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老外交朋友,和中国人交朋友有什么区别?
和老外交朋友,和中国人交朋友区别如下:
1、建立和维系友谊的方式。
中国建立友谊初期非常谨慎,需要经过很长时间交往,摸清彼此的兴趣爱好是否志趣相投后,甚至要经历磨难后才会确认和接受彼此作为朋友。而维系朋友关系需要不断互动,并且这种互动可能是全方位的涉及彼此工作,生活和家庭的方方面面。
西方建立友谊初期心理防线很低,随着友好关系进一步发展将要成为朋友时,他们的心理防线是逐步升高的,因为他要提防你会不会触碰到他的"隐私"和"独立"。这是和中国人刚好相反的,中国人前期心理防线很高,后面很低甚至没有。
2、朋友呈现的内容不同
中国人对朋友的描述就可以看出,朋友不仅是一起分享快乐,也是一起面对困难,更是可以一起面对生死的人。所以朋友是协助者、赞助者、支持者和顾问,有时甚至是共同行动者。
西方在情感上相互支持,共度时光。说白了就是精神情感上大家相互支持,有空一起玩一起分享快东。所以朋友是仅限于精神或情感层面的支持,也可以一起玩一起乐。
3、朋友间的期望值不同
中国:对朋友的期望值较高,希望可以雪中送炭,能两肋插刀。西方:对朋友的期望值低,因为朋友间实质性的帮助不多。
社会交友观变化
中国总是想找老朋友一诉衷肠,而西方人则更爱结交新朋友。总之中西友谊观的差异原来是巨大的,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今天中国绝大部分人在西方文化的侵蚀下,友谊观己发生改变,或多或少只有程度不同。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部分完全西化的中国人把交友当成获取利益的工具,让很多人被朋友"坑害",让社会对朋友也失去信任,造成不小的社会问题。可以这样讲吧,现在很多不好的社会现象和问题都跟文化在嬗变直接关联。
白种人眼中的黄种人
19世纪早期,只有零星的中国移民进入澳洲,那时候可以选择的职业是做牧羊人、厨子和农场苦力。19世纪30年代由于牧羊业发达,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殖民政府做出决定,开始雇佣华工,50年代发现金矿,澳大利亚进入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吸引了广东省省会附近13个县的成千上万的华人移民,到1890年在澳洲的华人大约有4.9万人,大家都知道旧金山指的是美国的三藩市,而新金山墨尔本则鲜为人知。 13个县的移民都讲同一种方言,具有相似的体型、思想和性格,在当地人眼中,华人移民朴素、和蔼、热爱和平、勤奋且节俭,但也有不良嗜好,比如抽鸦片和赌博。他们崇拜偶像,带来了儒教、佛教和道教的混合信仰,在金矿区修了很多庙宇。他和外国人交朋友有什么好处
我觉得中国人与外国人之间建立真挚友谊的距离其实只有一层薄纱。而这层薄纱其实并不是语言、文化或者交友的技巧,而是对于“为什么和外国人交友”这个问题的理解。 回答这个问题,大家可能会说“来了这边生活,不融入当地总觉的好想自己还是外地人”,“虽然将来还是打算回国,但是想要拥有这一段不一样的经历”,或者“想要留下来工作,早日融入本地的圈子更利于networking,为将来的就业铺路”等各种各样的原因。 这些原因都很对,也都特别实在,我一直以来,也都是这样想的。不过我后来反思的时候发现,我当初以这样的对于“为什么”的理解和美国人以及其他国家的人交友的时候,我交到了存在电话或者Ins里的熟人,却没有交到真外国人与中国人有好交往的小故事
中国永远的朋友---埃德加·斯诺(Edgar Snow) 美国记者 埃德加·斯诺,美国著名记者和作家。1928年来到中国。九一八事变后,他亲赴前线采访,写下了一批颇有影响的有关中日战争的报道。特别是他撰写了轰动世界舆论的《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不带任何政治偏见和党派色彩,通过亲自采访所得的第一手资料,得到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信任。抗战期间,斯诺作为中国人民的朋友,把中国的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组织、发起、宣传“工合”运动,支持中国的战时经济;如实报道中国抗战实况;开展大量的国际宣传,极大地支持了中国的反侵略战争。他把一生最宝贵的年华献给了中国人民中国人与欧美人在行为上有什么差异?
随着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不断地向前发展,我们国家对于外国的包容也是越来越大了。现在我们国家有着来自各个国家的国际友人,不少人都是冲着我们国家特有的深厚文化传统过来学习交流的。那么,在外国人的眼里,中国人会有哪一些比较特别的行为呢?他们无法接受中国人的哪一些行为呢?答案你很难想得到
在第一个方面,就是商品的价格了。在外国人看来,商品的价格应该都是明码标价的,不会再出现什么大的变动。所以外国人买东西一般都是先看看商品对自己是否合适,然后看看价格怎么样,要是价格合适就直接买走,要是价格不合适的话就直接去别的地方再看看。可是对于中国人来说,价格不是问题啊,只要东西能够看对眼了,价格可以商量啊。所以外国人对于一些可以把价格“杀”得很低的中国人,会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因为他们认为价格最多也只能谈一次,更别说可以将价格压得太低了。
其次就是中国人过马路的习惯了。对于某一些中国人来说,没有车的时候,不管你是红灯还是绿灯,都照过不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只要凑够一堆人就可以走了,这也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中国式过马路了。虽然说这是一种低素质的行为,但也只是因为我们的红绿灯仅仅兴起了几十年的时间,其中涉及到的观念远没有在西方国家存在了上百年的观念这么根深蒂固。这是一个逐步改善的过程,也相信大部分的中国人是不会乱闯红灯的。
在中国,有一个词语叫做“吃货”。我们经常都能看到网上的一些笑话,说某某国家又被某一个外来物种侵占了,只要派出我国的吃货过去就能完美解决问题了。的确,中国人在吃的方面虽然有着自己的要求,但是禁忌还是比较少的。比如在美国横行霸道的小龙虾,在欧洲翻云覆雨的鲤鱼,我们都是能帮他们解决的嘛!
少部分的中国人,还有一种喜欢插队的陋习。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插队可能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但是这个方法是错误的。但是在外国人看来这就是一件完全没有必要,也很没有素质的事情了。
在沟通方面,中国人和西方人也是有很大的差异的。西方人遇到需要辩论的问题时,喜欢直接就讨论出答案,而中国人喜欢先私底下沟通一下,在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准确答案和共识之后再将东西都摆到台面上来说。这也许是因为中国人在传统文化中就比较注重话题在环境中的影响而造成与西方人之间的差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