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7调查站

茅善玉的老师是谁?

作者:337调查站2023-03-01 12:16:02

茅善玉的档案

上海市人,1962年生。1974年进上海沪剧团学馆学艺,1979年以优异成绩结业后入该团青年队。在《庵堂相会》中扮金秀英、《龙虎山奇缘》里饰张四姐、《小巷之花》中演曹倩,锋芒初露,颇受好评。其后,又在《一个明星的遭遇》及电视剧《璇子》中主演三十年代影坛明星周璇,演出成功,声誉雀起。她的表演感情真切,动作优美;演唱时嗓音甜润,情深味浓,柔中有刚,为广大观众所喜爱,在八十年代被认为是一个很有发展前途的后起之秀。

孙徐春的个人经历

孙徐春于1960年生于上海,今年47岁,浙江宁波人,少年时代的他是在音乐熏陶中长大的,父亲是一位业余文艺爱好者,会敲扬琴,会拉二胡。母亲是个越剧迷,只要有名角儿演出,她会去通宵排队买票。父母给孙徐春从小提供了一个热爱艺术的环境。他四五岁时,还淌着鼻涕,已在兴致勃勃学吹口琴了。六七岁学拉二胡,练习灵活的指法。严格的父亲立志要在两个儿子中培养出一个音乐家,把小徐春的业余时间安排 的紧紧的。然而顽皮的儿子是个精灵鬼,他摸透了父亲的脾气,知道父亲快回家了,便乖乖地侯在家里叽里咕噜地拉起了二胡,父亲回家看儿子在勤学苦练,非常高兴,即使有人前来告状说儿子坏话,他也不会责罚。
十岁出头,孙徐春在杨浦区少年宫的小乐队里荣任首席二胡了。正当他跟着五线谱的节奏一天天成长时,生活来了个转折。有一天学校里突然来了几位客人,他们在每个班级观摩一番之后,孙徐春等几个同学就被选出来唱歌给他们听。他恰巧感冒,唱得五音不全,糟糕透了。谁知那位叫邵滨孙的老师和蔼地问他还会什么?充满稚气的小徐春炫耀地拉起了二胡。悠扬的琴声听得几位客人舒眉展眼。于是他因二胡拉得好,破例参加了复试。不久接到录取单,孙徐春才明白自己考进了上海沪剧团(即今上海沪剧院)学馆。
儿子没有当音乐家,却成了演员。这有点出乎父亲的预料。小徐春被一种奇怪的神秘感牵扯着,蹦蹦跳跳地进了位于市中心静安寺附近的一幢艺术大楼。父亲为他借来了老式电唱机和几张《庵堂相会》、《碧落黄泉》、《借黄糠》等唱段的胶木唱片。每次回家,孙徐春拨弄着这些“宝贝”,细细品味,反复学唱,真有股学一样、钻一样、消化一样的劲头。当时学馆里没有教唱传统段子,他已先自学会唱了。他把传统唱段的老唱片带到学馆和同学们一起听,一起唱。由于着几张唱片的内容和当时的形势不合,孙徐春小小的年纪还因此作过检查呢!然而艺术是公平的,孙徐春踏踏实实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他的演唱韵味醇厚,字正腔圆,老师们夸奖他,把他看作学馆男同学中的佼佼者。毕业汇报演出时,孙徐春扮演了《沙家浜》中的男主角、新四军指导员郭建光。后来排练沪剧传统戏《庵堂相会》,孙徐春又饰演戏里主要人物陈宰廷。当时只有十六、七岁的他虽然演得很稚嫩,但富有沪剧韵味的演唱还是赢得了观众的“满堂彩”。这出戏他演了一百多场,尝到了做演员的欢乐和甘甜。1978年孙徐春参加市里的一次评比,他饰演《星星之火》中的双喜,尽管只有几句唱,却受到专家和观众称赞,是沪剧青年男演员中唯一的得奖者。 然而命运之神并没有给他铺排一条平稳坦荡的艺术道路,相反他的人生旅途曾经历不少曲折坎坷。1984年在全市观众中引起不小轰动的上海青年演员会演中,他遭受到一次前所未有的刻骨铭心的挫折和失败。
