批屏幕上尚未出现过的艺术人物形象将
会从高锋的笔下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