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红》是建国后第一部全面反映革命历史的音乐舞蹈史诗总导演是谁?
《东方红》导演团包括陈亚丁、周巍峙、丁里、许平、安波、胡果刚、时乐濛、黎国荃。
《东方红》以其恢宏壮美的场面,众多的民族表演艺术形式,在新中国文艺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东方红》成立领导小组,以周扬为组长,梁必业、林默涵为副组长,成员包括李一氓、齐燕铭、张致祥、陈亚丁、周巍峙等共十三人。编导组组长陈亚丁、周巍峙,音乐创作组组长时乐濛,指挥组组长严良堃,舞蹈编导组组长查烈,阵容强大。
调集了北京、上海、中国人民解放军等七十多个单位的音乐舞蹈工作者、诗人、作曲家、舞台美术工作者,包括魏巍、郭小川、贺敬之、李焕之、乔羽等,集体创作了这部伟大史诗。
《东方红》拍摄效果
为了达到理想的效果,《东方红》在拍摄时,专门选取了其他国家进口的彩色胶卷。但由于后续材质脆弱、储放环境差、频繁搬运等问题,胶片上产生了油污、划痕,部分片段的播放顿挫感较为明显,影片也有明显的褪色现象。
2020年,爱奇艺与厦门大学成立电影修复联合实验室,而4K独家修复版的《东方红》即为爱奇艺与该实验室合作完成的修复作品之一。
以上内容参考:东方红(1964年首演的音乐舞蹈史诗) - 百度百科
大型舞蹈史诗《东方红》的创作者是谁?
1964年,为庆祝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5周年,当时的文艺界推出了献礼之作——一部全面反映中国革命历史的大型音乐歌舞作品《东方红》。这部音乐舞蹈史诗以恢宏的气势、壮美的场面,以及绚丽的多民族表演艺术形式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之后久演不衰,成为中国舞台上的经典之作。周恩来总理是这部作品实际上的总导演和总策划,创作班底荟萃了当时国内编导、作曲、歌唱、舞蹈、美术设计等各个艺术门类的顶尖人才,用了短短的两个月便完成了排练。歌曲《东方红》的词曲作者简介。 谢谢!
歌曲《东方红》作词人为李有源、公木 、李涣之编曲
李有源,农民歌手。陕西葭州(今陕西佳县)人,出身贫农家庭无力读书。13岁时在外婆所住村庄的冬书房学过《百家姓》《千字文》《三字经》。此后,利用去县城挑粪的机会,到县立高等小学听课,并主动给学校烧水、扫院、筛炉灰,取得旁听。演唱的民歌、唱秧歌,深得教师喜爱。1942年冬,采用陕北民歌“骑白马”曲调,唱出“东方红,1952年,李参加了陕西省文艺创作代表会议,获得了奖旗、奖章和奖金,被誉为“人民歌手”。
公木(1910年-1998年),原名张永年,又名张松甫、张松如,笔名有公木、木农等,河北省辛集市人,是中国著名诗人、学者、教育家,是《英雄赞歌》、《八路军进行曲》的歌词作者。《八路军进行曲》1965年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1988年7月25日,被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确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李焕之,作曲家。原籍福建晋江县。从小接触广东、福建的民间音乐,并在基督教会唱诗班习唱圣泳、习奏风琴。
扩展资料:
《东方红》简介
《东方红》的曲调原为陕北民歌《骑白马》。1943年冬,陕西葭县(今佳县)农民歌手李有源依照《骑白马》的曲调编写成一首长达十余段歌词的民歌《移民歌》。《移民歌》既有叙事的成分,又有抒情的成分,表达在毛主席、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贫苦农民追求幸福生活的欣悦心情。
歌曲编成后由李有源的侄子、农民歌手李增正多次在民间和群众集会上演唱,很受人们欢迎。随后,延安文艺工作者将《移民歌》整理、删修成为三段歌词,并改名为《东方红》,1944年在《解放日报》上发表。解放后,为适应专业合唱队表演,先后有多位作曲家将其改编为合唱曲,现在通行的合唱曲《东方红》是由著名作曲家李涣之编写的。
《东方红》是抗日战争期间,人民用以表达对领袖毛泽东主席、对中国共产党由衷的感激之情而创作的颂歌。多少年来,这一颂歌,随着全中国的解放,随着新中国的逐步繁荣、富强、随着人民对毛主席、共产党热爱程度的提高而愈加普及。在文革中,《东方红》几乎人人会唱,成为“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庄严颂歌”,也成为实际上的代国歌,国歌只在迎接外宾时用。在重大会议、集会上,都是奏《东方红》。
1964年,由周恩来总理一手促成的,为庆祝建国15周年而举办的大型革命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正是以此歌为开篇曲。如今,《东方红》已经成了全中国大半个世纪以来流传最广的歌曲,“东方红”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已经成了中国精神的另一种代称。
新中国的三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分别是什么?
新中国的三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分别是《东方红》、《中国革命之歌》、《复兴之路》。
1964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5周年,在周恩来倡导下创作演出的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是一部内容和形式完美结合的优秀作品。
1984年演出的音乐舞蹈史诗《中国革命之歌》,概括地表现了中国从“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的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光辉的历史进程。
2009年演出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艺术地再现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至今169年的历史画卷。
扩展资料:
《复兴之路》是继《东方红》、《中国革命之歌》后,中国文化艺术史上第三部具有重大政治、文化意义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
它以时间为线索、重大历史事件为载体,分为《山河祭》、《热血足迹》、《创业》、《大潮曲》、《中华颂》五大板块,通过丰富的舞蹈音乐语汇,艺术而集中地展现中华民族自1840年以来169年极其光荣伟大的复兴之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音乐舞蹈史诗
《东方红》在人民大会堂首次公演的时间是哪一年?
1964年10月2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首演。
《东方红》是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15周年而创作的音乐舞蹈史诗。
该演出于1964年10月2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首演,于1965年10月摄制成彩色宽银幕影片,在全中国各地放映。
1994年,该演出在“中华民族20世纪舞蹈经典”评比中获作品金奖。
晚会评价:
《东方红》之所以具有恢弘壮阔的篇章架构和沉郁激荡的叙事风貌,不仅源于它蕴涵了半个世纪以来中国近代革命音乐、舞蹈作品的累累硕果,同时亦源自她荟萃了从军队到地方16个专业文艺团体的数千名新中国优秀艺术家群体的珠矶精华。