在这次会演中,他的同班同学茅善玉、徐俊和吕贤丽一个个蟾宫折桂,冒了尖,得了奖。特别是因主演沪剧电视连续剧《璇子》在全国走红的茅善玉锦上添花,独占鳌头,赢得了参加会演的各大剧种所有青年演员中唯一的特等奖。而孙徐春却名落孙山,铩羽而归。不要说特等奖、红花奖,连一个带安慰性质的新苗奖也未沾到边。这使刚满24岁、对未来充满希望和憧憬的他一下子陷入失落和痛苦之中。他曾跑到在学馆教过他的前辈沪剧艺术家解洪元那里倾诉苦衷。老师语重心长地给他写了两句话:“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孙徐春顿时感到心里敞亮轻松了不少。他从小热爱文学,又从徐志摩的文集中选了“苦痛的现在只是 准备着一个更光荣的将来”的诗句,请人写成条幅贴在墙上,决心从沉寂中奋起,刻苦钻研,埋头用功,不断拼搏。
沪剧院的领导和老师们并没有因为孙徐春在青年演员会演中一时落败而轻视他,相反他们关注着他的进步,为他越挫越强的表现感到欣慰,努力给他们创造机会,为他营造能充分展示他实力和才华的艺术平台。时隔一年,孙徐春就被挑选来前后担任新戏《画女情》和《逃犯》的男主角。苦尽甘来,他在沪剧舞台上终于青山叠翠,重新崛起,成为当时最受观众喜爱的新的戏曲明星。
他在《画女情》中饰演潘振华,从风流倜傥的青年到风烛残年的老人,时间跨度特别大,孙徐春把形和神巧妙地揉合在一起,成功地揭示了这个辛亥革命志士的精神风貌和心路历程。在《逃犯》中,他紧紧扣住“情”和“理”的关系,将失足青年苏明亦惭亦悔的复杂心理和情感。通过声泪俱下的演唱和充满激情的表演,刻画得淋漓尽致。这个戏在观众中引起了非常强烈的反响,不久被摄制成沪剧电视连续剧《昨夜情》,产生更大影响。特别是剧中的插曲“为你打开一扇窗”,很快在上海街头巷尾传唱起来,风靡一时,成为当时青年人爱哼爱唱的一个沪剧流行唱段。
随着戏和电视剧的不断走红,孙徐春也声誉鹊起,受到沪上众多媒体的热情追捧,甚至走在路上也不时有人和他打招呼,问他是不是在电视剧中扮演逃犯,演唱“为你打开一扇窗”的孙徐春?他开始尝到了一个戏曲明星的滋味。他的一个朋友悄悄地对他说,他的艺术之路印证了他名字的内涵。孙徐春开始一愣,他只知道因为父亲姓孙,母亲姓徐,又出生春天才得的名,没想到别人会作“徐来之春意更浓”的解释,祝贺他经历一番严冬的风霜后,终于迎来了徐徐降临的明媚春天。孙徐春感激朋友的好意,莞尔一笑默认了。 苦尽甘来,孙徐春不胜感慨。他的这次从沉寂中奋起,下了苦功,来之不易。为了演好《画女情》的男主角,他翻阅了大量有关辛亥革命的资料,对戏中潘振华的生活原型、那位同盟会老会员作了相当深入的了解,正因为这样,他在舞台上才能充满自信,演得质朴动人。