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内心的光是谁说的
印度诗人 泰戈尔。
请保持你心中的光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借着你的光走出黑暗。
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东西。——无问西东
我们从不可决定自己出身的模样,更不可对自己出生的时代有预知,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断去适应这个时代,接受它并改变它,然后完成我们绚烂而短暂的一生。
电影无问西东讲述了四个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年轻人的迷惘和理想,选择和彷徨。从现代社会一直追溯到了抗日战争时期,时间跨越了近百年。我不能说哪一个时代是最悲惨的、哪一个时代是最幸运的,因为没有哪一个人的人生生而容易,时代也一样。
现代社会中,我们都好似生活在钢铁丛林中一群为了生存尔虞我诈的猛兽,一边为了守住自己的领地殚精竭虑,一边贪婪而觊觎着其他人的领地。我们像困兽一样不敢相信他人,而不会亲近他人。
电影中的陈果果就是这场勾心斗角中举棋不定的人。他是这个社会里的精英,名牌大学、高级经理,这些头衔是他混迹于市的砝码,他很累,所以他才会问出:如果提前了解你所要面对的人生,你是否还会有勇气前来。
时间又到1962年,那个年代对于每一个有理想的知识分子来说都是黑暗的岁月。那个时代拒绝人有私心有自我,那时的人们随波逐群,自以为大。
电影中王敏佳内心中深藏多年的小秘密,那是虚荣心孕育的小小的一个满足自己梦,但是所有人都容不下她的这个梦,将她的梦撕碎,将她践踏在那个时代的咒骂下。
此部电影是有情怀的,也是有表达的。但是时代背景的过于宏大还有时间跨度的过于漫长,让每一个故事看起来完整度不够,有点生硬,故事的衔接过于生硬和粗暴,流畅成为此部电影最大的问题。而且电影的主题都要由每一个主演来提一遍,这就显得非常多此一举而且会落入尴尬的矫情。
但是影片中还是不乏真实的泪点和精巧的细节设置,让细微而深沉的感情融入到每个人心中,时代的无奈与真情的碰撞,无论是在哪一个背景下都被烘托出来,那份精巧透亮的初心和坚守,就这样被小心翼翼的传承了下来。
我们所有人在大的时代背景下,小如沧海一粟,但是我们都拥有最为闪耀、珍贵的青春芳华,都有一束光在我们心中,希望可以初心不变、光芒万丈。
泰戈尔用生命影响生命的原文是什么
泰戈尔用生命影响生命原文如下:
把自己活成一道光,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借着你的光,走出了黑暗。
请保持心中的善良,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借着你的善良,走出了绝望。
请保持你心中的信仰,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借着你的信仰,走出了迷茫。
请相信自己的力量,因为你不知道,
谁会因为相信你,开始相信了自己,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活成一束光,绽放着所有的美好!
作者:泰戈尔(1861年5月7日—1941年8月7日),印度诗人、哲学家及印度民族主义者。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宗教信息和哲学的见解,1913年,泰戈尔成为了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泰戈尔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其代表作有《吉檀迦利》、《新月集》、《最后的诗篇》、《四个人》、《家庭与世界》、《飞鸟集》、《眼中沙》、《园丁集》等。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诺贝尔说过,生命,那是自然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泰戈尔也说过我们只有献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
请你保持心里的光,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借此走出黑暗是说给谁听的
听众。《这一生关于你的风景》这首歌歌词非常有深意所以,请你保持心里的光,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借此走出黑暗就是说给听《这一生关于你的风景》这首歌的听众说的,受到很多人的喜欢。
看完《无问西东》这部电影有什么感受?
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从自己心底里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
这部电影分明是献给当代焦虑迷茫青年的一部职业生涯规划指南。电影的进程很慢,即使里面的人物都怀揣着刻不容缓的心思,像是一种使命。
有人诟病它的失焦,把失焦当作一件幸事吧,不过是气氛压过了实物。四个时期,四段故事,几处地方,交织展开。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那个时候北京叫北平。北平是应该下雪的,或者说,下雪后的北平更能沉淀出静谧的气质。
吴岭澜,一个放下了天赋随波选择了实科的清华学子,起初认为文科无用,继而校长劝其转科:“人把自己置身于忙碌当中,有一种麻木的踏实,但丧失了真实,你的青春也不过只有这些日子。”我喜欢这句话,麻木的踏实与忙碌是一种庸碌,碌碌而无为,只是一种机械的无味的运转。
而现实是,当代的社会失去忙碌反而令人焦虑,却很少思考忙碌的是否恰当值得,实效的日子是一种对彼时的解脱,这种含有悲观主义色彩的思想类似“得过且过“。
三十年代,在昆明。吴岭澜的一席话让富家子弟沈光耀抛下对母亲做出的誓言,毅然从兵。这是一个慌乱的年代,陋室会落雨,室外落弹雨。
在影片中有一个细节,雨从屋檐的缝隙中窸窣落下,雨声盖过老教师的声音,底下学生一片哗然,老教师最终放弃教学转而在黑板上写上“ 静坐听雨 ”四个字,衣服肩膀处是被雨水晕染开的一片深色,我喜欢这一片深色,是一份从容,一份文人风骨。
六十年代的北京,多了份学子的浪漫。
陈鹏在回答王敏佳什么是“核”的时候,拉着身边人一路狂奔,在一种很大速度下的碰撞产生了巨大的能量,这就是“核”,也是陈鹏的“爱”。一直到后来王敏佳被万人唾弃,唯独陈鹏接住了她,他说:“你别怕,我就是那个给你托底的人,我会跟你一起往下掉…我什么都不怕,就怕你掉的时候把我推开。”
他的深情,是给她安定,是出门在外不忘给她寄去藏在银杏叶里的雪花膏。
王敏佳在昏暗的灯下,擦拭着脸庞,即使是背影,章子怡演的王敏佳还是太有味道了,令我想到她的《艺妓回忆录》,每一处举手抬足都小心翼翼的很精致,王敏佳,即使经历了苦难,依然是傲气的。
回到了现代,张果果从名利场中来,最终回到人情味中去。从那个从母亲手中夺过参假的肉馅连碗一把暴躁地扔进垃圾桶里,到亲自为四个双胞胎为窗子彩绘。电影里的片段,电影里的青年,不同时代,不同处境,但冥冥中有一样坚持好像是一样的,这种坚持平日里被大家吹烂了好像羞于提及,所谓“捧杀”也许就是这个意思吧。
不知道是不是身为所谓“最好的学生都不去”的文院的一员,平日里被迫憋了太多话想说的原因,看到电影最后一个个先烈的名字出现在屏幕上时,我无法控制自己保持理性,就是觉得羞愧,不仅愧对所有为自己现实的生活做过努力的人经历的磨难,也愧对曾经为了达成目标曾拼命努力过的自己,有的时候,闭眼前进是好事,但有的时候也需要停下脚步想想究竟如何才是自己真正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