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的编剧总是得不到重视,导演的地位永远比编剧高 ,而且导演会不会总是会插手改剧本?
根是烂在演员身上,出资方一直安插些来历不明的新人和奇怪的家伙。好好一部剧,行,你改剧本配合角色(正常情况下不是应该演员去发挥自己的才能进入角色,抱歉!你懂。),导演强行换人(这个演员不行,演技不行,其它行不行你懂我懂,这个好,就谁谁上。什么,不契合?改剧本,什么,改不了哪么多,哪就改角色。量身订做的哪种)监制各种插手(这个就太广了,几乎什么大小事都能伸一脚).编剧地位不低,主要看你能不能和其它“人”“谈”得拢。你觉得一部电影中导演和编剧谁更重要?为什么呢?
编剧赋予电影以灵魂,而导演则塑造了电影的肉身,导演和编剧谁更重要,不能一概而论。
导演和编剧就好比是厨师和食材一样没有好食材再好的厨师也做不出好口味,只有好食材没有好厨师,再好的东西也可能做得一团糟,所以导演和编剧同样的重要,一个经典作品首先要有一个好编剧,精心打磨故事。导演根据编剧的故事设定,考虑合适的角色扮演,再加上灯光摄影等等配合最后才能完美地呈现出来一部优秀作品!
当今时代,也许并不缺乏优秀的导演,但很显然缺乏优秀的编剧人才综观当下的电影票房趋势,已经不再是仅仅依靠明星效应就可以带出票房大卖的电影。而是剧情的故事性趣味型更引领票房!否则剧情不佳,再大的牌也有可能扑街。剧情吸引人,再小的牌也有可能是票房黑马。
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非要把导演和编剧分个地位高低。编剧似乎更加重要。现在的巿场,一部好的作品导演是名利双收。而深居幕后的编剧却少有人知。提高编剧的收入在今后的市场发展中将越来越重要。一个优秀的编剧最终将会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电影市场的香饽饽!
剧本是一部剧的灵魂导演则是根据剧本凭自己的能力锦上添花。导演的功力再好,如果剧本烂了,也只能平平无齐。比如华人之光李安导演,凭《卧虎藏龙》荣获第73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更成功打入好莱坞,随后的《断背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也是大方溢彩。然而近来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和刚刚上映的《双子杀手》虽有高大上的120桢技术加持,却因剧情的欠缺口碑和票房双双失力,看的让人昏昏欲睡。
李安的导演能力毋庸置疑,超前的摄影技术也可以为影片锦上添花,但剧本的缺陷是这些不能弥补的。观众走进电影院更想看到是引人入胜的剧情,之后才是炫酷的特效。强如3D技术鼻祖《阿凡达》也有令人深思的剧情。所以编剧才是核心
个人感觉这个很难确定哪个更重要俗语“巧妇难做无米之炊”,我觉得用在此处比较合适,如果说导演重要,拿给他一个很一般的剧本,也无法拍出伟大的作品,但是商业片除外!商业大片是可以用烂剧本的,需要好导演和好的后期制作,从一个角度来说,导演是重要的。同样的道理,光有一个好的剧本,没有好的导演也没办法从电影的角度来很好的诠释剧本,所以说一部伟大的电影,一定要有好的导演和好的剧本,缺一不可!
一部好的电影离不开导演和编剧,两者间是相辅相成的,都一样重要好的编剧是一部电影的基础,导演是一部电影的核心,怎么样把精彩剧情呈现出来,用什么样的方式呈现,导演是主导因素,当然这其中离不开优秀的演员,演员对人物的塑造,对剧情的理解演绎,都对一部电影起到关键重要。一部好的电影离不开导演,编剧,演员以及所有台前幕后工作人员的努力。
为什么中国编剧地位这么低
中国现代编剧没落的原因是因为中国影视剧拍摄实行导演中心制。编剧在剧组没有地位,剧本创作沦为写“命题作文” 随意被改没话说;行业发展畸形:枪手被欺压 庸才编剧吃得开;收入差异两极化 顶尖编剧远不及一线明星。 导演中心制 在影片摄制的全过程中,建立以导演为核心的创作班子的制度。在摄制组内,导演掌握艺术创作领导权和指挥权,遇有不同意见时导演有最后裁决权。 编剧中心制,是一种在欧美及韩国影视界推行的制片模式,即在影视制作过程中,以编剧为主导地位。编剧中心制可改善编剧地位低、报酬少等现状,但在中国影视界仍是一个具有争议性的话题。编剧和导演那个更重要
影视作品有两个位置的主创特别具吸引力,其一是码字的编剧,其次是负责拍摄、制作的导演。
编剧的最终的作品是剧本,而剧本,剧本,一剧之本,自然是最重要的。剧本是基础,是核心,是骨架。导演是在剧本的基础上,二次创作,重新焕发生机的艺术处理。
编剧与导演的关系是:编剧解决拍什么的问题,而导演是解决如何拍的问题。通俗的讲,两者的关系是:主厨和食材采购的关系。编剧提供优秀食材,导演烹饪出美味。所以前期编剧重要,而后期导演重。
当要比较这两个重要位置的主创,彼此关系复杂,既有矛盾又是合作亲密的两方,究竟应如何入手呢?
1. 谁来决定编剧还是导演重要?