而演《逃犯》中的苏明,由于缺乏亲身感受,开始他怎么也进不了戏,曾为此非常苦恼。在导演的启发下,他主动到大墙后面区体验生活,甚至和几位正在服刑的犯人交了朋友。经过多次交往,他的诚意终于感动了他们。一个曾企图越狱的年轻人向他袒露了心扉,讲述了自己当时产生不顾一切的冲动的真实想法。这使孙徐春眼前一亮,他终于找到了把握苏明心路历程的那种特定感觉和心理依据。再进入排练场,孙徐春似乎如鱼得水,左右逢源,恰如其分地演出了失足者特殊的个性和感情。由于创造角色逼真,刻画人物细腻,孙徐春获得了第三届上海戏剧节的优秀主演奖。
1988年春,他尝试举行了自己的沪剧演唱会。这以前只有歌唱家、演奏家举行过个人的演唱会、演奏会,戏曲舞台从来没有这样的先例。还不到而立之年的沪剧新秀孙徐春却敢于第一个吃螃蟹,开了戏曲青年演员举行个人演唱专场的先河。他在演唱会上一口气演出了共二十二个长短不一的唱段,这些节目有的爽朗轻快,有的缓慢深沉,有的激越昂扬,展示了孙徐春宽阔的戏路,多方面的才华,也使观众看得十分过瘾。这个演唱会引起轰动效应,剧场门口客满红灯高挂,出现了车水马龙,一票难求的热闹景象。
在演出后的研究活动中,不少专家对孙徐春的表演艺术给予很高的评价。特别是他的唱,被认为既有纵向继承沪剧流派唱腔的扎实根基,韵味独特;又能横向借鉴通俗流行歌曲的表现技巧,注重气息运用,富有时代感。尤为难得的是,他的唱还透出一股生机勃勃的创造活力,他不以唱象某一流派为满足,而是努力寻求适应自己具体条件的独特唱法。这是一般戏曲青年演员所缺乏的。而正是这种敢于创造的勇气,使孙徐春开始显现了自己鲜明的个人风格。有的老师说,假以时日,一个新的沪剧艺术流派很可能在他身上逐渐形成。
在剧院和媒体的支持下,孙徐春沪剧演唱会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不久他被任命为沪剧院青年团副团长,又担任了上海青年演员联谊会负责人。他和京剧青年演员关怀、滑稽戏青年演员王汝刚结下了很深的情谊。正当各种赞扬和荣誉不断向他涌来时,生来不安分的孙徐春以极大的勇气,开始了他又一次艺术上新的探索。1999年初孙徐春自编、自导、自演的沪剧新戏《无船水也流》在瑞金剧场首演。这个戏一反沪剧传统的表现手段,换之以“破碎”的情节,“抽象”的哲理、“朦胧”的人物、电影的蒙太奇处理和话剧的“多演区”切割。然而这一次探索并不象他的个人演唱会那样广受好评,相反的却遭来了观众和媒体大量的非议和恶评。很多人看了戏摇头叹气,连呼看不懂,有的更是气愤地闯到后台,责问孙徐春,这算什么沪剧?你把老祖宗给忘了!这次挫折使血气方刚的孙徐春冷静了下来,进行反复的深入思考。他觉得投石问路搞创新,并没有错,问题在于步子迈得大了一些,人们一时难以接受。沪剧不能不变革,但要寻找一条既能保持自身艺术特点和优势,又能融合借鉴其他艺术形式之长的新的道路。 遭遇又一次挫折的孙徐春似乎少了点莽撞的冲动,多了点理性的思考,变得更加执着,更加成熟了。这以后他在艺术上新的追求,新的探索更多的是通过与另一位著名沪剧演员茅善玉的长期合作来实现的。他们俩本来就是同班同学,在学馆求学时,曾经在一起排过《星星之火》,分别扮演双喜和小珍子兄妹俩。毕业时又同台出演《庵堂相会》中男女主角陈宰庭和金秀英。在担任沪剧院三团的正、副团长后,两人合作的机会更多了。从《血染姊妹花》到《牛仔女》,他们都给观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牛仔女》还获得了上海文化艺术节的优秀成果奖。
孙徐春和茅善玉都曾一度下海经商,重新回到沪剧舞台后的第一个戏《碧海青天夜夜心》又是两人联袂主演,轰动一时。接着他们在1994年以很高的政治热情合作排练了反映上海地铁建设者火热生活和精神风貌的大型现代沪剧《今日梦圆》。当时正值上海地铁一号线开通试运行,舞台演出和现实生活几乎同步进行,这种速度不能不让人惊讶赞叹。孙徐春和茅善玉在戏里扮演一对恋人,他们的表演真挚、细腻、声情并茂。尤其是第三场“雨中情”的场面充满诗情画意。孙徐春以物寄情,借助一把雨伞,把一对误会中的恋人的款款情意表现得真切自然,质朴动人。这个戏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列为当年获得“五个一工程奖”的戏曲剧目榜首,参加第四届中国戏剧节时他又荣获优秀表演奖。 在和茅善玉的同台合作中,人们不断看到孙徐春艺术上新的开拓,新的突破。在新版《石榴裙下》中,孙徐春没有把二少爷赵立群演成朝三暮四、玩弄感情的花花公子,而是通过各种细节的表演强调这个人物对卢雯慧的爱是建立在同情、理解和敬佩基础上的。这个角色塑造的成功显示了他在把握人物内心的复杂感情方面的新的跨越。《大红喜事》和《龙凤逞强》的演出中,他尝试扮演诙谐幽默、满台生风的喜剧人物,这在他的艺术生涯中还是首次。更让人高兴的是他在新版沪剧《家》中对觉新的塑造亲切丰满,生动鲜活。那场“洞房”的戏,不仅他委婉醇厚、富有韵味的唱腔使人大饱耳福,他的表演也相当深入细致,把角色从初入洞房的勉强为难,到后来对瑞珏产生好感、再滋生爱意的心路历程表现得妥贴顺畅,合情合理。由于在沪剧《家》中精湛演出,他获得了2004年的白玉兰戏剧表演主角奖。在观众眼里,孙徐春不再只是以唱见长的沪剧明星,而是能唱擅演、相当全面的戏曲表演艺术家了。最近在他和茅善玉合演的新戏《舞龙人》中,人们惊喜地发现,孙徐春的表演风格又有新的发展,在潇洒儒雅中注入了不少刚强热烈的成份。这种在艺术上永不满足、不断进取的精神使观众十分敬佩,赞不绝口。
孙徐春和茅善玉这对曾经被称为沪剧舞台金童玉女的黄金搭档,经过三十年时间的长期磨合,他们的合作可以说到了水乳交融、丝丝入扣的程度。一个演唱韵味醇厚,善于把传统戏曲和现在歌曲的表现技巧融于一炉;一个表演充满灵气,满台生辉,具有独特的青春美感。他们珠联璧合、相得益彰,一招一式都配合默契,追求完美,使观众得到久久难以忘怀的艺术享受。他们同心协力,手牵着手,在新时期的沪剧舞台上打造了申曲历史中又一个繁华似锦、灿烂辉煌的春天。