在商业社会,影视作品应以市场作衡量成败标准,也就是观众说了算,那么你认为今天的观众最重视甚么呢?答案当然是影像冲击力了,编剧还是导演重要?这等同问那位负责构思影像冲击力。 要是编剧懂得设计,我认为他会自然地兼任导演,既然编剧不懂,在今天形势下,当然是导演重要了。
2. 导演可以不需要编剧
太多人以为导演必须有个好编剧,这绝对错误,真实的答案是导演只需要好剧本。更准确的说,只需要辨别出好剧本。编剧是一个或一组人,但剧本可能只是数万字或一叠纸而已。譬如是一本或一套小说,某些导演已经可以完成工作,并不一定需要有个叫编剧的人存在。
3. 界定重要性的客观标准
我们可以直接的从另一角度衡量电影各职位中,那一位更重要。用酬金作准则。这是非常现实的计算,谁重要谁便能获得更多报酬,这是太显而易见的事。所以我们一般会认为导演更重要,因为他能拿到的酬金相对上比较高,这当然也有例外,但机会率偏低。换句话说:好导演可以拯救烂剧本,再伟大的编剧也没法拯救烂导演。
4. 电影是综合创作
电影是创作的艺术品,所有参与者都有一定程度的创作空间,或协助创作,问题只在于被重视的程度高低而已。临时演员、木工、搬灯的小工,甚至是货车工人,他们也在自我创作或辅助别人创作,他们的表现也会影响整个作品的效果。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编剧决定下限,导演决定上限。
编剧与导演只是简单划分为文字与画面创作,但电影真正的创作工程非常复杂,当中分为最原始的概念创作,其后才是文字创作,平面创作,再加上后期的音乐创作、色彩创作、特效创作、剪辑创作,一大堆专业创作互补长短,才成为终极的作品。这两个位置上的是人,不同人有不同能量,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况下现也可能绝不相同,根本不应该简单作出比较。电影创作是整体性的,作者是导演,编剧就如摄影指导、美术及武术指导般,贡献出他的专业,协助导演完成作品。
答主:王忠玮,邀你关注微信公众号【营销航班】
对一部电影的贡献,编剧的作用更大还是导演的作用更大?
1、导演与编剧的关系不是CEO和产品经理的关系,而是主厨和食材采购的关系。编剧提供优秀食材,导演烹饪出美味。当然,做好一道菜还需要调料、火工(摄影、剪辑、配乐……)
2、好导演可以拯救烂剧本,再伟大的编剧也没法拯救烂导演。
3、编剧决定下限,导演决定上限。
很多人看电影只能看到剧情和演员,理所当然认为编剧最重要,导演只是个翻译而已。我试着给大家展示些其他的……
戏剧依赖编剧,因为戏剧的精髓是对白。然而电影艺术跟戏剧不同,因为电影有自己的语言。电影用镜头说话,镜头能表现动作,再生动的文字描写也比不上一个镜头(这里指对动作的表现力)。导演需要考虑怎么用电影语言(摄影、场面调度、剪辑……)去表达自己,讲述故事。
假设剧本只有一句话:”我独自站在荒野中“。我们试着用不同的镜头: 如果用大远景,可能突出自然的宏大壮丽;如果给大特写,可能突出人物的焦虑紧张;如果从高角度,可能突出人物的困境无助;如果用仰角,可能突出人物的强力和野心勃勃。不同滤镜、色彩对情绪表达的影响大家都能猜到。
本质上我们是通过一个景框来看电影,所以导演要去把握场面调度、景框内的构图。景框的中央在视觉上最重要,是注意焦点;景框的上部象征权威和信仰;景框的下部代表服从和脆弱;景框的左右边缘象征未知。惊悚片经常把重要视觉因素放在景框外,因为观众总是害怕看不见的东西(比如只让我们看到一个影子,一件衣服)。
导演可以利用构图,利用聚焦去引导观众视线。摄像机镜头就是观众的眼睛,演员们的站位不是随便来的。一般有正面、四分之一侧面、侧面、四分之三侧面、被对镜头等。同一个镜头里的演员们往往有不同站位,跟自身角色有关。如果能看到演员的正脸观众会觉得亲密,反之则感觉神秘。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都遵守某些空间距离如果陌生人离我们太近,入侵了个人距离,我们会感到不舒适。摄影机同样会利用这些距离。当镜头比较近时,空间紧张,被摄主题限制感较强,镜头比较远时空间宽松,象征自由开阔。很多越狱片就在电影前半部分使用紧的取景,制造张力和封闭感;在主角越狱成功后用宽松取景,象征自由解放。
剪辑对电影的影响大部分人都能感受到,不再展开说。在叙事上,不同的叙事方式(倒叙、插叙)也能将同一个故事演绎成不同的版本。此外,演员、声音、布景等等等等的重要性就无需赘言了。
导演即使不亲自摄影、剪辑,也会最大程度的介入。布景的搭建、演员的选择和调教,体现的都是导演的意志(你非要说制片方我也没办法)。
在电影语言面前,电影剧本就比较尴尬了。电影剧本本身就为转化成电影的中介语言,在文学价值和可读性上又不如文学小说或戏剧剧本。对一部电影的贡献来说,编剧是和演员、摄影师、剪辑师一个层面的,导演是另一个层面。
早期电影时代,导演根本不在乎剧本。即使现在像戈达尔这样的导演也很少用剧本,他通常有几个idea写在纸上就开拍了。有些大导演(像伯格曼、科蒂埃、爱森斯坦)都自己写剧本。很多美国的导演如格里菲丝、卓别林、伍迪艾伦、科波拉、诺兰都是编导合一。大部分好的导演都会参与编剧,但也会聘请好的编剧来帮他们推展意念,费里尼、特吕幅、黑泽明等都是这么工作的。
美国制片长鼓励集体创作剧本。不同编剧擅长的东西不一样,有人擅长对白,有人擅长喜剧、结构、气氛,有好的意念不善于执行,也有人会补救烂剧本。因此银幕上挂名的编剧不见得正确,尤其有些导演,如希区柯克、科波拉、刘别谦,对剧本最后定稿往往有诸多贡献,却很少挂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