邵滨孙的人物轶事

1938年,沪剧《贤慧媳妇》在大世界屋顶花园演出。这是筱文滨“文月社”最受欢迎的新戏,久演不衰。这个戏还引起了电影界的重视,决定拍成电影戏曲片:筱月珍饰恶婆婆、杨月英饰好媳妇、凌爱珍饰恶媳妇、筱文滨和邵滨孙分饰大儿子和小儿子。导演岳枫对邵滨孙十分器重。南京路巨幅电影广告上的主体人物就是他穿西装的全身照,引人注目。影片在新光剧场放映时十分轰动。初上银幕的邵滨孙立即名声大震,俨然成了电影明星。
此后,他主演的沪剧《恨海难填》由导演郑亦秋搬上银幕,再次受到戏迷欢迎、增加了知名度。新中国诞生后,上海沪剧团创排《罗汉钱》,丁是娥、筱爱琴、石筱英等主演,邵滨孙饰李小晚。1952年首演后成为剧院保留剧目。不久该戏又拍成电影,他改饰村长,在全国放映后影响深远。
国庆十周年时,沪剧《星星之火》作为献礼剧目一炮打响,也被拍成了电影。邵滨孙饰戏中的工人运动领袖刘大哥。他那铿锵悦耳的唱腔和正气凛然的英勇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邵滨孙四上银幕,为沪剧艺术作出了重大贡献。他认为,沪剧与电影的缘份很深。他曾编、导、演过的100多部剧目中,有不少是根据电影故事片改编的,有的已成为沪剧保留剧目。 “文革”后,邵滨孙等一批老艺术家获得了重上舞台的机会,主演的戏受到了观众热烈欢迎。可是就在自己演出最红火的时候,邵滨孙以宽广的胸怀主动提出要为中青年演员让台。打这以后,他不再在戏里扮演主角,而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培养、扶植青年演员马莉莉身上。在排练新戏《张志新之死》时,他全力支持马莉莉挑大梁演张志新,自己则配演一个只有一两段戏的检察官鲁兵。在马莉莉主演的《少奶奶的扇子》里,他演配角吴八老爷。在《日出》里,马莉莉演主角陈白露,他配演资本家潘月亭。马莉莉成名之后,没有忘记邵老师对她的关心和支持。1992年她举行个人演唱会时特地请邵老师与曹可凡一起担任整台演出的节目主持人,对她的舞台艺术进行诠释评说。对当时的青年演员陈瑜,邵滨孙也关怀备至。在新戏《画女情》演出中,陈瑜演女主角方惠良,邵滨孙为她配戏演艺校校长。这个戏的成功成了陈瑜艺术腾飞的一个转折点。在白玉兰奖表演艺术研讨会上,陈瑜多次提到邵老师对她的教诲和帮助。
在帮助扶植的青年演员中,邵滨孙花心血最多的要算茅善玉。他以一个老演员的敏感,很早就觉得这个小姑娘悟性高、音色好,在艺术上会有大的发展。
1981年剧团开排《一个明星的遭遇》,编导主张起用年仅19岁的茅善玉来演周璇。有些人担心茅善玉年纪太小,对旧社会缺乏了解,万一演不好,整台戏就砸锅了。邵滨孙却积极支持让茅善玉挑大梁,他说:“谁都有第一次,决不能因噎废食。”邵滨孙不仅亲自出场,为茅善玉配戏演剧中大老板顾仲昆,而且自告奋勇,为茅善玉作表演上的辅导。
在这个戏即将上演时,有人来告诉茅善玉,在演员名单里,她排在最前面,字也写得最大,邵滨孙却排在她后面。茅善玉听了后怎么也不敢相信。直到戏上演后,她亲眼看到海报上邵老师的名字确实排在她后面,此刻,她激动的泪水再也忍不住,她为邵老师宽阔的胸襟所感动。

华雯和茅善玉谁的艺术功力更好?

两人都是优秀的沪剧表演艺术家,就艺术功力而言,茅善玉略胜一筹。1962年1月出生的她表演感情真切,动作优美;演唱时嗓音甜润,清新自然,富有灵气,情深味浓,柔中有刚,彰显了其深厚的艺术功力,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小品《吃面条》是哪 一年的春节晚会节目?

1984年 主持人:赵忠祥 卢静 黄阿原 姜昆 姜黎黎 陈思思(香港) 总导演:黄一鹤 张淑芬 --------- 小品:《吃面条》 --------- 表演者:陈佩斯 朱时茂 ---- --- 在第二盘的第三个作品 第一盘(节目实长67′54〃) 1.片头:参加演出的演员介绍 2.拜年歌:《恭贺新禧》 (集体演唱) 演唱者:蒋大为 李谷一 于淑珍 苏平 沈小岑 朱明瑛 茅善玉 郭颂 3.杂技:《转盘子》 表演者:李春来 4.游戏竞赛:《看谁贴得快》 表演者:幼儿园小朋友 5.儿童节目:狗熊猴子投篮比赛 解说:姜昆 李文华 6.相声:《宇宙牌香烟》 表演者:马季 7.杂技:《伞衣帽》 表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